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民族地区初中体育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教育
【作者】 毛昌勇
【机构】 四川省汶川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本文从在体育课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立德树人;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立德树人;树立形象,榜样引领,渗透德育,立德树人;教学评价中渗透德育教育,立德树人等方面阐述了体育教学与德育有机给合,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初中体育 课堂教学 立德树人 民族地区
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占首位地位,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去,体育也不例外。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寓德育于体育之中。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呢?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结合学生特点,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每个环节,为此,我做了一些探索:
一、在体育课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立德树人
教师要在体育课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所谓爱国主义就是:1、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2、奋起抵抗外敌的侵略,维护祖国的独立和主权完整。3、反对分裂和割据,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的统一。4、勇敢勤劳,推动祖国的进步和富强……
体育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要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来实现。汶川5.12大地震之后,有些学生在体育实践课中怕累,怕苦。这时,老师就要告诉学生保家卫国必须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这样才能更好地投入到艰苦的学习中去,将来才能胜任繁杂的工作,才能报效祖国。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在大灾大难来临之时,才能经得住时间和困难的考验,才能战胜困难,迎来胜利。教学中,通过介绍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所取得的新成绩,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为祖国争得荣誉,使我国在国际体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使学生在平时锻炼及学习中,能够以这些体育健儿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积极参与锻炼。如:利用小组篮球比赛,引导教育学生如何更好地体现自觉的集体荣誉感。集体荣誉高于个人,将来才有可能有国家荣誉感。对于个别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因为自己同伴与自己配合不好就拳脚相加,或者恶语相向,而他本人却认为这样做是为了让集体获得胜利,是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的表现。教师对这种极端行为及时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告诉学生真正的集体荣誉感就是集体的融洽和谐,就是大家为集体荣誉而拼搏,教育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出现问题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地埋怨和指责队友,更不能把矛盾激化。这样引导和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的精髓,贯穿在日常教学中,春风化雨,自然顺畅。
二、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立德树人
新课改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德育的渗透,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科学的确定德育的层次。教师尽可能的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比如安排体育委员,不在固定到某一人,活动的小组长随机确定等。用不同的小角色,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锻炼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团结合作、认真负责等优良品质。
在体育教学中,严格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行为,在开展各项体育游戏竞赛的时候,利用对规则的学习、理解培养他们遵纪守法,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根据各种不同的教材特点,培养他们的各种意志品质。在户外进行体育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往往比在理论课中空洞的说教更有说服力。队列队形练习可培养学生严明的组织性、纪律性,“令行禁止”体现得淋漓尽致;耐久跑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体育竞赛则更有凝聚力,能使学生空前团结,并能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因此,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道德思想品质的教育来得更直接,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并牢记,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品质。
体育教师要循循善诱,寓德育于游戏、娱乐之中。大多数教材都具有一定的主题,有很强的教育因素,寓德育渗透于游戏、娱乐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陶冶性情。
三、树立形象,榜样引领,渗透德育,立德树人
体育教师应是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仪表,以潇洒的风度,良好的教学态度,文雅的语言,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去影响学生,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知、情、意、行几方面影响着青少年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还应注意寓情于教,以身作则,以情感人,师生间情感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勇于吃苦耐劳,不怕苦累,不怕日晒,不怕风吹,不怕严寒。工作认真负责,准备活动和同学们一起做,示范认真规范,尽量满足同学们的要求,练习时积极为同学们当陪练,耐心帮助落后的同学等。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先做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激励同学,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多运用眼神、动作、表情,给予学生表扬鼓励、或者提醒,尽量让学生认同。另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一旦出现,就要及时处理,不能拖延,处理方法要灵活,注意尊重和呵护学生的自尊心。
四、教学评价中渗透德育教育,立德树人
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活动进行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等的心理交流。比如:一堂课中安排了接力游戏,有的学生会表现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顽强的拼搏精神,而有的学生则表现的很不负责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评价是就要渗透德育教育,及时的进行表扬或者教育。
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对学生的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表现出来的思想、言行等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这样既具体又实际。例如:对安全问题,教师要多举事例,反复强调,严格要求,才能使学生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初中生个人自主意识较差,易于受他人影响,只要教师长期注意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教育和培养,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立德树人教育必须同学科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渗透于每一个教学环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发挥主导作用,注意教育方法,多关心学生,巧妙地实施德育渗透,进行立德树人教育,让学生在快乐学习,得到锻炼,受到教育和启迪。
关键词:初中体育 课堂教学 立德树人 民族地区
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占首位地位,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去,体育也不例外。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寓德育于体育之中。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呢?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结合学生特点,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每个环节,为此,我做了一些探索:
一、在体育课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立德树人
教师要在体育课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所谓爱国主义就是:1、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2、奋起抵抗外敌的侵略,维护祖国的独立和主权完整。3、反对分裂和割据,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的统一。4、勇敢勤劳,推动祖国的进步和富强……
体育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要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来实现。汶川5.12大地震之后,有些学生在体育实践课中怕累,怕苦。这时,老师就要告诉学生保家卫国必须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这样才能更好地投入到艰苦的学习中去,将来才能胜任繁杂的工作,才能报效祖国。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在大灾大难来临之时,才能经得住时间和困难的考验,才能战胜困难,迎来胜利。教学中,通过介绍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所取得的新成绩,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为祖国争得荣誉,使我国在国际体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使学生在平时锻炼及学习中,能够以这些体育健儿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积极参与锻炼。如:利用小组篮球比赛,引导教育学生如何更好地体现自觉的集体荣誉感。集体荣誉高于个人,将来才有可能有国家荣誉感。对于个别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因为自己同伴与自己配合不好就拳脚相加,或者恶语相向,而他本人却认为这样做是为了让集体获得胜利,是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的表现。教师对这种极端行为及时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告诉学生真正的集体荣誉感就是集体的融洽和谐,就是大家为集体荣誉而拼搏,教育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出现问题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地埋怨和指责队友,更不能把矛盾激化。这样引导和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的精髓,贯穿在日常教学中,春风化雨,自然顺畅。
二、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立德树人
新课改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德育的渗透,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科学的确定德育的层次。教师尽可能的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比如安排体育委员,不在固定到某一人,活动的小组长随机确定等。用不同的小角色,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锻炼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团结合作、认真负责等优良品质。
在体育教学中,严格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行为,在开展各项体育游戏竞赛的时候,利用对规则的学习、理解培养他们遵纪守法,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根据各种不同的教材特点,培养他们的各种意志品质。在户外进行体育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往往比在理论课中空洞的说教更有说服力。队列队形练习可培养学生严明的组织性、纪律性,“令行禁止”体现得淋漓尽致;耐久跑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体育竞赛则更有凝聚力,能使学生空前团结,并能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因此,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道德思想品质的教育来得更直接,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并牢记,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品质。
体育教师要循循善诱,寓德育于游戏、娱乐之中。大多数教材都具有一定的主题,有很强的教育因素,寓德育渗透于游戏、娱乐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陶冶性情。
三、树立形象,榜样引领,渗透德育,立德树人
体育教师应是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仪表,以潇洒的风度,良好的教学态度,文雅的语言,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去影响学生,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知、情、意、行几方面影响着青少年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还应注意寓情于教,以身作则,以情感人,师生间情感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勇于吃苦耐劳,不怕苦累,不怕日晒,不怕风吹,不怕严寒。工作认真负责,准备活动和同学们一起做,示范认真规范,尽量满足同学们的要求,练习时积极为同学们当陪练,耐心帮助落后的同学等。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先做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激励同学,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多运用眼神、动作、表情,给予学生表扬鼓励、或者提醒,尽量让学生认同。另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一旦出现,就要及时处理,不能拖延,处理方法要灵活,注意尊重和呵护学生的自尊心。
四、教学评价中渗透德育教育,立德树人
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活动进行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等的心理交流。比如:一堂课中安排了接力游戏,有的学生会表现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顽强的拼搏精神,而有的学生则表现的很不负责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评价是就要渗透德育教育,及时的进行表扬或者教育。
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对学生的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表现出来的思想、言行等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这样既具体又实际。例如:对安全问题,教师要多举事例,反复强调,严格要求,才能使学生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初中生个人自主意识较差,易于受他人影响,只要教师长期注意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教育和培养,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立德树人教育必须同学科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渗透于每一个教学环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发挥主导作用,注意教育方法,多关心学生,巧妙地实施德育渗透,进行立德树人教育,让学生在快乐学习,得到锻炼,受到教育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