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作者】 王 飞

【机构】 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一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在高中化学课堂上,通过科学预设、有效生成是贯彻这一理念的有效教法。为此,就要做到以预设空间促进生成、以预设问题促进生成、以教学机智促进生成。
  关键词:化学教学;预设空间;预设问题;生成
  预设和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预设是对课堂的设想和计划,只有懂得精心预设的教师,才能“预约”到高效、有序的课堂。生成是课堂的生长和建构,是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能动性和差异性的即兴创造性教学行为。
  一、以预设空间促进生成
  教学活动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构成的环境中进行的,教师对教学空间的主观设置,决定了教学活动中学生思维能力、探究意识所达到的空间。只有创设最佳“教”的空间和预留给学生恰当的思维余地,才能在培养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动性,使学生在产生探求知识的欲望的前提下与教师一道主动生成课堂教学。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实现化学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设计出灵活、动态、板块式的“学”案,而不是周密细致、一成不变的线性“教”案。它不需要教师预计教学过程的全部细节、每一环节的时间分配和实验探究的具体步骤等。对于传统的化学教学来讲,动态生成的教学设计似乎要“粗”得多,但这为课堂实施的“细”留下了足够的弹性时空,为知识的动态生成、学生的自主建构留有了余地。
  例如,对《化学1(必修)》中“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教学,笔者只设计了相应的学案,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填写下表,并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因为这虽然是新知识,但学生根据实验很容易理解和掌握。






  对于实验现象的填写,与预设的基本一致,但对于结论的填写却五花八门,他们有自已的观点。比如:“根据钠浮在水面上不能得出钠的密度比水小的结论,因为钠是在水面上高速运动,是不会沉下去的,这正如现在流行的极限运动———滑水,在动力快艇的拖曳下,潜水者在水面上是不会沉下去的。”“钠熔化成小球不能得出钠的熔点比较低的结论,只能得出这个反应是放热反应,比如铁熔点很高,但铝热反应放出来的热量也能使铁粉变成铁水。”“嘶嘶声不仅仅是产生氢气的缘故,可能是红热的钠遇到水时所发出来的声音,就像家里炒菜时热锅遇上冷水一样。”这样的一堂课上下来,可谓精彩纷呈,学生的思考深度、思辨能
力甚至超过了教师的预期。
  二、以预设问题促进生成
  提问上反映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预设,但能否实现生成,就要看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的水平了。只有那些灵巧、新颖、易于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才会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生成。
  1、提问要有开放性。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尽可能多、新、甚至前所未有的独创想法。如学习二氧化硫化学性质时,可问从物质类别的角度推测SO2可能是一种什么化合物,请提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证明你的推测,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推测SO2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请提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证明你的推测?
  2、提问要有趣味性。
  教师课堂提问设计如果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而且促使学生保持长期稳定的学习动机。如在讲授原电池原理时,引入例子“在伦敦上流社会,有一位贵族夫人格林太太,幼年时因蛀牙补过一颗不锈钢的假牙。不料后来,她因为车祸又掉了一颗牙,为了显示她的富有,她装了一颗黄金假牙。自此以后,她就经常出现头痛、失眠、心情烦躁等症状。更奇怪的是,众多的医学专家为她检查后,都找不到病因,这位夫人整日感到精神萎靡,找遍各大医院会诊也不见效果。”格林太太的病因到底是什么呢?聪明的同学们,请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帮格林太太找出她的病因究竟是什么呢?
  3、提问要有递进性。
  要保证生成的效果,就要使问题具有一定的递进性。即问题的设计要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而问,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如硫酸铝溶液和小苏打溶液混合后进行泡沫灭火的实验。学生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很想知道“为什么会有泡沫冲出”,老师却进行了如下提问:
  ①硫酸铝属哪种类型的盐? 其溶液中存在怎样的平衡?
  ②碳酸氢钠属哪种类型的盐? 其溶液中存在怎样的平衡?
  ③两种溶液混合后,原来的平衡是否受到影响?
  ④原平衡相互影响的结果怎样?
  4、提问要有探究性
  探究性的提问会带来课堂的生成性效果,展示课堂创新特点,激发课堂之“生命力”。如“二氧化硫”的复习课,可设计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最后学生自己总结出SO2的性质与应用,讨论提纲为:(1)SO2和人类关系密切,在这方面你知道一些什么?(2)大气中的SO2来自何处?为什么说排入大气的SO2是形成硫酸型酸雨的主要因素?为什么硫酸型酸雨样品的pH随测定时间会有所变化?(3)要减少燃煤排放SO2,可以采取什么措施?举出你了解的一些方法?(4)SO2中是许多工业部门的原料,请举出几项它的实际应用,这些应用和它的性质有什么关系?某地曾应用SO2加工实用菌,不久之后却导致生产、销售的萎缩,你能推测其原因吗?(5)实验室中的Na2SO3样品容易变质,为什么?怎样检验一瓶Na2SO3试剂是否变质?是否完全变质?(6)从以上的讨论,你对SO2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有什么新的认识?从这些事实你能否就SO2的重要物理、化学性质,SO2和硫的单质、重要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做一个小结?请结合实例利用文字和有关化学方程式做简要说明。(7) SO2气体能使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为什么?能用什么简单实验证明你的解释是符合事实的?这样设计的课堂,无疑会激发学生创新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总之,没有课前精心的预设,哪来生成的美丽!我们要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强调预设,又不受预设的束缚,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只有预设与生成并重,高中化学课堂才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