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基于教学反思角度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探究
【作者】 姚 航
【机构】 江西省南城县第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本文简要概述了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的内涵、作用,然后针对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策略,旨在为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有建设性的参考资料,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与水平,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
关键词:教学反思;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对于我国社会而言,语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人们之间进行正常沟通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我国经过几千年历史沉淀而来的文化结晶,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我国所制定的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语文教育提出了素质培养要求,例如,价值观、情感态度等,并对教育阶段语文学习所应具备的内涵以及重要性进行了强调,促使语文自身所具备的魅力得以体现。就某一层面而言,新课标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强调了初中语文教师的引导作用,但现阶段,我国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很多亟待改善的问题,因此,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反思非常重要且必要。
一、初中语文教学反思内涵
1.对教学理念进行反思。教育教学的根本原则有三点:(1)一切为了学生;(2)为了学生的一切;(3)为了一切学生。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常常反思自身是否做到了以上三点。例如,教师在完成教学内容后,应该对课堂教学过后学生的知识、技能获取情况进行反思;对自身教学过程中,是否贯彻了价值观、情感态度、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等内容进行反思;对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否学会了做人的道理进行反思;对学生长期发展结果进行反思。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这些内容,才能不断改善自身的教学思想以及行动,提高教学质量。
2.对教学方式进行反思。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教师越来越难以保证所培养的学生可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导致很多教师开始抱怨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存在严重的厌学情绪,教育难度越来越大。很少有教师会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新课改的提出对语文教学方式进行了全面革新,要求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以及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例如,是否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了充分尊重,是否扮演好了课堂引导者的角色等。
3.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前普遍需要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备课件、备学法、备教法、研究教材、研读语文课标以及精心设计教学练习等,这些内容仅属于初中语文教学的思想理论阶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将这些内容与课堂实践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验证其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与正确性。因此,教师在课后,需要结合课前设计进行教学反思,针对设计的有效之处进行重点研究,并记录、留存、备用。
4.对师生关系进行反思。古语有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语文教师要对师生关系给予高度关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无疑是检验师生关系的最为有效的办法。因此,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生课后与自己碰面的表现、课前状态、课堂反应、课后情绪等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以此提高学生对自身的认同感,进而强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5.对自身评价方式进行反思。新课程中要求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以学生学习过程为评价重点,而现阶段,很多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仍是单纯地参考学生的考试分数。因此,教师要对自身的评价方式进行反思,例如,评价标准是否过于单一化,考试分数能否全面反映学生的优点,这种评价方式能否保证学生所具备的才能全面发挥,是否能够起到适当激励学生的作用,等等。
二、初中语文教学反思作用
1.帮助教师形成独特的教学理念。通过教学反思,语文教师可以分析、总结现有的教育现象,进而对其中的原理进行梳理与挖掘,升华自身的教学水平。
2.提高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教师通过理论结合实践,或是对比教学目标等方式,不断对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可以促使自身的教学实践更具合理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以更加审慎的行动方式,对教学问题予以有效解决,有利于教师对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进一步改进,进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与质量,从而保证教学任务圆满完成。
3.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反思意识,可以对自身、学生以及教育事业更加负责。良好的教学反思意识可以帮助教师形成一系列优秀的职业品质,例如,严格律己、虚心好学、爱岗敬业等,进而进一步规范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自身师德,以此良性循环,最终强化教学质量。
4.革新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育思想。新课改在教师的教学观念方面的要求更高,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是课堂引导者,而学生才是课堂主体。这种要求意味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情感教育以及技能培养;除此之外,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也不能仅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参考,而是要学生的各方面表现、进步程度等进行综合考量。这些都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理论与实际,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观念与教育思想。
三、初中语文教学问题
1.未明确教师岗位责任。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师往往兼任班主任,甚至是在一些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学校,语文教师还要担负学校管理岗位职能,之所以会形成这种局面,主客观原因有很多,例如,精力分配、个人认知以及学校导向等,正是基于这些原因的干扰,导致很多语文教学难以对自身的岗位职责形成明确且清晰的认知。
2. 教学过程精细化不足。语文课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优秀的初中语文教师应通过课程内容准确把握其所蕴含的多维知识体系,例如,思想美、德育美、逻辑美、艺术美以及文字美等,然后通过各种互动工具、教授方式等,与学生之间进行良性沟通与交流,进而实现传道授业。但现实中,很多教师囿于成绩导向原则,导致教学逐渐呈现为功利化以及机械化,精细化以及人文化程度不足。
参考文献:
[1]张丽.中学语文教学反思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2]石晶.初中语文教学反思几则[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
[3]郑彩琛.浅议初中语文教学反思[J].课外阅读(中旬),2013.
关键词:教学反思;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对于我国社会而言,语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人们之间进行正常沟通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我国经过几千年历史沉淀而来的文化结晶,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我国所制定的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语文教育提出了素质培养要求,例如,价值观、情感态度等,并对教育阶段语文学习所应具备的内涵以及重要性进行了强调,促使语文自身所具备的魅力得以体现。就某一层面而言,新课标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强调了初中语文教师的引导作用,但现阶段,我国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很多亟待改善的问题,因此,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反思非常重要且必要。
一、初中语文教学反思内涵
1.对教学理念进行反思。教育教学的根本原则有三点:(1)一切为了学生;(2)为了学生的一切;(3)为了一切学生。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常常反思自身是否做到了以上三点。例如,教师在完成教学内容后,应该对课堂教学过后学生的知识、技能获取情况进行反思;对自身教学过程中,是否贯彻了价值观、情感态度、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等内容进行反思;对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否学会了做人的道理进行反思;对学生长期发展结果进行反思。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这些内容,才能不断改善自身的教学思想以及行动,提高教学质量。
2.对教学方式进行反思。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教师越来越难以保证所培养的学生可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导致很多教师开始抱怨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存在严重的厌学情绪,教育难度越来越大。很少有教师会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新课改的提出对语文教学方式进行了全面革新,要求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以及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例如,是否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了充分尊重,是否扮演好了课堂引导者的角色等。
3.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前普遍需要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备课件、备学法、备教法、研究教材、研读语文课标以及精心设计教学练习等,这些内容仅属于初中语文教学的思想理论阶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将这些内容与课堂实践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验证其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与正确性。因此,教师在课后,需要结合课前设计进行教学反思,针对设计的有效之处进行重点研究,并记录、留存、备用。
4.对师生关系进行反思。古语有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语文教师要对师生关系给予高度关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无疑是检验师生关系的最为有效的办法。因此,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生课后与自己碰面的表现、课前状态、课堂反应、课后情绪等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以此提高学生对自身的认同感,进而强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5.对自身评价方式进行反思。新课程中要求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以学生学习过程为评价重点,而现阶段,很多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仍是单纯地参考学生的考试分数。因此,教师要对自身的评价方式进行反思,例如,评价标准是否过于单一化,考试分数能否全面反映学生的优点,这种评价方式能否保证学生所具备的才能全面发挥,是否能够起到适当激励学生的作用,等等。
二、初中语文教学反思作用
1.帮助教师形成独特的教学理念。通过教学反思,语文教师可以分析、总结现有的教育现象,进而对其中的原理进行梳理与挖掘,升华自身的教学水平。
2.提高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教师通过理论结合实践,或是对比教学目标等方式,不断对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可以促使自身的教学实践更具合理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以更加审慎的行动方式,对教学问题予以有效解决,有利于教师对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进一步改进,进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与质量,从而保证教学任务圆满完成。
3.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反思意识,可以对自身、学生以及教育事业更加负责。良好的教学反思意识可以帮助教师形成一系列优秀的职业品质,例如,严格律己、虚心好学、爱岗敬业等,进而进一步规范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自身师德,以此良性循环,最终强化教学质量。
4.革新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育思想。新课改在教师的教学观念方面的要求更高,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是课堂引导者,而学生才是课堂主体。这种要求意味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情感教育以及技能培养;除此之外,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也不能仅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参考,而是要学生的各方面表现、进步程度等进行综合考量。这些都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理论与实际,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观念与教育思想。
三、初中语文教学问题
1.未明确教师岗位责任。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师往往兼任班主任,甚至是在一些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学校,语文教师还要担负学校管理岗位职能,之所以会形成这种局面,主客观原因有很多,例如,精力分配、个人认知以及学校导向等,正是基于这些原因的干扰,导致很多语文教学难以对自身的岗位职责形成明确且清晰的认知。
2. 教学过程精细化不足。语文课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优秀的初中语文教师应通过课程内容准确把握其所蕴含的多维知识体系,例如,思想美、德育美、逻辑美、艺术美以及文字美等,然后通过各种互动工具、教授方式等,与学生之间进行良性沟通与交流,进而实现传道授业。但现实中,很多教师囿于成绩导向原则,导致教学逐渐呈现为功利化以及机械化,精细化以及人文化程度不足。
参考文献:
[1]张丽.中学语文教学反思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2]石晶.初中语文教学反思几则[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
[3]郑彩琛.浅议初中语文教学反思[J].课外阅读(中旬),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