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信息技术手段与语文教学整合策略探寻

【作者】 张婷婷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新学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不仅能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还能寓教为乐,让学生愉悦学语文、快乐学知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  信息技术手段  整合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特别是近年来“三通两平台”和一体化数字校园的建设和“班班通”工程的实施,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教学融合态势更加明显,作用更加突出。因为它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并与现代通讯设备构成全方位、多渠道、交互式的教学系统,既丰富了教学手段,产生生动活泼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记忆能力,又弥补了传统教学资源不足,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互用。在全面课改、抓媒体化常态教学的今天,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有了大展身手的用武之地,在教与学的两端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初中语文教学,谈谈多媒体的运用。
  一、化静为动,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动态事物比静态事物更能引起学生注意。而现行语文教材是书面文字版的,是静止的,如果没有很好的语文学习兴趣,便无法引起学生的专注。相反,如果运用多媒体,让书面知识视频化,静态知识动作化,那就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对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单一学习渠道不仅容易疲乏,在内心还会感到无趣和枯燥。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就能避免这一现象,能够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静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的轨迹运动,静态的图像可以像动画一样播放,色彩可以变化,速度可以控制。这样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向沙漠进军》为例,在教学中,学生很难理解沙漠向人类进军的方式“阵地战”、“游击战”,而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就能形象地把“阵地战”、“游击战”模拟出来,栩栩如生地展现战斗场面。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课文,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觉语文的有趣和有用,从而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二、化抽象为直观,启导学生想象
  “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创新思维的培养,离不开想象。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就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具体的表象,把隐于文字中的意象和意义呈现出来,变成可看可触的生动形象,为学生放开想象提供素材,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使其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当出现画面情景时,教师可设计各种问题,进行质疑。在直观形象的图像烘托下学生就会在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中,发挥合理的想象,对事物的感知理解越深入,思考分析就越透彻。如教学《皇帝的新装》时,由于该文运用了很多想象,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想象空间。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化抽象为直观,再现文中形象,并要求学生按提示进行合理想象。有学生是这样想象的;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后,皇帝回到宫中大发雷霆,于是下令捉拿两个骗子,但两个骗子早有准备,带着皇帝给的所有的金子逃到国外去了。皇帝恼羞成怒,只好把全城的百姓都抓来治罪,百姓不服,责问皇帝:“凭什么抓我们,我们犯了什么罪?”皇帝怒吼道:“谁叫你们说真话?你们犯的就是说真话罪!”结果全城的百姓都遭到了皇帝的毒手。皇帝很开心,就诏告天下:“全国上下不许说真话,否则,格杀勿论!”整个国家就成了一个是非颠倒、黑白不分的混乱之国。然而逃离国外的两个骗子就用所有的金子买了两个军中将帅的职位。终于有一天,他们率领百万大军长驱直入,活捉了这个昏庸、虚伪、愚蠢的皇帝。
  三、变难为易,提高学习效率
  刚才说到多媒体能化抽象为形象,就相当于降低了学习难度,把学生引进到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从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发展思维能力,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变难为易。
  四、寓教于乐,培养审美情趣
  多媒体不仅图文并茂、声像俱佳,还动静结合、虚实相伴,营造了一种良好学习氛围,能让学生愉悦学语文,快乐学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入一个有着丰富美学信息的学习情境中去,让学生在这里耳濡目染,主动探索美,发现美,感受美。例如在教学《天净沙·秋思》时,如果采用传统口头宣讲式教学,学生就会觉得这首诗平白如话,没什么意思。相反运用课件教学,视频展现诗中描绘的天山、草原、牛羊,加上教师的启发:诗中描绘的天山、草原、牛羊都是什么颜色?哪些景物是这幅草原画面的主体形象?你认为在这些图画中还应加点什么?顿时,学生们活跃起来,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来描述他们“看”到的草原景象:在无垠的蓝天下有一片辽阔碧绿的草原,在和风吹拂下,丰茂的草木俯垂摇曳,绿波此起彼伏,正在吃草的白色羊群时隐时现。而那草原与蓝天之间镶着的紫色远山,又勾勒出了天高地广的恢宏气象。接着屏幕上出现了与同学们想象一致的有关草原景色的画面,使他们真正看到了雄浑豪放的北国草原,从而共同感受到了诗的美。教师进一步启发,牛羊是这幅草原图画的主体形象,是绿色锦缎上托出的明珠,是画中的诗。美妙的是,作者不是把这个主体形象死板地画在那里,也不是一开始就让我们看到,而是直到末了才时隐时现:风吹草低,现出了牛羊。言外之意,风吹草起,又隐没了牛羊。那么,草原深处还有多少牛羊,还有多少美的事物,那放牧牛羊的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是天真活泼的姑娘,还是踏着牧歌归去的小伙子?……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倘佯神游于这个广阔的审美空间,尽情地领略这首诗的神韵妙境,充分地品味这“诗中有画”的美景。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虽然它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优点,但我们不能尽信它、尽用它,它只能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更不能“以机代人”,实行“机教”。但我们可以在信息技术手段助学方面进行大胆尝试,让信息技术手段优势在促进学生学习成长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肖坤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陈斌圳,关于中学语文教学多媒体应用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杨辉,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误区分析及对策思考[D].扬州大学,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