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让学生轻松进入高中化学课程
【作者】 艾尼瓦尔.托乎提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学习也是如此,在高一能形成这一科学习的方法和思路,接下来就容易。否则,很有可能半途而废。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引好走进高中化学的这一条路,让我们的学生在高中的三年里走得轻松,走的更远。
关键词:高中化学;知识衔接;学习方法
1.根据学生的心理搞好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
多数教师总是认为学生在中考以后,经过一个假期,会造成知识上的遗漏,因此在高一一开学就花一段时间复习初中曾学过的知识,其实,这样做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其原因在于进入高中学习的新生,心情亢奋,急切盼望开始新的学习生活,自领到高一化学课本起,就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而这时老师又上起初中时的知识,就压抑了学生的最合理、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兴趣的主导及好奇性的满足。笔者认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老师应该把握好时机和内容。教师的关键在于对初中化学知识的现状应有切实的了解,应当熟识本届学生的初中教材,应在高一一开始就上新课。在教学中教师要在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追求时,把在初中删掉的或降低要求的内容有机地穿插到高一的各个章节中去进行补充和复习。重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不仅仅在于使学生能够较好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还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因此,在讲述新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和初中所学的知识比较、分析,在教学过程中以上是带新,新旧联系起来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知识,使学生的认识深化。在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章可着重复习有关化学用语及有关计算,并有意识地用质量求解与用物质的量求解相比,这样既复习初中内容,又加深了对“物质的量”的理解,在运用中体会学习这种新知识的意义和好处;它不仅对学生在心理渴求上是一种满足,而且还能激起他们对新知识的探索兴趣。这样虽未集中复习,但可以在用到相应知识的时候,及时帮助学生回忆和补充,对学生掌握新、旧知识都很有好处。
2.形成化学的学习方法
做每一件事有每一件事的方法,不同的人做事有不同的方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我们学好化学的关键。初中化学学习的时间很短,内容也较少。另外,为了考试的分数,可能有很多的知识是死记硬背的。高中要学的知识很多,要求是理解和应用,若仅仅是背下的东西不说是考试考不好,就连作业也不一定能很好完成。所以,对于高一新生,若不先将高中的学习方法教给他,有可能他很快就推动了学习的信心。
在第一节课,教师就应该告诉学生学习的方法:(1)抓住化学基本概念原理,明晰知识节点、建构知识网络。化学概念与原理都是抽象概括的知识,是比较难理解和不易掌握的,更是化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体系中它们充当着知识的网络中的“节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方法是理解概念的核心内涵——对象和条件,理清概念间的相互联系,透析基本原理的实质。(2)掌握元素化合物中的各类代表物的知识,同类或同族中的特殊性和规律性。这部分学习抓住规律,联想归纳,强化记忆。(3)以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作为指导,重视实验,掌握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将各章内、各章间知识点横向比较、纵向联系、联线结网。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把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久而久之,知识就不再零散,而是网络化、立体化了,形成了自己的知识网络,用起来便会得心应手。
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认识的循序渐进
教师先要搞清楚必修与选修的关系。必修课程的最重要特点是基础性,它在教学中起到承上记吓的作用。“承上”是与义务教育的化学课程相衔接;“启下”是为后续选修课程模块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高一化学必修在各方面的知识都作“蜻蜓点水”似的介绍,为高二及高三各选修模块留下许多知识和能力的“接口”,那么,选修模块中安排了哪些知识?难度有多大?也是必须了解的。否则,容易造成随意拓宽、加深,本应在选修模块中学习的内容,在必修时“一杠子插到底”,加重了学生负担。由于受课时限制,实际上也不可能讲得很清楚,甚至出现前面所述讲得越多,接受得越少(课时不足),好像讲得越清楚,学生实际越不明白(整个只是体系没能建立)的尴尬局面。但在现实教学中“拔高”、“加深”和“扩展”必修要求的现象仍然存在。比如氧化——还原反应,高一仅从反应分类的角度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而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及双线桥法则在高二才进行介绍,而氧化还原反应议程式的配平及其应用则在后续选修中才要学习。而有的学校、有的教师在高一时一次性将它知识完整化。若是普通中学,学生可能就此不敢学化学了,当然若是重点中学,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强一些,学习起来可能也没有困难。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熟悉中学化学新课标的整个内容体系是基本的要求,自觉掌握和构建中学化学新课示的整个内容体系,明确目标任务。教师更要了解自己的学生,教师在任何方面都应注意“度”。如果“过度”就会产生“超限效应”,如果不及又达不到既定目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掌握好“火候”、“分寸”、“尺度”、“欲速则不达”的超限效应。
新课标在强化双基的同时,还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作为高一教师,以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物质入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学生科学发展观和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探究、交流、表达。
关键词:高中化学;知识衔接;学习方法
1.根据学生的心理搞好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
多数教师总是认为学生在中考以后,经过一个假期,会造成知识上的遗漏,因此在高一一开学就花一段时间复习初中曾学过的知识,其实,这样做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其原因在于进入高中学习的新生,心情亢奋,急切盼望开始新的学习生活,自领到高一化学课本起,就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而这时老师又上起初中时的知识,就压抑了学生的最合理、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兴趣的主导及好奇性的满足。笔者认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老师应该把握好时机和内容。教师的关键在于对初中化学知识的现状应有切实的了解,应当熟识本届学生的初中教材,应在高一一开始就上新课。在教学中教师要在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追求时,把在初中删掉的或降低要求的内容有机地穿插到高一的各个章节中去进行补充和复习。重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不仅仅在于使学生能够较好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还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因此,在讲述新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和初中所学的知识比较、分析,在教学过程中以上是带新,新旧联系起来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知识,使学生的认识深化。在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章可着重复习有关化学用语及有关计算,并有意识地用质量求解与用物质的量求解相比,这样既复习初中内容,又加深了对“物质的量”的理解,在运用中体会学习这种新知识的意义和好处;它不仅对学生在心理渴求上是一种满足,而且还能激起他们对新知识的探索兴趣。这样虽未集中复习,但可以在用到相应知识的时候,及时帮助学生回忆和补充,对学生掌握新、旧知识都很有好处。
2.形成化学的学习方法
做每一件事有每一件事的方法,不同的人做事有不同的方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我们学好化学的关键。初中化学学习的时间很短,内容也较少。另外,为了考试的分数,可能有很多的知识是死记硬背的。高中要学的知识很多,要求是理解和应用,若仅仅是背下的东西不说是考试考不好,就连作业也不一定能很好完成。所以,对于高一新生,若不先将高中的学习方法教给他,有可能他很快就推动了学习的信心。
在第一节课,教师就应该告诉学生学习的方法:(1)抓住化学基本概念原理,明晰知识节点、建构知识网络。化学概念与原理都是抽象概括的知识,是比较难理解和不易掌握的,更是化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体系中它们充当着知识的网络中的“节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方法是理解概念的核心内涵——对象和条件,理清概念间的相互联系,透析基本原理的实质。(2)掌握元素化合物中的各类代表物的知识,同类或同族中的特殊性和规律性。这部分学习抓住规律,联想归纳,强化记忆。(3)以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作为指导,重视实验,掌握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将各章内、各章间知识点横向比较、纵向联系、联线结网。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把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久而久之,知识就不再零散,而是网络化、立体化了,形成了自己的知识网络,用起来便会得心应手。
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认识的循序渐进
教师先要搞清楚必修与选修的关系。必修课程的最重要特点是基础性,它在教学中起到承上记吓的作用。“承上”是与义务教育的化学课程相衔接;“启下”是为后续选修课程模块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高一化学必修在各方面的知识都作“蜻蜓点水”似的介绍,为高二及高三各选修模块留下许多知识和能力的“接口”,那么,选修模块中安排了哪些知识?难度有多大?也是必须了解的。否则,容易造成随意拓宽、加深,本应在选修模块中学习的内容,在必修时“一杠子插到底”,加重了学生负担。由于受课时限制,实际上也不可能讲得很清楚,甚至出现前面所述讲得越多,接受得越少(课时不足),好像讲得越清楚,学生实际越不明白(整个只是体系没能建立)的尴尬局面。但在现实教学中“拔高”、“加深”和“扩展”必修要求的现象仍然存在。比如氧化——还原反应,高一仅从反应分类的角度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而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及双线桥法则在高二才进行介绍,而氧化还原反应议程式的配平及其应用则在后续选修中才要学习。而有的学校、有的教师在高一时一次性将它知识完整化。若是普通中学,学生可能就此不敢学化学了,当然若是重点中学,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强一些,学习起来可能也没有困难。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熟悉中学化学新课标的整个内容体系是基本的要求,自觉掌握和构建中学化学新课示的整个内容体系,明确目标任务。教师更要了解自己的学生,教师在任何方面都应注意“度”。如果“过度”就会产生“超限效应”,如果不及又达不到既定目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掌握好“火候”、“分寸”、“尺度”、“欲速则不达”的超限效应。
新课标在强化双基的同时,还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作为高一教师,以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物质入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学生科学发展观和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探究、交流、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