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理解教学
【作者】 杨如廷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窑场乡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多年来,小学数学教学已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和训练方式。这样的教学,缺少问题情境,学习方式单一,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程则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多样性教学方法,归纳起来讲就是:教者引导,学生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放权予学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理解;小数加法和减法
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感就是学生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基于这样的理念数学课堂应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境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构建其多元化目标。让学生对每一个数,有一个立体化认识。师生互动和谐与否,重在师之组织教学中,如何导引,只要我们教师引导得当,学生是极其愿意与老师配合的,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在体现小学数学教学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中,要对教材和教学资源的深挖,深加工处理,合理巧妙地使用教材内容,对于生活中的教学情景资源进行挖掘,启发学生在生活中感悟运用数学,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下面本文就对如何加深小学数学理解策略进行分析。
1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应试教育在我长期影响教学理念的形成,小学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没有成为教学的普遍实践。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中对于联系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没有加深认识。老师注重对于教学知识的传播,忽视了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小学数学教学出现一种“舍本逐末”的情况。数学家华罗庚说:“……日用之繁,处处都用到数学……”。数学知识师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还要应用于生活,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学生联系生活、应用数学能力培养的确实、对于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多样化的忽略,学生本应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感受到一种生活的趣味性,忽视了“生活素材”和“生活经验”等问题的深入思考。近年来,新课标在国内教育改革中发挥重大作用,不少教师认识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的本质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加深理解的教育。
2 深化理解教学的具体策略
2.1 教学内容的重组
教材的灵活运用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大有裨益。调查表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数学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关性成正比。与生活联系的越紧密,学生越容易接受。将教材的内容进行重组,把那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去甚远的内容进行删减。直到,所传授的每个知识点、每到习题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的生活场景息息相关。一些固定模式存在的习题,老师要对其进行改变,符合学生生活的场景,贴近生活的现实。这样有助于学生将学习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运用相互匹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生活中的问题,开设专门的课堂解答环节。例如,展示在奥运会比赛中女子双人跳的成绩,提问学生这些比赛成绩都是用什么形式来记录的。引导学生对于小数加减法记录作用的认识。
2.2 联系生活的情境创设
越贴近实际生活的数学内容,学生接受能力就越强。首次,应该在课堂联系实际的教学中,充分挖掘生活中存在的数学情景,将这些预设的情景和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联合起来,学生才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学习的求知欲上升。将课堂生活化、教学例题生活化,延伸知识的教学。
最后,创设情景要多元化。情景的创制应该是生动有趣的。要达到生动有趣的效果,要充分利用实物道具、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创设情境中,实践完成数学学科知识的应用。在课后作业布置上可以把实践活动作为新颖形式的科目作业。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把数学学科知识在生活中检验。例如,爸爸买了一瓶色拉油,色拉油的重量不等,有200ml,300ml,500ml,价钱分别是19.5元、23.6元和43.5元,问不同重量的色拉油价格相差多少。此外,游戏形式的生活情境设置,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参与活动,进行同学间的比赛竞争,使学生在联系生活的时候,记忆更加深刻。
2.3 在联系生活中体会数学
灵活运用知识的过程,不仅达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也体现了数学教学的价值。在日常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在实际的生活情景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存在。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来,所学知识带到生活中去。把数学学习的过程变成一个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过程。“生活——数学——社会——数学”的数学知识运用过程。通过在生活中感受数学,数学知识才能在学生的头脑真正储存下来。一方面要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数学知识应用广泛,在不同的数学问题中,选用不同的解决数学问题的办法。数学故事、数学周记、数学论文等方式,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思数学问题解决方式正确与否的途径。另外一方面,数学知识的运用要灵活。教师可以安排实践任务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例如,爸爸自己装修房子,自己粉刷墙壁,节省了113.7元的开支,自己制作的椅子,又省下46.3元,请问一共省下多少元。引导学生在生活点滴方面,对于数学知识运用的灵感。??
总之,数学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效的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生活”之味;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感受数学“抽象”之趣;引导有效的自主探索,享受数学“成功”之乐。
参考文献:
[1]吴跃蓉.略谈小学数学中化归思想教学[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4,(7):27-28.
[2]韦彩丽.略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2014,(7):103-103.
[3]刘耀兵.略谈数学概念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研究,2014,(7):30-32.
关键词:小学数学;理解;小数加法和减法
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感就是学生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基于这样的理念数学课堂应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境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构建其多元化目标。让学生对每一个数,有一个立体化认识。师生互动和谐与否,重在师之组织教学中,如何导引,只要我们教师引导得当,学生是极其愿意与老师配合的,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在体现小学数学教学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中,要对教材和教学资源的深挖,深加工处理,合理巧妙地使用教材内容,对于生活中的教学情景资源进行挖掘,启发学生在生活中感悟运用数学,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下面本文就对如何加深小学数学理解策略进行分析。
1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应试教育在我长期影响教学理念的形成,小学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没有成为教学的普遍实践。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中对于联系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没有加深认识。老师注重对于教学知识的传播,忽视了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小学数学教学出现一种“舍本逐末”的情况。数学家华罗庚说:“……日用之繁,处处都用到数学……”。数学知识师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还要应用于生活,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学生联系生活、应用数学能力培养的确实、对于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多样化的忽略,学生本应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感受到一种生活的趣味性,忽视了“生活素材”和“生活经验”等问题的深入思考。近年来,新课标在国内教育改革中发挥重大作用,不少教师认识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的本质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加深理解的教育。
2 深化理解教学的具体策略
2.1 教学内容的重组
教材的灵活运用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大有裨益。调查表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数学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关性成正比。与生活联系的越紧密,学生越容易接受。将教材的内容进行重组,把那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去甚远的内容进行删减。直到,所传授的每个知识点、每到习题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的生活场景息息相关。一些固定模式存在的习题,老师要对其进行改变,符合学生生活的场景,贴近生活的现实。这样有助于学生将学习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运用相互匹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生活中的问题,开设专门的课堂解答环节。例如,展示在奥运会比赛中女子双人跳的成绩,提问学生这些比赛成绩都是用什么形式来记录的。引导学生对于小数加减法记录作用的认识。
2.2 联系生活的情境创设
越贴近实际生活的数学内容,学生接受能力就越强。首次,应该在课堂联系实际的教学中,充分挖掘生活中存在的数学情景,将这些预设的情景和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联合起来,学生才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学习的求知欲上升。将课堂生活化、教学例题生活化,延伸知识的教学。
最后,创设情景要多元化。情景的创制应该是生动有趣的。要达到生动有趣的效果,要充分利用实物道具、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创设情境中,实践完成数学学科知识的应用。在课后作业布置上可以把实践活动作为新颖形式的科目作业。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把数学学科知识在生活中检验。例如,爸爸买了一瓶色拉油,色拉油的重量不等,有200ml,300ml,500ml,价钱分别是19.5元、23.6元和43.5元,问不同重量的色拉油价格相差多少。此外,游戏形式的生活情境设置,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参与活动,进行同学间的比赛竞争,使学生在联系生活的时候,记忆更加深刻。
2.3 在联系生活中体会数学
灵活运用知识的过程,不仅达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也体现了数学教学的价值。在日常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在实际的生活情景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存在。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来,所学知识带到生活中去。把数学学习的过程变成一个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过程。“生活——数学——社会——数学”的数学知识运用过程。通过在生活中感受数学,数学知识才能在学生的头脑真正储存下来。一方面要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数学知识应用广泛,在不同的数学问题中,选用不同的解决数学问题的办法。数学故事、数学周记、数学论文等方式,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思数学问题解决方式正确与否的途径。另外一方面,数学知识的运用要灵活。教师可以安排实践任务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例如,爸爸自己装修房子,自己粉刷墙壁,节省了113.7元的开支,自己制作的椅子,又省下46.3元,请问一共省下多少元。引导学生在生活点滴方面,对于数学知识运用的灵感。??
总之,数学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效的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生活”之味;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感受数学“抽象”之趣;引导有效的自主探索,享受数学“成功”之乐。
参考文献:
[1]吴跃蓉.略谈小学数学中化归思想教学[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4,(7):27-28.
[2]韦彩丽.略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2014,(7):103-103.
[3]刘耀兵.略谈数学概念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研究,2014,(7):3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