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中学数学与生活
【作者】 蒋双双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烈面镇初级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数学是中学教学主要的一门学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我国目前中考高考制度与考核教师的制度迫使教师轻视数学过程的再现,重视书本知识的获得,轻视数学知识的应用;重视现代数学题目的求解,教师在课堂上轻视《教学情境中发现与提出问题;重视模仿记忆性质的数学行为,轻视“再创造”性质的数学活动。数学课堂教学未能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的种种束缚。在教学目标上,知识中心痕迹随处可见,人文精神遭冷落,审美感受被淡化,创新意识受排斥;在教学模式上,升学和成绩使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宰,学生的主体地位形同虚设。在教学内容上“经典”主题遍布教材,而与现代气息相关的内容少得可怜。随着新课标、新理念的进一步推广,更新旧的教学理念,改革旧的教学内容,让初中数学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还要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其学习兴趣,让他们将亲身经历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式并进行解释与应用,把已学教学知识融入到生活当中,从而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增强自身对生活的认知,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发展。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反应;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数据、进行计算,它能为人们形象地描绘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同时为其它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人类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
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这样教学易于将学习活动介入到学生的生命活动和心灵活动中。“学有用的数学”、“人人掌握数学”,“不同的人掌握不同层次的数学”等数学理念,无疑是对传统数学教育的冲击,引导着当今数学教育的趋向。贴近生活,特别是贴近生活中的数学是新数学最鲜明的一个特点。以往数学过分强调数学知识本身的严密性、逻辑性,学生心目中总认为数学是抽象、深奥的学问。而实际上,数学知识并非空穴来风,恰恰相反,数学中每个知识点,都是因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数学强调注意从生活和学生的角度去选择内容,设计问题,编写例题,设置练习。例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有趣的七巧板”、“扇形统计图”,都是来源于生活,又如“水位的变化”、“日历中的方程”、“打折销售”、“一定能摸到红球吗?”等,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源来就来自于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文通过对以下案例的分析来说明数学教学以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正确的生活态度为要旨,结合贴近学生生活背景和现实的数学知识,体现数学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并指出数学教师在教育中如何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
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应用数学与生活联系的教育功能。
(1)利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思维
在生活实例中构建数学问题,要求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设计的教学是经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给学生予充裕的思考时间和自由的发挥想象空间,既满足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满足了他们挑战成功的荣誉感,从而调动了课堂气氛,由学生带动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并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2)利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行教学,有利于困才施教。
学生对数学理解的并及数学学习水平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它涉及到学生的原有生活经验和数学能力,他们在不同的阶段对同一问题的认识也不相同,教师要认真的评析,把握好层次,使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能给出适合自己现实水平的解答,在这一过程中,体验数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获得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态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后,带学生到学校操场上分组用不同的方法来动手自己测量栏杆的高度,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去测量学校的旗杆的高度;
妈妈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我就想,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
总之,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把知识应用于生活,感受到数学与经济的密切关系,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有趣,进入学习数学的角色,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自觉地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提供给学生大量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地实践,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和乐于参与的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创造性地设计、语言文字的表达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等实践能力,自觉思考现代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综合地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从而提高实践能力,并逐步养成现实社会和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态度、精神、价值观。变枯燥为丰富,变无味为有味,变无趣为有趣,让数学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在数学中体会生活,乃至热爱生活,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和发展。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反应;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数据、进行计算,它能为人们形象地描绘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同时为其它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人类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
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这样教学易于将学习活动介入到学生的生命活动和心灵活动中。“学有用的数学”、“人人掌握数学”,“不同的人掌握不同层次的数学”等数学理念,无疑是对传统数学教育的冲击,引导着当今数学教育的趋向。贴近生活,特别是贴近生活中的数学是新数学最鲜明的一个特点。以往数学过分强调数学知识本身的严密性、逻辑性,学生心目中总认为数学是抽象、深奥的学问。而实际上,数学知识并非空穴来风,恰恰相反,数学中每个知识点,都是因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数学强调注意从生活和学生的角度去选择内容,设计问题,编写例题,设置练习。例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有趣的七巧板”、“扇形统计图”,都是来源于生活,又如“水位的变化”、“日历中的方程”、“打折销售”、“一定能摸到红球吗?”等,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源来就来自于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文通过对以下案例的分析来说明数学教学以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正确的生活态度为要旨,结合贴近学生生活背景和现实的数学知识,体现数学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并指出数学教师在教育中如何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
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应用数学与生活联系的教育功能。
(1)利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思维
在生活实例中构建数学问题,要求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设计的教学是经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给学生予充裕的思考时间和自由的发挥想象空间,既满足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满足了他们挑战成功的荣誉感,从而调动了课堂气氛,由学生带动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并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2)利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行教学,有利于困才施教。
学生对数学理解的并及数学学习水平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它涉及到学生的原有生活经验和数学能力,他们在不同的阶段对同一问题的认识也不相同,教师要认真的评析,把握好层次,使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能给出适合自己现实水平的解答,在这一过程中,体验数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获得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态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后,带学生到学校操场上分组用不同的方法来动手自己测量栏杆的高度,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去测量学校的旗杆的高度;
妈妈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我就想,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
总之,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把知识应用于生活,感受到数学与经济的密切关系,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有趣,进入学习数学的角色,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自觉地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提供给学生大量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地实践,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和乐于参与的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创造性地设计、语言文字的表达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等实践能力,自觉思考现代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综合地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从而提高实践能力,并逐步养成现实社会和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态度、精神、价值观。变枯燥为丰富,变无味为有味,变无趣为有趣,让数学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在数学中体会生活,乃至热爱生活,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