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数学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作者】 刘 芸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阿瓦提乡中心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作为奠基学科的小学数学的重任,也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为之担当的教学使命。本文从开展自主探究学习、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创设生活情境教学四个方面阐述了作者实践心得。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新意识 培养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是个人发展之本。要培养能立于竞争社会不败的合格小公民,小学数学作为奠基学科,必然要担负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任。传统数学教学,“轻能重智”,不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虽“分有所获”,但动手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极为低下。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成为教师的共识,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个别教师却不知从何下手。下面,我结合自身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创新意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知道,自主探究是新课标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与传统灌输接受学习方式有着很大差别,它是在教师精心组织下,通过诱思、激趣、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自主参与到特定的数学活动中,学生在观察、实验、归纳等数学行为中发现对象特征,找到相似与联系,从而获得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习得数学素养的一种学习方法。长期开展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还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所以,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让他带着问题学数学、做数学。当然,不能让学生毫无方法地学,自主探究前,教师要授方法,营造探究氛围,提供探究素材,鼓励学生有信心、有目的、有方法开展学习。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创新意识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谆谆教诲。爱因斯坦说得好:“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疑是问之始,有疑才能提出问题,有疑才有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动力,也才有创新的可能。所以,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问题意识应该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良好策略。为此,教师应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点拨、启发、引导,促使学生质疑,发现并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产生求知欲望,促进问题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例如:教学《直线和射线》时,我先后让学生结合课题,自由提出问题:什么样的线是直线?什么样的线是射线?直线和射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生活中哪些线是直线?哪些线是射线?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与学生共同拟定了本节课的自学提纲。因为学生是问题的提出者,所以就能积极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氛围中。
三、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创新意识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更需要通过活动、动手等方式来发展思维。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在做中学。”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形成数学实践能力。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我让学生拿出自制的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让小组合作演示,通过实验,看看它们之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让学生注意观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学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水正好把圆柱装满。反过来再次验证:把圆柱体装满沙子,向圆锥里面倒满,看能倒满几次。学生发现也是3次。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平时我们常说,思维的灵动往往在学生的指尖闪现。其实这也说明了“思维产生于动作,智慧来自动作”的道理。学生在实际操作,不但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亲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得了新思想、新方法,为创新意识提供了智力支持。
四、创设生活情境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是生活的高度概括,关于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我们可以从华罗庚的话中感知:“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种密切关系说明了数学与生活不能分离。而现行闭门教书的思想人为地将数学与生活隔离开来,导致学生感觉数学学习的无趣和无用。新课程要求我们实施数学生活化教学,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从而为解决生活问题创新思维,提升反哺能力。为此,我们应创设生活情境,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生活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生活化,使学生的心理机智得到发展,激发创新思维。例如:元旦联欢会之前,根据班级现有资金状况,,需要买彩带、气球布置教室,还要买一些饮料和糖果等,要求学生根据班级经费酌情购买。在购买前,要求学生调查这些物品的价格,调查后绘制成表格,并思考:根据学生人数去购买饮料和糖果,需要买多少?有多少种方案?哪一种方案在不超支的情况下,既能把教室装扮得最漂亮,又能让同学们吃得最开心?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后,汇报自各的分配情况。教师将有代表性的方案选出让学生比较,选出最符合要求的一种或几种加以表扬奖励。这样,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生活中,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了质的提高。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很多,但无论哪种方法,我们都要秉承一个“实”字,注重一个“效”字,从培养问题意识出发,多引导、多启发,让学生质疑,实施生活情境教学,加强动手实践操,发挥活动促思维发展的作用,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创新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2】王磊,《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创新教育学习资料精编》,71页。
【3】袁中学,《小学数学创新教育探索》,白山出版社,2000版。
【4】郭建生,《加强对中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北京教育》,1999.6。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新意识 培养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是个人发展之本。要培养能立于竞争社会不败的合格小公民,小学数学作为奠基学科,必然要担负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任。传统数学教学,“轻能重智”,不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虽“分有所获”,但动手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极为低下。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成为教师的共识,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个别教师却不知从何下手。下面,我结合自身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创新意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知道,自主探究是新课标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与传统灌输接受学习方式有着很大差别,它是在教师精心组织下,通过诱思、激趣、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自主参与到特定的数学活动中,学生在观察、实验、归纳等数学行为中发现对象特征,找到相似与联系,从而获得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习得数学素养的一种学习方法。长期开展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还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所以,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让他带着问题学数学、做数学。当然,不能让学生毫无方法地学,自主探究前,教师要授方法,营造探究氛围,提供探究素材,鼓励学生有信心、有目的、有方法开展学习。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创新意识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谆谆教诲。爱因斯坦说得好:“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疑是问之始,有疑才能提出问题,有疑才有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动力,也才有创新的可能。所以,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问题意识应该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良好策略。为此,教师应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点拨、启发、引导,促使学生质疑,发现并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产生求知欲望,促进问题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例如:教学《直线和射线》时,我先后让学生结合课题,自由提出问题:什么样的线是直线?什么样的线是射线?直线和射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生活中哪些线是直线?哪些线是射线?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与学生共同拟定了本节课的自学提纲。因为学生是问题的提出者,所以就能积极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氛围中。
三、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创新意识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更需要通过活动、动手等方式来发展思维。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在做中学。”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形成数学实践能力。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我让学生拿出自制的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让小组合作演示,通过实验,看看它们之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让学生注意观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学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水正好把圆柱装满。反过来再次验证:把圆柱体装满沙子,向圆锥里面倒满,看能倒满几次。学生发现也是3次。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平时我们常说,思维的灵动往往在学生的指尖闪现。其实这也说明了“思维产生于动作,智慧来自动作”的道理。学生在实际操作,不但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亲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得了新思想、新方法,为创新意识提供了智力支持。
四、创设生活情境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是生活的高度概括,关于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我们可以从华罗庚的话中感知:“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种密切关系说明了数学与生活不能分离。而现行闭门教书的思想人为地将数学与生活隔离开来,导致学生感觉数学学习的无趣和无用。新课程要求我们实施数学生活化教学,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从而为解决生活问题创新思维,提升反哺能力。为此,我们应创设生活情境,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生活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生活化,使学生的心理机智得到发展,激发创新思维。例如:元旦联欢会之前,根据班级现有资金状况,,需要买彩带、气球布置教室,还要买一些饮料和糖果等,要求学生根据班级经费酌情购买。在购买前,要求学生调查这些物品的价格,调查后绘制成表格,并思考:根据学生人数去购买饮料和糖果,需要买多少?有多少种方案?哪一种方案在不超支的情况下,既能把教室装扮得最漂亮,又能让同学们吃得最开心?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后,汇报自各的分配情况。教师将有代表性的方案选出让学生比较,选出最符合要求的一种或几种加以表扬奖励。这样,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生活中,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了质的提高。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很多,但无论哪种方法,我们都要秉承一个“实”字,注重一个“效”字,从培养问题意识出发,多引导、多启发,让学生质疑,实施生活情境教学,加强动手实践操,发挥活动促思维发展的作用,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创新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2】王磊,《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创新教育学习资料精编》,71页。
【3】袁中学,《小学数学创新教育探索》,白山出版社,2000版。
【4】郭建生,《加强对中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北京教育》,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