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教学探究
【作者】 屈翠蓉
【机构】 四川通江县民胜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国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关键词:新课改 中学历史 教学探究
历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两个“有利于”,概括地说就是——发挥两个作用(主导与主体),转变两个方式(教与学),使历史课堂多多呈现“动”与“活”的情景,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笔者在这里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如何“让学生们‘动’起来,让历史课‘活’起来”的问题,以其与同行们商榷,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更好地促进两个“有利于”理念的贯彻执行。
一、积极开发并巧用教学资源 关于教材,新课改指出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事实上也应该如此。历史教科书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但绝不是唯一的。因为,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文字资源、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等。我们所使用的历史教科书只是其中的一种文字材料而已。可见,有待我们去开发和利用的历史课程资源还很多。
二、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 如果说积极开发和巧用教学资源是历史课堂教学活起来的基础的话,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就是使学生动起来、教学活起来的框架。因此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我认为初中历史教学要使学生动起来、教学活起来,在教学设计一环必须扎扎实实备好课。
一要备教材。要备好教材,就得熟悉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性文件,与以前的历史教学大纲比较,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要求与教法等诸方面都有许多的不同。教师要认真钻研,弄清其新变化、新要求,做到脑中有“课标”。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教师要深入钻研,了解其内容、要求、编排意图与体系以及各章节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对即将讲授的章节的钻研,要达到懂、透、化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本”。在钻研教材的时候,要对你所开发且可用的课程资源,进行精选补入;还要广泛阅读有关参考书,以便更好地掌握教材,并从中选取一些材料充实教学内容。
二要备学生。备学生,就是要求教者全面了解学生,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备课要把备教材与备学生结合起来。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基础,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以及他们的学习方法、习惯等。这样,才可是使所设计的课堂教学足以让学生动起来,达到教学活起来的目的。还要充分估计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同一教学内容会产生什么不同的反映,预想的困难一旦出现将如何克服。这是备课时必须认真考虑、周密设计的。
三要备教法。课堂要让学生动起来、使教学活起来,教法的设计尤为重要。教学要优,效果要佳,教师就须在备课时认真考虑教法,恰当地组织教材,精心设计好教学程序,做到手中有“法”。历史教学的常规方法有讲述法、读书指导法、教具演示法、谈话法等。正在推广或探索中的高效教学法有讨论法、情景再现法、图示法、启发式教学法、三段式教学法、立体式教学法、五步教学法、八字教学法等。这里讲的十二种方法,前八种在一堂课中往往是综合或者交错使用的,只有后四种能够单独贯穿于一堂课的始终(事实上也经常用到前八种中的一种或几种)。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法的确定要从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个别特点、知识基础、班级情况和学校的教学条件等实际出发,要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目标的培养、发展和实现。我用得比较多的是“读—理—练”三段式教学法、“点—线—面”立体式教学法、“导入—阅读—质疑—解疑—练习”五步教学法和“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八字教学法。至于如何组织教材,如何设计教学程序形成教案,都无固定模式,但基本要求还是明确的。即六“为”六“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训练为主线,活动为载体,育人为目标;突出重点难点,突出精讲巧练,突出能力培养,突出个性发展,突出因材施教,突出探究创新。
四要备教学手段。课要上好,得有好的教具相助。这些教具的恰当使用,就是我们所称的教学手段或教育技术。用得好,对于课堂让学生动起来、使课活起来、效果好起来是极为有利的。时下大多数教师采用的不外乎图表实物、音像资料、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四类。一堂课究竟用哪些,何时用,怎样用,都必须在备课时设计好,课前准备到位。前两种是大家经常采用的,已经能够运用自如了。这里我只就后两类的使用作些提示。多媒体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在教学方法上具有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把空间距离变近或变远,把微观的事物放大,把宏观的事物缩小,突破时空限制,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建立感性认识,易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教师把学科最新、最前沿的知识信息传给学生,扩大知识视野,提高教学效果。
三、恰当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新课改的核心是教师、学生角色定位的转变,即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让学生们动起来、历史课活起来的保证。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我想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坐好教师首席,恰当履行“六个导”—— 诱导。“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是第斯多惠说的。教师要诱导学生的求知欲,充分挖掘历史自身的魅力;运用提纲挈领的引言、直观形象的图表、极富理性的推理、思辨性强的提问、新旧知识的亮点以及生活中密切相关的事例来设疑引思,激发其学习兴趣。
其二,关注学生主体,必须尊重学生,充分体现课堂教学民主性。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是人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征。它集中体现为人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主体性的人能正确认识客观事物,认识自己,掌握规律,改造世界,实现自己的目的,做到一般被动的人做不到的事。
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合作的伙伴。要使学生有此感受,老师就要用爱心去开启他们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争取与学生心灵相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终促进学生学习,也为学生塑造完美人格。
关键词:新课改 中学历史 教学探究
历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两个“有利于”,概括地说就是——发挥两个作用(主导与主体),转变两个方式(教与学),使历史课堂多多呈现“动”与“活”的情景,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笔者在这里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如何“让学生们‘动’起来,让历史课‘活’起来”的问题,以其与同行们商榷,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更好地促进两个“有利于”理念的贯彻执行。
一、积极开发并巧用教学资源 关于教材,新课改指出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事实上也应该如此。历史教科书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但绝不是唯一的。因为,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文字资源、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等。我们所使用的历史教科书只是其中的一种文字材料而已。可见,有待我们去开发和利用的历史课程资源还很多。
二、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 如果说积极开发和巧用教学资源是历史课堂教学活起来的基础的话,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就是使学生动起来、教学活起来的框架。因此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我认为初中历史教学要使学生动起来、教学活起来,在教学设计一环必须扎扎实实备好课。
一要备教材。要备好教材,就得熟悉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性文件,与以前的历史教学大纲比较,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要求与教法等诸方面都有许多的不同。教师要认真钻研,弄清其新变化、新要求,做到脑中有“课标”。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教师要深入钻研,了解其内容、要求、编排意图与体系以及各章节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对即将讲授的章节的钻研,要达到懂、透、化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本”。在钻研教材的时候,要对你所开发且可用的课程资源,进行精选补入;还要广泛阅读有关参考书,以便更好地掌握教材,并从中选取一些材料充实教学内容。
二要备学生。备学生,就是要求教者全面了解学生,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备课要把备教材与备学生结合起来。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基础,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以及他们的学习方法、习惯等。这样,才可是使所设计的课堂教学足以让学生动起来,达到教学活起来的目的。还要充分估计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同一教学内容会产生什么不同的反映,预想的困难一旦出现将如何克服。这是备课时必须认真考虑、周密设计的。
三要备教法。课堂要让学生动起来、使教学活起来,教法的设计尤为重要。教学要优,效果要佳,教师就须在备课时认真考虑教法,恰当地组织教材,精心设计好教学程序,做到手中有“法”。历史教学的常规方法有讲述法、读书指导法、教具演示法、谈话法等。正在推广或探索中的高效教学法有讨论法、情景再现法、图示法、启发式教学法、三段式教学法、立体式教学法、五步教学法、八字教学法等。这里讲的十二种方法,前八种在一堂课中往往是综合或者交错使用的,只有后四种能够单独贯穿于一堂课的始终(事实上也经常用到前八种中的一种或几种)。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法的确定要从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个别特点、知识基础、班级情况和学校的教学条件等实际出发,要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目标的培养、发展和实现。我用得比较多的是“读—理—练”三段式教学法、“点—线—面”立体式教学法、“导入—阅读—质疑—解疑—练习”五步教学法和“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八字教学法。至于如何组织教材,如何设计教学程序形成教案,都无固定模式,但基本要求还是明确的。即六“为”六“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训练为主线,活动为载体,育人为目标;突出重点难点,突出精讲巧练,突出能力培养,突出个性发展,突出因材施教,突出探究创新。
四要备教学手段。课要上好,得有好的教具相助。这些教具的恰当使用,就是我们所称的教学手段或教育技术。用得好,对于课堂让学生动起来、使课活起来、效果好起来是极为有利的。时下大多数教师采用的不外乎图表实物、音像资料、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四类。一堂课究竟用哪些,何时用,怎样用,都必须在备课时设计好,课前准备到位。前两种是大家经常采用的,已经能够运用自如了。这里我只就后两类的使用作些提示。多媒体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在教学方法上具有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把空间距离变近或变远,把微观的事物放大,把宏观的事物缩小,突破时空限制,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建立感性认识,易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教师把学科最新、最前沿的知识信息传给学生,扩大知识视野,提高教学效果。
三、恰当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新课改的核心是教师、学生角色定位的转变,即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让学生们动起来、历史课活起来的保证。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我想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坐好教师首席,恰当履行“六个导”—— 诱导。“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是第斯多惠说的。教师要诱导学生的求知欲,充分挖掘历史自身的魅力;运用提纲挈领的引言、直观形象的图表、极富理性的推理、思辨性强的提问、新旧知识的亮点以及生活中密切相关的事例来设疑引思,激发其学习兴趣。
其二,关注学生主体,必须尊重学生,充分体现课堂教学民主性。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是人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征。它集中体现为人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主体性的人能正确认识客观事物,认识自己,掌握规律,改造世界,实现自己的目的,做到一般被动的人做不到的事。
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合作的伙伴。要使学生有此感受,老师就要用爱心去开启他们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争取与学生心灵相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终促进学生学习,也为学生塑造完美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