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老师,我可以不拆吗?——建构游戏后保留幼儿作品的叙事案例

【作者】 华焕兴

【机构】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国信嘉园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尊重幼儿的意愿是以幼儿为本的具体体现。本文以幼儿在建构区游戏结束后的建构作品是不是要拆引发讨论,围绕“游戏结束,玩具拆不拆?”“为什么不想拆”“怎么保留?”三个问题,倾听孩子的声音。从拓展建构空间、绘画建构结果、借助电教媒体、营造尊重氛围四方面入手,尊重幼儿的意愿,协助幼儿自主处理自己的作品。
  关键词:作品;保留;自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核心要义在于以幼儿为本,以幼儿为本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学前教育的起点和归宿,也是提升和检验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它首先体现在尊重幼儿上。《浙江省幼儿园评定标准》也倡导尊重幼儿的意愿,对幼儿的个性化作品进行合适的呈现。在一日活动中,幼儿有很多创作作品的机会,但很少看到幼儿有按自己意愿保留作品的场景。
  引子:老师,我可以不拆吗?
  建构区的活动已经接近尾声,老师播放的背景音乐提醒着孩子们——该停止游戏收拾材料了。有一个幼儿拿着还未完成的作品,问同伴:“这个要拆吗?”同伴看了一眼,说:“要拆的,拆掉了放回原来的位置。”幼儿愣了一会儿,低下头开始拆。一边拆一边嘟囔:“好不容易拼好的……”,旁边另一位幼儿听到后,说:“没关系,下次我们搭个更好的!” 
  分析:幼儿很在意自己在游戏中创作的作品,尽管是半成品,但他还想保留。这个想法没有得到支持,他拆的心有不甘。游戏结束后,该怎样处理幼儿在游戏中创作的作品?保留?拆除?我跟部分幼儿沟通后,决定听听孩子们的看法。于是,我组织了幼儿就“游戏结束后,玩具拆不拆”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在讨论中,孩子们各抒己见,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记录一:游戏结束了,玩具拆不拆?
  幼儿A:肯定要拆的。
  老  师:为什么?
  幼儿A:不拆掉的话,下次就玩不了了。
  幼儿B:可是我搭了很久啊。
  幼儿C:老师说了,游戏结束了玩具要放回原来的地方。
  幼儿B:可是老师没说搭好的拆啊。
  幼儿D:拆了我觉得很可惜,我搭的那么高。就我最高了。
  幼儿A:不拆的话就没地方放了,人那么多。
  ……
  老  师:那你们想拆吗?
  孩子们想了想,一起摇头。
  分析:孩子们最后的摇头摇出了自己的心声——我不想拆,但这个想法让他们陷入了两难:保留作品?整理玩具?要保留自己的作品,就没有办法把材料放回原来的位置;要把玩具整理好,自己搭的作品就要拆掉。这个矛盾可以化解吗?可以的话有什么办法?前期的讨论已经发现了孩子的真实想法,我也想继续讨论,让孩子们自己想办法处理这个两难选择,于是我与孩子们继续讨论。
  记录二:为什么不想拆?
  幼儿E:我想留着下次接着搭。
  幼儿B:我也想留到下次。
  幼儿A:我想留着妈妈接我的时候可以看。
  幼儿F:我想给我爸爸看,我还想我妈妈、爷爷奶奶看。
  幼儿C:我想留给H。
  老  师:你想送给他吗?
  幼儿C:不是。他很喜欢我搭的,我留给他看。
  幼儿G:我想留给自己看,因为我搭了我最喜欢的小黄人。
  幼儿D:我搭了很久,舍不得拆。
  记录三:怎么保留呢?
  幼儿G:可以摆在桌上。
  幼儿A:不行不行,桌子我们都还要用的。
  幼儿G:那摆在地上。
  幼儿C:会被不小心弄坏的。
  幼儿B:放在柜子里。
  老  师:放在柜子里确实不容易弄坏,但你们这么多人,放得下吗?
  幼儿A:老师,我妈妈看完就拆掉,就不用放柜子里了。
  老  师:F想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看,他们没法全都来幼儿园,怎么办?
  幼儿D:拍照片给他们看。
  幼儿C:还可以把它画下来。
  幼儿B:录下来,我爸爸的手机可以录像。
  ……
  反思:实际上,幼儿保留作品的意愿与整理玩具的习惯养成之间并不冲突,他们只是珍视自己的作品,并渴望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成就,达成这个想法并不需要完全通过实物的形式,孩子们在讨论中一起找到了保留作品的办法。
  根据孩子们讨论的结果,我结合班里实际情况,针对幼儿不同的意愿,总结了对建构游戏结束后幼儿的作品进行分类处理:
  1.拓展建构空间,满足幼儿愿望
  对想保留作品的幼儿,老师可为他们开拓一个建构的空间,供幼儿存放作品,满足其保留的意愿,并在下一次建构游戏活动开始前特别提醒和引导保留半成品的幼儿继续完成作品。
  2.绘画建构结果,展示幼儿作品
  在项目教学法中,记录的展示是一项重要的举措,因而画出自己的建构作品也是值得尝试的保留作品的方式。鼓励幼儿用绘画的方式重现建构作品,辅以幼儿自己的描述和作品的解释,也可请老师帮忙对作品加以点评。
  3.借助电教媒体,分享幼儿成果
  给幼儿拍照是认可其行为的一种方式,可以鼓励幼儿继续这一行为。用照片、录像等现代电教媒体记录幼儿的游戏场景,制作成小视频、图片展板等,既可以让他们在未来仍然栩栩如生,也能便利幼儿与他人分享。(1)幼儿想跟同伴、家人分享的,老师可将其拍成照片或视频,并将相片制作成图片摆放在合适位置,将视频片段共享给家长;(2)幼儿想跟其他班级的人分享的,老师可为将其拍成照片或视频,制作成展板或图片,辅以幼儿自己的描述,邀请其他班级的幼儿参观、欣赏;(3)幼儿作品比较有创意或代表性的,在征得幼儿同意后,将作品作为范本保留,供大家模仿、学习。
  4.营造尊重氛围,鼓励幼儿互爱
  现状中:有些小朋友认为游戏结束就是要整理材料的,所以作品不得不被迫拆除,游戏活动后教师应该创造性地呈现幼儿个性化的作品,老师要营造这样的氛围:幼儿的作品就是幼儿的学习轨迹,应该受到尊重与保护,引导幼儿欣赏与尊重他人的成果,学会爱护自己的智慧结晶,鼓励幼儿以不同方式呈现、展示个人或小组合作的作品。
  启示
  幼儿的困惑来自于实践操作中,我们在日常活动中对幼儿的教育也不能脱离实际,更不能罔顾幼儿的意愿。不尊重幼儿的意愿,幼儿参与游戏的自主性、自发性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自主发展就成了一句空话。拆与不拆只是游戏后的一个小插曲,但折射出教师对幼儿的尊重。建构区展示的幼儿建构作品、植物角摆放幼儿种植的植物、美术区张贴幼儿的绘画、娃娃家展示着幼儿制作的菜品……对孩子进行引导时,有没有考虑孩子的意愿?有没有珍视孩子的心声?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真心实意”地尊重幼儿。当我们将视角聚焦孩子的心声时,孩子能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当我们将孩子的作品制作成PPT、展板的时候,当我们请他为客人们讲解自己的作品的时候,孩子能感受老师对他们的尊重。这时,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会更高、专注程度会更强,自发行为会更多!
  参考文献:
  [1]梁缘.建构游戏的指导.[J].早期教育.1996(10)
  [2]朱莉.浅析“幼儿作品”的含义及其分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03)
  [3]刘婵娜.幼儿园绘画教育活动评价研究.[J].贵州教育.2007(12)
  [4]陈萍.科学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J].文教资料.2005(03)
  [5]刘兴春.展示每个幼儿的作品.[J].幼儿教育.2002(06)
  [6]李会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
  [7]张珊珊.以游戏精神观照幼儿教育:从意蕴到行动.[D].山东师范大学.2013
  [8]徐春燕,王虹.观众配角顾问——游戏“高速公路收费站”评注.[J].学前教育.1999(04)
  [9]倪群;珍视幼儿作品、呵护稚嫩童心.[J]早期教育,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