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幼儿为本”理念下美工区活动的现状与调整策略

【作者】 胡碧月

【机构】 福建省长汀师范附小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颁布实施以来,“以幼儿发展为本”“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育理念更为深入人心了。彰显幼儿个性化学习的区域活动已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生活活动,成为目前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之一。
  我园自2013年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以来。教师们正在倾注大量的精力,使出全身的解数为孩子们研究并制作区域活动材料,每月一次的区域活动观摩之后,许多教师都会发出“累趴了”的哀叹……有时候,目睹教师们为了制作区域活动材料加班加点,在绞尽脑汁之后确依然觉得力不从心。在这“累趴了”的背后,我们是否该静静地思考教师的教育行为以及孩子们的个性化成长问题,寻找区域活动的初衷呢?
  案例1:今天,中(1)班开展的主题活动“交通工具”,为使主题得到升华,教师在美工区为孩子们开设了撕贴“我喜欢的交通工具”活动。活动一开始,教师出示活动前精心准备好的背景图(图的中间是一辆粘贴“工整”的“公共汽车”,图的下方并排着三颗颜色、形状、大小差不多的“大树”,还有两座一样高的楼房,左边是用撕成长条形的广告纸当作斑马线,最上方则是分别选用了红黄蓝色广告纸剪出的三个圈代表“红绿灯”)导入,目的是想让孩子通过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师:“图上都有什么?你觉得漂亮吗?你最喜欢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图片内容在老师的逐一提问下得以解答了。接着师问:“你们想不想当设计师也来设计自己喜欢的交通工具?”幼儿各自找到相应的位置和材料“设计”起交通工具来。活动中,许多孩子都取出大黑笔、白色图画纸、广告纸不假思索地模仿着范画的样子画并撕贴起“公共汽车”,当教师巡视完一圈下来,发现所有孩子选择的撕贴内容不仅跟“范画”所展示的“公共汽车”一样,而且形状及车的行驶方向也近似相同,这显然跟活动前教师预设的目标差距甚远……
  案例2:这天,是中班区域活动观摩研讨,活动伊始,只见教师小心翼翼地取出活动前用图画纸精心包装并用水彩笔装饰好的牛奶盒,为幼儿呈现了一个标准的废旧物利用——牛奶盒装饰“样品”,在过程中并强调这是由一幅完整画装饰包装的牛奶盒。教师为了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及创新思维,拿出用图画纸包装完整但未装饰的盒子问:还有什么办法让这个牛奶盒变得“特别”、跟别人不一样呢?有几位幼儿陆续回答:“我要画恐龙”、“我想画漂亮的裙子”…在美术区里教师为幼儿准备了水彩笔、大小黑笔以及清晰可见的牛奶盒(两个牛奶盒为一组用白色图画纸包装)。活动中,大部分幼儿都取出教师为他们精心准备好的牛奶盒,学着教师提供的“样品”在牛奶盒上专心地画着,从教师的脸上似乎能得到满意的答案…可是,点点和慧雄俩个小朋友一边叠着牛奶盒一边嘟囔着,我在搭长长的火车,载小动物们去旅游”;慧雄又说:“我在建高高的上上塔”。教师见状,立刻上前劝他俩说:“现在我们不这样玩,赶紧装饰吧!”点点跟慧雄很不情愿地装饰起来…
  一、美工区活动的现状
  1.以教师为主的指导羁绊了幼儿的想象创造力。
  创造力是幼儿与生俱来的属性,作为艺术活动的主要形式——美术教育,对于幼儿的创造力发展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但倘若不恰当的教育也会成为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羁绊。如案例2:当大部分幼儿学着老师提供的“样品”专心地画着时,老师露出满意的笑容;当教师发现幼儿在“搭火车、建塔”时,直接制止,按预定的目标来指导幼儿进行活动,并没有很好地观察、了解幼儿的探索行为。幼儿不管是根据活动要求有目的地操作,还是游离于目标之外,教师都应该用教育的眼光观察、分析、判断其探究行为背后的价值。如点点和慧雄用牛奶盒堆塔、搭火车的过程中拼搭、垒高、平衡等建构经验获得发展。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需要,适当地引导、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究。
  2.材料投放高结构,忽略了幼儿选择的自主性。
  当前班级美工区多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对相关材料进行高结构设计,教师成了材料投放的主导者,在材料的收集、准备、制作等过程中教师始终在唱“独角戏”,导致幼儿只能严格地按照教师事先规定好的方法进行创作。在以上两个案例中,教师的“样品”折断了孩子们自由创想的翅膀。教师为了追求“完美”,加班加点精心为孩子撕贴好“背景图”、包装好千篇一律的“牛奶盒”,剥夺了孩子自主游戏的权利,与《指南》精神是相违背的。所以就出现了案例1与目标撕贴“我喜欢的交通工具”差距甚远,案例2点点和慧雄小朋友“寻找”的画面。
  3.技能的传授大于幼儿的创新
  在美工区活动中,幼儿模仿教师是常见的现象。其一,教师的教育行为“强调标准”“示范”,重灌输轻感受、重技能轻表现,片面地追求整齐划一,导致幼儿只能机械地模仿老师,就如案例1出现的汽车行驶方向也近似相同现象,使幼儿产生了盲目跟从的心态,丧失了主动表现的自信心,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其二、教师对幼儿思维能力缺乏足够的信心。教师往往会担心幼儿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无法完成任务,因此一味要求幼儿跟着老师做。这是教师对幼儿能力发展把握不足的表现,更是教师对美工区活动的预设目标与幼儿最近发展区的距离设置不合理的表现。
  二、美工区的调整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的核心要义在于“以幼儿为本”,新颁发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提出“以幼儿为本”的基本理念就是“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水平,规划出适合幼儿个体学习与发展的区域,并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凸显各区域教育功能的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并活动的一种课程组织形式。而美工区作为区域活动不可或缺的活动之一,目的旨在通过教师提供适宜的、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发挥想象,探索事物,从而达到艺术欣赏和感受、表现与创造,以促进创造潜能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
  1.让幼儿成为区域材料选择的主人。
  区域设置的最初目的是让幼儿自由选择各种玩具材料发起游戏,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自主学习,通俗一点说,就是幼儿自由地选择区域,自由地选择材料并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教师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创设符合幼儿兴趣的区域及提供能够引发幼儿自由游戏的材料。
  关于提供活动区域材料,张雪门先生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教师为儿童提供材料时,应多用“原料”(即原材料),少用“熟料”(即成品)。在案例2中,教师“就地取材”,收集日常生活中的牛奶盒供幼儿创作,本身是很不错的想法。但教师限定了玩法,事先将将牛奶盒每两个为一组包装好,对不同能力层次孩子的需求欠考虑。教师可以把它作为低结构材料直接投放到活动区,也可以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材料进行简单的设计,如提供一些半成品的(只排列黏合好而未包装的牛奶盒)供能力较弱的幼儿探索、创作,还要投放一些“原料”给孩子们提供自主选择、自由想象和探索的空间与机会。这样,孩子们就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游戏的方法、合作伙伴,商量游戏内容并进行艺术表现。此外,当教师发现一些孩子的需要没能满足时,应该关注他们的需要,及时用“有需要老师或同伴的帮忙吗?”“想想办法,让它变成你所需要的形状,相信你能行的…”诸如此类的话来鼓励孩子、满足孩子。再者,在辅助材料的投放上多下功夫,不仅投放大、小黑笔,水彩笔,还可以增加一些橡皮泥、皱纹纸、亮片、卡纸、纽扣、毛线等丰富的材料让孩子们进行艺术创想,让幼儿真正成为区域材料选择的主人。把游戏的权利真正还给幼儿,让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创设的环境中自由交往、自主操作,获得经验,获得发展。
  2.让幼儿成为区域操作活动的主人。
  《指南》艺术领域明确指出:“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本段话强调的是一种“以幼儿为本”的艺术教育观。“以幼儿为本”的理念也是《指南》渗透在各个领域学习与发展中最为核心的儿童观、发展观与教育观。幼儿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是天生的探索者。美工区是幼儿在幼儿园感受美和表现美的重要场所。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多创造机会和平台提供丰富而适宜的开放性材料,抓住一切孩子能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幼儿成为区域操作活动的主人,主动探究、体验。比如:案例1中“我喜欢的交通工具”撕贴活动,其一,该教师为孩子准备的“范图”限制了幼儿对“我喜欢的交通工具”的创想。当发现所有孩子都选择模仿、跟从时,教师应该及时调整教育行为,用启发性的语言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孩子进行个别指导,如对能力一般的孩子说:“哎呀!XX家具城生意红火,老板正为送家具的货车而烦恼呢!你愿意帮这个忙吗?”对能力较强一点的孩子说:“XX车城要举行‘最具创意车展’活动,你有信心参加吗?…”其二,活动形式单一,制约幼儿对“我喜欢的交通工具”表现的多样性。活动前,教师可发动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各种不同大小的盒子、箱子、瓶子及辅助材料制作“我喜欢的交通工具”,还可以提供水彩笔、蜡笔等材料让幼儿绘画设计“我喜欢的交通工具”,这样,让幼儿感受艺术表现的多样性,同时也会给幼儿留下足够多的想象和创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