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藏族文化中生态教育

【作者】 赵五十

【机构】 甘肃省迭部县高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民族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藏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扶持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鼓励各民族加强文化交流。对事物认识的高度决定工作水平的高度,对民族文化认识的程度,决定民族文化所采取的工作措施,最终决定民族文化发展的效果。
  环境是当今人们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生态环境的恶化给人类未来经济发展与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世界各地都掀起了环境保护的大潮。甘南生态环境是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一个缩影,甘南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也是整个青藏高原的一个典型。当前,甘南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但还存在着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如:雪线上升、水位下降、湿地萎缩、水土流失、草原沙化、草场退化、植被覆盖与生态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结合传统文化中生态教育目的和意义,谈几点浅见。
  一、我们必须正视生态存在的重要问题。
  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我国相当部分的城市达不到新的空气质量标准。藏区部分城市秋季也出现严重污染天气,影响广大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再次凸显我国大气污染形式的严峻性。藏区江河水系,地下水污染和饮用水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有的地区重金属、土壤污染比较严重。
  生态系统退化问题突出。藏区森林覆盖率不高、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地、退化草原面积比较大、自然湿地萎缩、河湖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呈现下降趋势。
  国土开发格局不够合理。总体上存在生产空间偏多,生态空间和生活空间偏少等问题,一些地方由于盲目开发、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已经接近或超过资源承载能力的极限。
  环境问题的频发多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过度的破坏环境将会令人难以接受,这不利于藏区的稳定,也关系着整个藏区的长治久安。
  二、传统文化中生态价值观
  藏族人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产物,大自然哺育了人类。因此非常珍惜大自然,自古就形成了保护环境,爱惜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平衡的传统。藏区流传着狗、马、羊、柴、青稞种子历来等无数神奇的传说,无不蕴藏着对大自然深厚的情感。除为了基本的生存需要,猎杀某些动物,砍伐一些林木外,决不乱捕滥杀、乱砍滥伐,决不允许捕捞水生动物。当今藏区辽阔的草原水草丰盛,圣洁的湖泊星罗棋布,奔腾的江河川流不息,茂密的森林一望无际,丰富的矿藏遍布各地,珍稀的野生动植物,不计其数,到处都是伟严“圣地”,到处是圣洁的“香巴拉”,到处是美丽的“童话世界”,使之誉为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它们对世界环境与气候做出重要贡献,破坏藏族古老的传统文化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三、古老的宗教文化对生态理念
  青藏高原是世界山地水川最为发育的地区,也是我国河流、湖泊和沼泽湿地最集中的区域,其水资源总量和森林蓄积量均居各省区之首。藏区不仅是我国的“江河源”和“生态源”也是我国乃至北半球气候的“启动器”和“调节器”。千古以来,由于长期地适应。青藏高原形成了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密不可分的整体景观,那里的地质地貌,地理气候和生态景观自成体系,那里的民族、宗教和历史文化,他们相互适应,成为了一个有机整体。藏族是典型的游牧民族,藏传佛教是一种生态宗教(注重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这一切都与青藏高原的自然生态相适应。
  藏族不仅有神山崇拜,而且有圣湖崇拜在藏区许多高山大湖被赋予了神性,都和神话中的神灵有密切联系,所以藏族人民认为在这些地方是不能大声喧哗和做出不敬之事的,否则会招致灾祸,山神惩罚。破坏山场、猎人乱杀、乱伤猎物等都可以得罪山神。反之,只要虔诚地绕神山、圣湖磕头或步行就会讨得神灵欢心,得到佑助,提倡放生。对神山的崇拜,教育晚辈热爱家乡崇拜神山激发人民传承文化,保护生态环境的热情。
  四、教育广大人民群众树立生态文明意识。
  政府教育广大干部和群众,转变观念,制定相关的政策,大力宣传生态文化进行生态教育充分利用国家关于生态环保的有关政策。争取项目和资金。坚决纠正一切破坏生态的唯利是图的愚蠢做法,全面贯彻生态环保的政策。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保护森林、河湖、湿地、草地、冰川、加强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治理,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强化江河源头和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开展大规模土地绿化行动,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全面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大退牧还草力度。实施生物多样保护工程。
  学校开展绿色创造活动,政府评定国家级、省级、地级“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借助环保世纪行动组织新闻媒体聚焦环境问题,树立环保新典型,曝光环境违法行为;引导全社会关注环保,参与环保。加强校园生态文明建设,利用共青团,入党积极分子、毕业生植树为母校纪念活动。学校在组建各种文艺。知识竞赛,植树节、环保日,兴趣小组的活动和举办板报、广播、学报、学习园地,增强校园生态文化的感染力、吸引力,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态文化有机结合的强烈氛围,达到生态环境育人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文明生活意识,爱护公物意识,倡导合理消费,形成勤俭节约,爱护校园一草一木的良好习惯。环保知识渗透到思想和心灵中,渗透到相关学科。要力争形成以一个“破坏清洁为耻,维护环境为荣”的良好的校园。
  总之,要运用多种教育手段营造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切实把党和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各个单位、学校、家庭。认真落实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生态环境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一头连着社会和谐稳定;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障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良好的环境是人民希望安居、乐业、增收;也希望天蓝、地绿、水净。建设生态文明是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正确认识“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辩证的统一关系。要求每个人对环境保护贡献力量,从小事做起,比如积极消除白色污染,外出旅游主动收集垃圾,不穿皮毛衣服,不吃野生动物。
  事实证明青藏高原对我国、亚洲以及全世界环境的影响和重要性,保护这片土地和资源的意义远远超出为当地藏族人民提供生存和发展空间。青藏高原的生态意义决不亚于两极的重要性,保护青藏高原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