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在数学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作者】 何晓毅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保和镇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课程改革是我国在教育领域进行的一次重要创新和实践,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们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问题。而作为我们从事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又该怎么做才能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呢?
一、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求知欲望。
小学生往往具有注意力时间短、注意力不够集中等特点,从而影响课堂教学,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数学教学往往又比较枯燥,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往往不太理想。而作为教师应在适当的时候利用课件演示、讲故事、猜谜语、实物展示等来辅助教学,通过“愉快教育”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我在教学《认识周长》这节课时,并没有事先出示课题和告知教学内容,而是先播放了一段动物运动会(两只活泼可爱的兔子赛跑)视频。通过课件演示,学生看到了两只兔子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最后结果却是跑内圈的那一只兔子先到达终点。这时我及时提问:“为什么跑内圈的兔子最先到达终点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争论激烈,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演示,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为学习新知识提供了强大动力,当然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营造民主教学氛围,尊重个体差异。
课堂教学既是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更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对课堂教学才有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我们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为了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中要特别注意:①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作为教师不能高高在上,要和学生成为朋友。②在课堂中要充分体现教学民主,要一视同仁,不能有偏见思想,不歧视学困生,也不偏爱优等生。③要做到以情激情,以心换心。④师生互爱,要善用激励机制。
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我们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我们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我们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如: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与学生平等相待,从不以老师自居。我的学生不仅在课下喜欢和我谈心、交朋友,在课堂上也爱与我交流,甚至争论。
三、创建互动学习小组,培养创新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尽量改变过去班级授课中师生单向交流的局面,建立以学习小组为主要形式的互动式多向交流教学组织形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思维类型、生活环境、兴趣爱好、成绩差异等对全班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调配,建立4--8人的学习小组。要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事干,且各司其职。作为学习主体的个体,可以通过与别人的交流,产生思维的碰撞,从中能够广泛地搜集与中心问题相关的各种感性材料、思想和观点,从而不断地开拓自己的思路。同时又可以通过自身的分析、判断去处理相关的信息,并形成独特的见解。每个学生在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的同时,就是在从事自我学习的创造活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我在教学《认识周长》时,学生理解了周长的含义,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对不同实物进行测量。小结不同实物的测量方法,总结哪种方法更好、更科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学生既有分工也有合作,既有自行探究又有相互交流,既有个体活动又有共性认识。在这种氛围里面,学生人人参与探究求知活动,从而真正意义上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渗透数学学习方法,促进主体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教给学生灵活多样且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觉主动地学习。教师要把讲课的过程变成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发挥学生主人公的责任感,才能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当然,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不应是“放羊式”的盲目教学行为,教师要在“导”字上下功夫,注重师生、生生互动。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讨和解决问题,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学生质疑问难的指导,帮助与促进学生带着问题去合作、讨论,激发学生在学习中探究、合作解决问题的求知欲。让学生学会从知识的探索与对比中提出问题,留给学生充分思考与探索的空间,从而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因素,促进主体参与。
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让学生一起思考,一起试着剪拼图形,一起讨论,在想、做、画、说的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融合,结果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不但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创新性的教育观念。通过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探究性地学习,培养其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这样既可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黄成海 《如何把主动权真正的交还给学生》
邵生明 《创新性的数学课堂教学》
闫松梅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求知欲望。
小学生往往具有注意力时间短、注意力不够集中等特点,从而影响课堂教学,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数学教学往往又比较枯燥,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往往不太理想。而作为教师应在适当的时候利用课件演示、讲故事、猜谜语、实物展示等来辅助教学,通过“愉快教育”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我在教学《认识周长》这节课时,并没有事先出示课题和告知教学内容,而是先播放了一段动物运动会(两只活泼可爱的兔子赛跑)视频。通过课件演示,学生看到了两只兔子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最后结果却是跑内圈的那一只兔子先到达终点。这时我及时提问:“为什么跑内圈的兔子最先到达终点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争论激烈,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演示,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为学习新知识提供了强大动力,当然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营造民主教学氛围,尊重个体差异。
课堂教学既是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更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对课堂教学才有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我们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为了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中要特别注意:①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作为教师不能高高在上,要和学生成为朋友。②在课堂中要充分体现教学民主,要一视同仁,不能有偏见思想,不歧视学困生,也不偏爱优等生。③要做到以情激情,以心换心。④师生互爱,要善用激励机制。
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我们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我们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我们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如: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与学生平等相待,从不以老师自居。我的学生不仅在课下喜欢和我谈心、交朋友,在课堂上也爱与我交流,甚至争论。
三、创建互动学习小组,培养创新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尽量改变过去班级授课中师生单向交流的局面,建立以学习小组为主要形式的互动式多向交流教学组织形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思维类型、生活环境、兴趣爱好、成绩差异等对全班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调配,建立4--8人的学习小组。要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事干,且各司其职。作为学习主体的个体,可以通过与别人的交流,产生思维的碰撞,从中能够广泛地搜集与中心问题相关的各种感性材料、思想和观点,从而不断地开拓自己的思路。同时又可以通过自身的分析、判断去处理相关的信息,并形成独特的见解。每个学生在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的同时,就是在从事自我学习的创造活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我在教学《认识周长》时,学生理解了周长的含义,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对不同实物进行测量。小结不同实物的测量方法,总结哪种方法更好、更科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学生既有分工也有合作,既有自行探究又有相互交流,既有个体活动又有共性认识。在这种氛围里面,学生人人参与探究求知活动,从而真正意义上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渗透数学学习方法,促进主体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教给学生灵活多样且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觉主动地学习。教师要把讲课的过程变成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发挥学生主人公的责任感,才能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当然,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不应是“放羊式”的盲目教学行为,教师要在“导”字上下功夫,注重师生、生生互动。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讨和解决问题,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学生质疑问难的指导,帮助与促进学生带着问题去合作、讨论,激发学生在学习中探究、合作解决问题的求知欲。让学生学会从知识的探索与对比中提出问题,留给学生充分思考与探索的空间,从而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因素,促进主体参与。
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让学生一起思考,一起试着剪拼图形,一起讨论,在想、做、画、说的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融合,结果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不但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创新性的教育观念。通过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探究性地学习,培养其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这样既可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黄成海 《如何把主动权真正的交还给学生》
邵生明 《创新性的数学课堂教学》
闫松梅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