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乡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作者】 杨国英

【机构】 四川省泸定县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乡土资源具有本土特色,贴近幼儿生活,能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幼儿教育课程的活教材。
  关键词:乡土资源、本土特色、红色文化、区域活动、体育活动。
  乡土资源具有本土特色,贴近幼儿生活,能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陈鹤琴提出:“幼儿园的课程要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 幼儿教育专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运用天然材料开展教育活动,可以让幼儿获得真实的感受”。我园处于“红色名城,英雄泸定”的泸定桥头,人称“红樱桃之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它们,是当今我园教师树立“人尽其能,物尽其用”的资源观和价值观,是实施《纲要》的基本实践策略。我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实践活动,让幼儿充分体验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的乐趣,感受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无穷魅力,激发孩子的探索欲和创造力。
  一、挖掘本土自然资源,创设本土特色的主题活动。
  我园地处山区,周围有很多高山、河流、村庄和农田。在这个广阔天地里,有汹涌澎湃的大渡河,有茂密的山林、花草和庄稼;它们色彩斑斓、姿态万千,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成为孩子们探索学习的好素材。摆脱课堂和课本的限制,带孩子们走出教室,来到自然,让孩子们通过感官去体验、思考,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知识经验,于是,一个个探究性课题应运而生,《春天真美丽》、《家乡的水果》、《各种各样的蔬菜》等,不仅摆脱教材的束缚,拓展了活动的空间,也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随着春天的来临,长征大道绿草茵茵,垂柳青青;小河沟里大脑袋、细尾巴的小蝌蚪,也给我们创造了崭新的教育契机。于是,我们设计《春天真美丽》的主题活动,带孩子们到校外踏青。孩子们在草丛里探寻蚯蚓的踪迹,饲养小蝌蚪,观察小蝌蚪蜕变成长为青蛙的过程,创作《美丽的春天》的图画,种植白菜、大蒜等。在《春天真美丽》的系列主题活动中,通过寻找、观察、触摸蚯蚓,孩子们不断提出自己的问题。“蚯蚓为什么藏在泥土里?”“蚯蚓吃什么?”“蚯蚓身体折断了为什么还能再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逐渐通过自己的观察找到问题的答案。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发展,他自己学习来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在樱桃成熟的季节,我们幼儿园给孩子们买了樱桃吃,就有孩子提出“樱桃长在什么地方,是树上还是地下?”的问题,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探索,我们带孩子们参观了校园附近的“农家乐”,让孩子们观察樱桃树和树上的樱桃,“农家乐”的主人还请孩子们品尝了他们家的樱桃,孩子们高兴极了,谈论了很多有关樱桃的话题。于是,在进行科学活动时,我们利用家乡最常见的“樱桃”作为教育资源,带领幼儿和樱桃交朋友。我们发现孩子们对樱桃特别感兴趣,通过交谈,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了家乡的樱桃,在品尝完樱桃的美味之后,不忘将樱桃核收集起来。在吃吃玩玩做做中探究樱桃的特性,培养孩子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并通过拼、摆、贴、穿等技能,使孩子获得利用樱桃和樱桃核做各种造型的经验,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习合作,体验和朋友合作的乐趣。
  二、 利用本土文化资源,让红色文化走进校园。
  每一个地区都蕴含着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孩子的生活切实地植根于他所处的文化土壤,日常生活也是文化的浮现,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泸定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曾留下“二十二勇士飞夺泸定桥”的感人故事,就连我们县城的大街小巷都是用红军长征文化而命名,如:“红军路”、“开湘路”、“成武路”、“长征大道”、“化林巷”、“蘑西巷”、“将军街”、“元帅街”等等。我们将这些本土特色资源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进行精心选择、设计,并引用到课堂教学中,给家长、孩子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我们教孩子们认识“泸定桥”、“红军楼”、“红军英雄纪念碑”,给孩子们讲“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感人故事,做“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游戏等等,这些活动深受孩子们喜欢。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懂得了我们要学习红军不怕苦、不怕难、坚忍不拔的精神。在大班,我们根据孩子的兴趣,引发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体育游戏活动,孩子们穿上小红军的衣服,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积极地参与到活动当中,有的孩子摔倒了,爬起来又跑,整个活动是井井有条,孩子们学会了许多本领,还锻炼了他们的意志。总之,让红色文化走进校园,有力地推动了红色文化的传承,激发了孩子们对泸定、对家乡的热爱。
  三、挖掘自然材料,融入区域活动中。
  我们幼儿园所处的地方,有各种可以用来做做玩玩的材料,我们发动老师、孩子和家长一起收集乡土材料,制作教玩具,如:为幼儿准备核桃、花生、板栗、稻草、玉米皮、玉米骨头、松果、竹子、果核、线、纸、双面胶等等,让他们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动手制作,使核桃、花生变成乌龟,竹子变成项链、手链、耳环、吊饰、钓鱼竿;稻草变成稻草娃娃,果核、竹管被摆成各种各样的图案…… 孩子们利用各种自然材料创造性地做出一件件富有个性的作品。我们意识到:孩子的创造力是建立在丰富的感性基础上,在自主、愉快的气氛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开启智慧的大门,亲身感受自己的力量,孩子们在无数次的活动中尝到甜头,通过在区域活动中投放幼儿熟悉的丰富多彩的材料,引发了幼儿创造的动机。
  四、挖掘民间游戏,开展体育活动。
  民间游戏不仅简单易学,趣味性强,且种类繁多,不受场地、人数、孩子接受能力差异的限制。它不仅能促进孩子基本动作的发展,口语能力的发展,还能促使孩子社会性及其它能力的发展。它的材料绝大部分是较为容易收集到的东西或废旧物,如铁环、沙包、响簧、水枪、棋子、果核,因而,可充分利用幼儿园体育场地选择一些对孩子身心发展有利的民间游戏来开展活动,如“滚铁环”、“跳皮筋”、 “跳绳”等游戏能促进幼儿去走、跑、跳、钻等大肌肉动作的发展;“弹果核”、“抓果核”、“跳格子”、“踢毽子”、 “跳绳”等游戏可以锻炼孩子手脚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提高运动技能和技巧;“踩高跷”、“运松果”等游戏能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促进孩子身体匀称和谐的发育。
  实践证明,在我们生活的天地里,有许多自然材料可利用,充分挖掘本土自然资源,带领孩子走进自然,是孩子主动学习的重要条件,它不但能开阔孩子的视野,还能让孩子在无拘无束中亲近自然,了解自然,探索自然,在大自然中释放情怀。充分挖掘本土资源,是符合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的,客观上形成了我园幼儿教育的特色,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最为重要的是,幼儿不仅在活动中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而且通过材料的收集和活动的“创造”,他们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探索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