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对高中数学新课改的一些体会
【作者】 李志刚
【机构】 山东省昌乐第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新一轮课改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是素质教育从形式走向实质,从探索走向实施的又一大步。本人作为<<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的一线亲历者,我想谈几点体会。
1、重视课改
新课程改革是历史的必然和时代的需要。现在的学生个性都比较强,墨守陈规,拿来主义,在他们身上已过时。他们需要张扬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思想,过去那种传授式教学已不适合他们,他们需要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要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教师应首先转变观念,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教师应积极地探索和研究,提高自身的数学专业素质和教育科学素养。
2、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学中,教师的讲授虽然仍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更要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因此,课改中的教师应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与学生共同学习。
3、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高中数学课程分必修和选修。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必修课程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数学内容。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对于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以及今后自己的发展方向,选择选修课程。体现了“人人都能学数学,人人都能学到对自己有用的数学”,这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这一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教学活动,所有改革,我觉得都应以“学生是否真正受益“为准则!
4、要让学生重视数学
经常有学生问到:学习数学有什么作用,我又不当数学家,花这么多时间去学数学值吗?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的把握、逐渐抽象概括、形成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来源于生活实际的,它在人类社会中,是无处不在的,它并不是孤立于书本之上的,因此,在新教材的编写中更多的采用了生活化与情景化的场景,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并能投入其中。
学数学的重要性之一不在于是为了解几个数学题,或是应付考试,而在于它不但是其他各门学科的工具和助手,更重要的是,数学在训练人的思维、思想方法以及熏陶人的精神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一个大学数学系教授曾说过:“在美国的西点军校,所有的指挥管都要学数学课,在实践战争中,他们不可能用数学去计算炮弹落在哪里,但是,正是这种平时学习数学的思考方法,让他们具备了优秀指挥官的素质,能很好的应急各种问题。
5、激励为主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要能发挥学生积极性,,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和老师发上共鸣。
6、数学教学活动更加丰富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让他们通过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7、科学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把学生领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新教材,而且要尽量收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资料。精心选择出教材中的典型题目,并努力创设出问题解决的各种意境,设计新颖、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发现、猜想、探索等思维活动过程中受到不同层次的思维训练,真正体验到成功者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数学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数学问题。对于课堂教学,不光是知识的传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鱼,最重要的是授之渔。
8、教学要有针对性
教材的设计更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每一个学生因为生活环境,智力发展,性格特点等多种原因会造成,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有差异,表现出学习的效果不尽相同。这种现象是切实存在的,而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对每个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9、注重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将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过程"
计算机在科学研究,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等方面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离不开算法的设计,算法原为计算机程序设计的组成部分,现在把它放到高中数学课本的必修部分,充分体现了新课标重应用、重能力的思想。算法严格地说是数学的一个分支,然而算法的相关概念比较枯燥,理论过于抽象,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难以把握,也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经过操作,验证,在计算机上实现,却是受学生欢迎的。于是我通过上网自学一个多月,学会用VB语言真正实现了一些常用算法程序,利用教室投影机演示给同学们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参与过程,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0、好的教学传统不能丢
数学课程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显然不是只凭热情和勇气就能一蹴而就的冒险之旅。"从而,在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的同时,我们也就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中国的传统一定不要轻易否定与抛弃。比如说,"双基"教学是中国的特色与传统。近几年来,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出现了一股"向中国学习"的热潮。因此,总结好的传统,认清存在的问题,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
总的来说,课改中的数学教学真正地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以后我将会继续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加强合作、经常进行大讨论,集思广益。
1、重视课改
新课程改革是历史的必然和时代的需要。现在的学生个性都比较强,墨守陈规,拿来主义,在他们身上已过时。他们需要张扬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思想,过去那种传授式教学已不适合他们,他们需要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要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教师应首先转变观念,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教师应积极地探索和研究,提高自身的数学专业素质和教育科学素养。
2、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学中,教师的讲授虽然仍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更要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因此,课改中的教师应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与学生共同学习。
3、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高中数学课程分必修和选修。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必修课程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数学内容。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对于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以及今后自己的发展方向,选择选修课程。体现了“人人都能学数学,人人都能学到对自己有用的数学”,这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这一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教学活动,所有改革,我觉得都应以“学生是否真正受益“为准则!
4、要让学生重视数学
经常有学生问到:学习数学有什么作用,我又不当数学家,花这么多时间去学数学值吗?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的把握、逐渐抽象概括、形成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来源于生活实际的,它在人类社会中,是无处不在的,它并不是孤立于书本之上的,因此,在新教材的编写中更多的采用了生活化与情景化的场景,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并能投入其中。
学数学的重要性之一不在于是为了解几个数学题,或是应付考试,而在于它不但是其他各门学科的工具和助手,更重要的是,数学在训练人的思维、思想方法以及熏陶人的精神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一个大学数学系教授曾说过:“在美国的西点军校,所有的指挥管都要学数学课,在实践战争中,他们不可能用数学去计算炮弹落在哪里,但是,正是这种平时学习数学的思考方法,让他们具备了优秀指挥官的素质,能很好的应急各种问题。
5、激励为主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要能发挥学生积极性,,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和老师发上共鸣。
6、数学教学活动更加丰富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让他们通过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7、科学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把学生领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新教材,而且要尽量收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资料。精心选择出教材中的典型题目,并努力创设出问题解决的各种意境,设计新颖、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发现、猜想、探索等思维活动过程中受到不同层次的思维训练,真正体验到成功者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数学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数学问题。对于课堂教学,不光是知识的传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鱼,最重要的是授之渔。
8、教学要有针对性
教材的设计更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每一个学生因为生活环境,智力发展,性格特点等多种原因会造成,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有差异,表现出学习的效果不尽相同。这种现象是切实存在的,而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对每个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9、注重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将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过程"
计算机在科学研究,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等方面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离不开算法的设计,算法原为计算机程序设计的组成部分,现在把它放到高中数学课本的必修部分,充分体现了新课标重应用、重能力的思想。算法严格地说是数学的一个分支,然而算法的相关概念比较枯燥,理论过于抽象,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难以把握,也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经过操作,验证,在计算机上实现,却是受学生欢迎的。于是我通过上网自学一个多月,学会用VB语言真正实现了一些常用算法程序,利用教室投影机演示给同学们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参与过程,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0、好的教学传统不能丢
数学课程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显然不是只凭热情和勇气就能一蹴而就的冒险之旅。"从而,在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的同时,我们也就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中国的传统一定不要轻易否定与抛弃。比如说,"双基"教学是中国的特色与传统。近几年来,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出现了一股"向中国学习"的热潮。因此,总结好的传统,认清存在的问题,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
总的来说,课改中的数学教学真正地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以后我将会继续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加强合作、经常进行大讨论,集思广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