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解答高考政治材料分析题要过好“三道关”
【作者】 汪晓明
【机构】 四川省简阳市石桥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解答高考政治材料分析题要过好“三道关”。 一、审题要准。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和前提。审题要做好以下四点:1、审问题;2、审范围;3、审主体;4、审材料。二、思路要清。在审准题意,准确定位后,就要进行构思,为此就要列出提纲,列提纲一般用演绎分析法或归纳分析法。三、答案要精。1、语言要简洁、规范;2、逻辑要严密,层次要清楚;3、要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作答;4、正确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5、看分写答案;6、合理安排答题空间,字体工整。总之,“答题有法,答无定法”,高考政治材料分析题的解答要在实践中运用、反思、总结、再运用、再提高,相信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成绩。
关键词:解高考政治材料题,“三道关”,审题,思路,答题。
一、审题要准
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和前提,审题的成败将直接影响试题解答的正确与否,因此,要舍得在审题上花时间、费力气,做到心中有数方可动笔。可是审题审什么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四点:
1、审问题。就是要明确问题方向,搞清楚问题的指向。几乎所有的材料题设问我们都可以分为三类,那就是“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如问“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哪些关系”应该是“是什么”,只要学会归纳材料的中心思想就行了;如问“请加以说明”等,应该是属于原因“为什么”;又如问“运用经济常识说明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措施及其作用”等,“措施”应该是属于“怎么办”,“作用”应该是属于“为什么”也就是“意义”。
2、审范围,就是要搞清楚问题要用哪部分知识来回答,是经济常识、政治常识,还是哲学常识?如果是哲学常识,是辩证唯物论、认识论,还是唯物辩证法?如果是唯物辩证法,是联系的观点,还是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如问“结合材料一、二,用发展的观点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明确要求,要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如果我们审清了范围,那就好办了,自然而然想到,发展的观点包括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原因(动力)、发展的状态、发展的趋势等,可以说答案水到渠成,结果既层次分明,又不会遗漏知识点。
3、审主体。审设问的主体,审材料中的主体。政治学科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主体,具体有:党、国家(政府)、社会、集体(经济常识中主要有企业)、个人(政治常识中则为公民,经济常识中则有劳动者、消费者、企业经营者)等。审主体,就是要搞清楚问题的承担者是谁。如问“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常识说明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措施及其作用。”主体应该是政府,同时应注意隐含的另一个主体——人民群众。这个问题实际是考查政府和群众的关系,明确了这一点,然后结合材料,从政府和群众这两个角度来回答就行了,那就是政府要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增加财政支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如教育、医疗、就业等。又如对“如何解决”型,有何意义”型等问题的解决,不是一个部门、一个方面所能够解决的,不同的主体又有不同的意义,就要从不同主体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找出不同的主体,如对党、对国家、对社会、对个人、对生产者、对经营者、对消费者等。
4、审材料。就是要认真、准确分析材料,向材料求索具体,再去找原理。现在的主观性试题大多是材料题,要求考生能准确地概括材料意思,明确材料的中心思想,把材料的主旨与课本原理相结合,选择合适的原理答题。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总体通看(粗读),可借助背景、段首句、结论等把握主题;其次具体把握(细读),重点分析,把握材料的层次角度,一般以标点为依据划分层次,概括每层的中心意思,这样从句意到层意,再到段意,归纳出中心;最后还要善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如段首句、关键语句、高频词、热词、中心问题等,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从而确定答题的方向。
二、思路要清
在审清题意,准确定位后,就要进行构思,也就是对答案重点和解题思路进行通盘考虑和宏观规划,以保证行文的科学性、条理性和完整性,为此就要列出提纲。
其基本要求是:在明确解题思路、读懂材料和图表等审准题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基本概括答案要点,反映出层次关系,迅速列出解答提纲,提纲不要复杂,尽量力求简单,只要自己明了即可。
列提纲一般用演绎分析法或归纳分析法。演绎分析法:先答理论观点后挂材料,将理论观点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如果原理和材料结合得好,材料能准确、充分体现原理,则容易得高分;归纳分析法:由材料到观点,即由已知的材料归纳出相应观点。
三、答案要精
高考政治规范化答题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语言要简洁、规范:即要求答题要力求简洁、准确、概括,不过多解释,做到直接明白,把问题讲清楚就行。
2、逻辑要严密,层次要清楚。答题力求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答案应分成若干小要点,在小要点前标上序号,然后,按序号依次排列并对齐,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要点还要醒目化,考生应把答案的每个方面用教材术语总结出“关键词”来,放在段首,然后结合材料分析说明。
3、要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作答。肤浅的全面比片面的深刻得分要多,因此,要注意多角度思考问题,确保答案要点全面。高考评卷要求是采点得分,标准答案的语言、思维并不具有“唯一性”,它往往设置有灵活的评分细则,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多得分;答案一定要包含几个方面的要点,也可以说“方面、要点”是“多多益善”。尽管深度往往多加1分,但一般是很不容易获得。通常情况下,评卷教师看答案看的是你的思维、方法,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是尽可能地给分。因此,学生在组织答案时,广度比深度更重要,故无论试题内容你会还是不会,首先,一定要敢于回答,只要你的答案有得分点,又被发现,那你就得分,只要答案有内容,一般都会多少得分。
4、正确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而不能使用生活化语言去答题。使用教材语言要服从需要,切忌就理论理,就事论事,使观点与材料分离。既要做到语言精练,又要答全要点,还要恰当运用时政语言,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接近一致。
5、看分写答案。综合题每道题后都给有相应分值,一般来说分值越多,要点越多。根据阅卷经验,文综试卷一般每个要点2分到3分。当然,你的答案不可能和要点完全吻合,一般应尽可能地写出多于分值所给的要点信息。
6、合理安排答题空间,字体工整。在组织答案时尽量从左侧开始写,把空间留向右侧,以便于在检查时有新观点可以继续补充;写完后自己一定要读一遍,以查漏补缺。答题字体不求漂亮,但求清晰,且大小适中,过大则影响文字数量,过小则影响评卷教师阅读。
总之,“答题有法,答无定法”,高考政治材料分析题的解答,很大程度上类似于语文学科的小论文,具体怎么分析阐述固然有着很强的主观性,但命题考查的基本知识点,以及在表述这些观点的过程中的大致思路、模式是有一定框架和要求的。只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实践中揣摩体会、运用、反思、总结、再运用、再提高,相信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成绩。
关键词:解高考政治材料题,“三道关”,审题,思路,答题。
一、审题要准
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和前提,审题的成败将直接影响试题解答的正确与否,因此,要舍得在审题上花时间、费力气,做到心中有数方可动笔。可是审题审什么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四点:
1、审问题。就是要明确问题方向,搞清楚问题的指向。几乎所有的材料题设问我们都可以分为三类,那就是“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如问“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哪些关系”应该是“是什么”,只要学会归纳材料的中心思想就行了;如问“请加以说明”等,应该是属于原因“为什么”;又如问“运用经济常识说明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措施及其作用”等,“措施”应该是属于“怎么办”,“作用”应该是属于“为什么”也就是“意义”。
2、审范围,就是要搞清楚问题要用哪部分知识来回答,是经济常识、政治常识,还是哲学常识?如果是哲学常识,是辩证唯物论、认识论,还是唯物辩证法?如果是唯物辩证法,是联系的观点,还是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如问“结合材料一、二,用发展的观点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明确要求,要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如果我们审清了范围,那就好办了,自然而然想到,发展的观点包括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原因(动力)、发展的状态、发展的趋势等,可以说答案水到渠成,结果既层次分明,又不会遗漏知识点。
3、审主体。审设问的主体,审材料中的主体。政治学科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主体,具体有:党、国家(政府)、社会、集体(经济常识中主要有企业)、个人(政治常识中则为公民,经济常识中则有劳动者、消费者、企业经营者)等。审主体,就是要搞清楚问题的承担者是谁。如问“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常识说明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措施及其作用。”主体应该是政府,同时应注意隐含的另一个主体——人民群众。这个问题实际是考查政府和群众的关系,明确了这一点,然后结合材料,从政府和群众这两个角度来回答就行了,那就是政府要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增加财政支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如教育、医疗、就业等。又如对“如何解决”型,有何意义”型等问题的解决,不是一个部门、一个方面所能够解决的,不同的主体又有不同的意义,就要从不同主体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找出不同的主体,如对党、对国家、对社会、对个人、对生产者、对经营者、对消费者等。
4、审材料。就是要认真、准确分析材料,向材料求索具体,再去找原理。现在的主观性试题大多是材料题,要求考生能准确地概括材料意思,明确材料的中心思想,把材料的主旨与课本原理相结合,选择合适的原理答题。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总体通看(粗读),可借助背景、段首句、结论等把握主题;其次具体把握(细读),重点分析,把握材料的层次角度,一般以标点为依据划分层次,概括每层的中心意思,这样从句意到层意,再到段意,归纳出中心;最后还要善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如段首句、关键语句、高频词、热词、中心问题等,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从而确定答题的方向。
二、思路要清
在审清题意,准确定位后,就要进行构思,也就是对答案重点和解题思路进行通盘考虑和宏观规划,以保证行文的科学性、条理性和完整性,为此就要列出提纲。
其基本要求是:在明确解题思路、读懂材料和图表等审准题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基本概括答案要点,反映出层次关系,迅速列出解答提纲,提纲不要复杂,尽量力求简单,只要自己明了即可。
列提纲一般用演绎分析法或归纳分析法。演绎分析法:先答理论观点后挂材料,将理论观点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如果原理和材料结合得好,材料能准确、充分体现原理,则容易得高分;归纳分析法:由材料到观点,即由已知的材料归纳出相应观点。
三、答案要精
高考政治规范化答题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语言要简洁、规范:即要求答题要力求简洁、准确、概括,不过多解释,做到直接明白,把问题讲清楚就行。
2、逻辑要严密,层次要清楚。答题力求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答案应分成若干小要点,在小要点前标上序号,然后,按序号依次排列并对齐,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要点还要醒目化,考生应把答案的每个方面用教材术语总结出“关键词”来,放在段首,然后结合材料分析说明。
3、要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作答。肤浅的全面比片面的深刻得分要多,因此,要注意多角度思考问题,确保答案要点全面。高考评卷要求是采点得分,标准答案的语言、思维并不具有“唯一性”,它往往设置有灵活的评分细则,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多得分;答案一定要包含几个方面的要点,也可以说“方面、要点”是“多多益善”。尽管深度往往多加1分,但一般是很不容易获得。通常情况下,评卷教师看答案看的是你的思维、方法,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是尽可能地给分。因此,学生在组织答案时,广度比深度更重要,故无论试题内容你会还是不会,首先,一定要敢于回答,只要你的答案有得分点,又被发现,那你就得分,只要答案有内容,一般都会多少得分。
4、正确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而不能使用生活化语言去答题。使用教材语言要服从需要,切忌就理论理,就事论事,使观点与材料分离。既要做到语言精练,又要答全要点,还要恰当运用时政语言,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接近一致。
5、看分写答案。综合题每道题后都给有相应分值,一般来说分值越多,要点越多。根据阅卷经验,文综试卷一般每个要点2分到3分。当然,你的答案不可能和要点完全吻合,一般应尽可能地写出多于分值所给的要点信息。
6、合理安排答题空间,字体工整。在组织答案时尽量从左侧开始写,把空间留向右侧,以便于在检查时有新观点可以继续补充;写完后自己一定要读一遍,以查漏补缺。答题字体不求漂亮,但求清晰,且大小适中,过大则影响文字数量,过小则影响评卷教师阅读。
总之,“答题有法,答无定法”,高考政治材料分析题的解答,很大程度上类似于语文学科的小论文,具体怎么分析阐述固然有着很强的主观性,但命题考查的基本知识点,以及在表述这些观点的过程中的大致思路、模式是有一定框架和要求的。只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实践中揣摩体会、运用、反思、总结、再运用、再提高,相信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