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莫让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落实德育课程的实效性
【作者】 王玉珏
【机构】 四川省南部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在德育课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但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却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为此,可采取如下措施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科学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莫让简单问题占据学习时间;让学生在组内明确己任、有所担当,莫让学生成为二次沉默者;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研究,莫让催促催生成果。
关键词:小组合作;德育;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等优点,备受广大师生的青睐。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退后、学生前置,由此我们看到课堂上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热闹。但在这热闹的背后,我们也可以看到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降低、个别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小组内学习遵循安排的既定模式走过场……那么,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一、科学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莫让简单问题占据学习时间
合作学习以其优越性已成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的重要形态。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在本课程中的主体意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必须站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合作学习开展的现实意义,使合作学习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那么,究竟哪些问题、何种任务应该交给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首先,我认为教师在设计问题或任务时要注意难易度,要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以一节课上的研究问题为例,一位教师在执教《风格迥异的文化习俗》(人教版六上)一课时,首先引领学生一起从不同角度了解了日本的文化习俗,总结了日本文化习俗的特点与地域的关系,之后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以“继续探究、了解我们周边邻国的文化习俗(泰国、印度)”为主要任务。学生因为有了前一步学习的经验,任务完成有了可行性参照或方法,因此,这样一个有难度的问题是值得合作学习的。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相互启发,产生了思维碰撞的火花;学生通过在合作学习中一起思考,在想、做、说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配合,难点就迎刃而解。我们看到,各个小组在经历了6分钟的小组学习活动之后,有两个小组分别用4分钟和3分钟的时间进行了汇报,效果良好。
其次,有争议、有意见分歧的问题是值得合作学习的。教学中的某些事例学生往往有不同的理解,会产生分歧。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要善于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带着问题进入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一定是借助参与活动的所有人的智慧来共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有梯度、有难度和有可研究性的问题。弗吉尔德认为:“在学校教学方面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从求同转向求异的方式。”如一位教师的《节约资源》一课,课堂上,教师抛出如何面对剩饭剩菜的问题,有的学生说能吃,有的学生说不能吃,有的学生说热了就可以吃,有的学生说热了也不能吃……这样一个问题,学生显然都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探究,教师以这个问题让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列举事例或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二、让学生在组内明确己任、有所担当,莫让学生成为二次沉默者
教师要引领学生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应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我们一般采用异质分组法,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使各组处于大体均衡的水平上。这样就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能够提高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首先要优化学习小组成员的分工。要发挥小组学习功能,成员必须明确分工,使人人都有任务。原则上每个小组设一名组长、一名纪律监督员、一名质检员,一名报告员。组长负责掌握小组讨论的全局,分配发言的机会,协调小组学习的进程;纪律监督员负责监督本组发言人的音量及发言程序;质检员负责检查、记录小组学习的时间、学习效果,确保每位成员都完成学习任务;报告员要负责向全班同学报告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岗位要定期轮换,使人人都能体验不同岗位的责任和乐趣,逐步培养兴趣,提高能力。某个学生个体的能力在全班同学中可能不是最突出的,但在小组合作中可能是佼佼者,教师要创造多种机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为代表集体完成任务而自豪,获得自信。如在《说了就要做》一课中,教师组织的第一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如下:挑选课本四幅图中本组喜欢的情境,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教师给予学生的时间将近4分钟,而学生在表演和讲述的时候并没有展现出来交流的过程,学生没有进行积极有效的排演,个别学生只期待本组某一位或几位学生的表演。第二次小组合作的任务如下:讨论诚信经营会不会少赚钱?小组活动时间为50秒左右,组内基本没有有序的发言和讨论,汇报阶段学生的发言也没有在本组交流的时候出现。再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动植物的控诉》一课时,在让学生探究身边有哪些动植物正在减少及减少的原因时,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的整体有效时间为2分45秒。在此期间我观察了小组合作学生的表现,他们依然是以某一位学生为主完成了老师的任务,更多的学生充当了“沉默者”的角色。这些二次沉默者应该带给我们思考:如何才能有效指导学生在小组内的合作学习?如何才能发挥组内成员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研究,莫让催促催生成果
有较多内容要在短时内学习时,值得合作。在一定的时间内,要完成较多内容的最好办法就是运用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小组人人有事干,人人有学习的机会,最后将学习成果合在一起,就能解决时间少、内容多的矛盾。如在检测学习效果时,教师需实施人人过关的策略,但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生掌握情况的信息都反馈给教师是不可能的,而小组是一个极好的反馈场所,它只有4—6人,可以相互反馈,教师只要在此基础上抽测就可以了。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建设[J].教育科学研究,2003(2).
[2]文涛.论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2).
关键词:小组合作;德育;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等优点,备受广大师生的青睐。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退后、学生前置,由此我们看到课堂上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热闹。但在这热闹的背后,我们也可以看到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降低、个别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小组内学习遵循安排的既定模式走过场……那么,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一、科学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莫让简单问题占据学习时间
合作学习以其优越性已成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的重要形态。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在本课程中的主体意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必须站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合作学习开展的现实意义,使合作学习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那么,究竟哪些问题、何种任务应该交给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首先,我认为教师在设计问题或任务时要注意难易度,要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以一节课上的研究问题为例,一位教师在执教《风格迥异的文化习俗》(人教版六上)一课时,首先引领学生一起从不同角度了解了日本的文化习俗,总结了日本文化习俗的特点与地域的关系,之后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以“继续探究、了解我们周边邻国的文化习俗(泰国、印度)”为主要任务。学生因为有了前一步学习的经验,任务完成有了可行性参照或方法,因此,这样一个有难度的问题是值得合作学习的。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相互启发,产生了思维碰撞的火花;学生通过在合作学习中一起思考,在想、做、说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配合,难点就迎刃而解。我们看到,各个小组在经历了6分钟的小组学习活动之后,有两个小组分别用4分钟和3分钟的时间进行了汇报,效果良好。
其次,有争议、有意见分歧的问题是值得合作学习的。教学中的某些事例学生往往有不同的理解,会产生分歧。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要善于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带着问题进入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一定是借助参与活动的所有人的智慧来共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有梯度、有难度和有可研究性的问题。弗吉尔德认为:“在学校教学方面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从求同转向求异的方式。”如一位教师的《节约资源》一课,课堂上,教师抛出如何面对剩饭剩菜的问题,有的学生说能吃,有的学生说不能吃,有的学生说热了就可以吃,有的学生说热了也不能吃……这样一个问题,学生显然都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探究,教师以这个问题让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列举事例或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二、让学生在组内明确己任、有所担当,莫让学生成为二次沉默者
教师要引领学生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应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我们一般采用异质分组法,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使各组处于大体均衡的水平上。这样就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能够提高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首先要优化学习小组成员的分工。要发挥小组学习功能,成员必须明确分工,使人人都有任务。原则上每个小组设一名组长、一名纪律监督员、一名质检员,一名报告员。组长负责掌握小组讨论的全局,分配发言的机会,协调小组学习的进程;纪律监督员负责监督本组发言人的音量及发言程序;质检员负责检查、记录小组学习的时间、学习效果,确保每位成员都完成学习任务;报告员要负责向全班同学报告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岗位要定期轮换,使人人都能体验不同岗位的责任和乐趣,逐步培养兴趣,提高能力。某个学生个体的能力在全班同学中可能不是最突出的,但在小组合作中可能是佼佼者,教师要创造多种机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为代表集体完成任务而自豪,获得自信。如在《说了就要做》一课中,教师组织的第一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如下:挑选课本四幅图中本组喜欢的情境,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教师给予学生的时间将近4分钟,而学生在表演和讲述的时候并没有展现出来交流的过程,学生没有进行积极有效的排演,个别学生只期待本组某一位或几位学生的表演。第二次小组合作的任务如下:讨论诚信经营会不会少赚钱?小组活动时间为50秒左右,组内基本没有有序的发言和讨论,汇报阶段学生的发言也没有在本组交流的时候出现。再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动植物的控诉》一课时,在让学生探究身边有哪些动植物正在减少及减少的原因时,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的整体有效时间为2分45秒。在此期间我观察了小组合作学生的表现,他们依然是以某一位学生为主完成了老师的任务,更多的学生充当了“沉默者”的角色。这些二次沉默者应该带给我们思考:如何才能有效指导学生在小组内的合作学习?如何才能发挥组内成员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研究,莫让催促催生成果
有较多内容要在短时内学习时,值得合作。在一定的时间内,要完成较多内容的最好办法就是运用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小组人人有事干,人人有学习的机会,最后将学习成果合在一起,就能解决时间少、内容多的矛盾。如在检测学习效果时,教师需实施人人过关的策略,但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生掌握情况的信息都反馈给教师是不可能的,而小组是一个极好的反馈场所,它只有4—6人,可以相互反馈,教师只要在此基础上抽测就可以了。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建设[J].教育科学研究,2003(2).
[2]文涛.论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