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模式初探

【作者】 张良勇

【机构】 四川省安县秀水二小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要以构建高效、优质课堂为目标加强教学探索,全面提升学生品德教育水平。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教学模式;高效课堂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性情的重要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进行创新探索,切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应用各种教学理念与手段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获得个人进步的同时打造高效、优质品德与社会课堂。下面就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一、以高效课堂为目标,加强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要求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学习模式获得新知识、新能力,提升个人解决问题及交流合作能力,实现高效、优质课堂的打造。品德与社会课中,教师们要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加强教学探索,通过积极组织教学研讨会、教学实践活动发挥教师们的角色价值,提升授课质量与含金量。
  教师们要从全面把握学情和教材特点出发,巧妙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们在情境互动、实践体验中学习新知识,收获新方法,提高新技能。比如在《美丽的宝岛》、《人类的创造性发明》这些课程中教师可应用多媒体资源、电子交互式白板等通过生活化教学情境或者视听一体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营造趣味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收获知识,提升个人对品德与社会课的认识。在做好课程教学的基础上,教师们要发挥互动、合作、交流、研讨等优势对一些精品示范课程进行点评,通过精辟的评析、独特的感悟、诚恳的建议进一步提升教学探索质量,积累有益教学经验,通过边听边记、边思边悟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以高效课堂为目标,加强实践活动探索
  小学教学中重视品德课堂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与价值观,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因此课堂教学中要重视组织多种类型的课堂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机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充分依据教材内容,来对活动形式与内容科学确定,带给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个人学习兴趣,打造高效、优质课堂。教师在组织实践活动时不能过于局限于课堂内部,还要积极开展校外各类实践活动,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学习与活动体验,比如学校可组织学生们进行校际之间或者城乡之间的学习实践活动,通过品德交流活动让学生们收获多种体验。
  比如在四年级《家庭小账本》一课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可让学生们在课下询问爸爸妈妈,了解家里经济来源和开支情况,制作一个账本,分类家庭生活开支,然后标明哪些是必须的,哪些是浪费的,这样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还可以培养其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我爱我的家》这一课教师可将现实生活引入课堂,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将自己家居的外观或者内景等画出来,互相观看同学们的作品,然后号召同学们回家之后,做一些行动,来让家变得更漂亮,更整洁。在《人类的创造性发明》这一课教师可利用微视频、实物、图片等资源,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己动手试着制作一些简单的陶瓷,在《不一样的你我他》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利用彩笔和画纸,将自己的自画像给画出来,然后分析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之后找出同桌或者小组其他人的优点,互相讨论之后,得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各自不同之处,在生活学习中,需要互相帮助,方可以共同进步。
  三、以高效课堂目标,积极弘扬传统文化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教师要以构建高效课堂为目标积极弘扬传统文化,配合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品德认知水平与自觉实践水准,结合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华实现学生品德的培养。
  由于目前品德与社会课有着不受重视的教学历史,当前许多学校品德与社会课都从以往只重视课本转变为重视学科整合、重视参与实践、重视学生德育教育,这对于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有一定积极作用。教学中要立足于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特殊性,积极挖掘教学资源中有关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落实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提升学生德育教育水准。比如在《我爱我的家》这一课,教师可通过说文解字、解读国学经典等,将传统文化与品德与社会课知识有机整合,展现了“家”“孝”文化的悠久历史,并适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体悟爱家、爱国、孝道等传统文化,提升个人品德水平。在《我们的母亲河》这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并学习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时,可从《爸爸去哪儿了》中剪接孩子们畅游黄河、观赏黄河周边民俗文化的视频进行教学,联系有关民俗知识让学生们了解黄河的悠久历史与充满魅力的古老文化,培养他们对母亲河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之情。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要坚持与时俱进,在新课改背景下积极进行课堂改革与创新,围绕构建高效课堂这个目标做好教学探索、实践活动探索,积极弘扬传统文化,全面提升学生品德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汪德娃.《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模式初探[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1):417-418.
  [2]席兴会.初中思品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管理与艺术,2014(5):114-114.
  [3]吴继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7):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