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提高物理学生实验能力
【作者】 段如章
【机构】 甘肃省合水县第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物理实验是新课程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要提高物理学生实验能力,首先要有标准化的实验实、充足的仪器。其次要做好实验前的认真准备、实验过程的规范操作、实验后的数据处理及结果总结,最后要定期检查做好复习巩固。
关键词:标准化,规范操作,结果总结,实验能力。
新课程中的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借助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培养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和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因此,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重要地位,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另外,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获得感性知识、探究物理规律、认识物理世界的基本手段,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更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的关键,因此,要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目前,我们学校在实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由教师对实验的原理、器材、操作、实验数据分析进行讲解,甚至全过程的示范性操做以后,再让学生模仿进行,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虽动了手,却没有动脑,整个过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长期下去,学生便养成实验前不准备,实验中不动脑的不良习惯,实验课凑热闹,实验能力过低,因此,要重视学生实验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独立自主性。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实验验仪器数目和质量,扩大实验室使其标准化
近年来,大部分学校实验仪器数目欠缺,仪器质量低下。实验室用教室改装欠规范。这就满足不了学生数量增多及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要适应社会,跟随上改革的步伐。就要有充足的、先进的仪器、标准化的实验室。这样才能是学生实验落在实处,发挥学生的实验作用。
二、形成良好的实验素养,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学生实验课比一般课难组织,其效果往往不理想。为了上好学生实验课,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出示实验规章制度,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其此,要养成爱护仪器、做到实验前检查仪器,实验时正确使用仪器,实验完毕整理归还仪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实验时定桌定位,做到实验课井然有序,损坏仪器有据可查。
三、明确实验目标,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学生实验是有科学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实验前,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出认识目标,操作技能目标,实验素养目标,使学生实验教学有章可循,扩大知识面,提高可测性。并按照目标设计实验、操做实验。严格杜绝学生敷衍,实验来凑热闹的不良现象。以防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四、做好实验前的充分准备工作
做好实验前的充分准备工作是实验是否成功的关键,也是学生实验顺利完成任务的保证。因此教师按照课本的情况,及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情况,安排好学生实验的时间、内容,通知学生后,督促学生提前准备,熟悉实验目的、原理、相关仪器、注意事项和可能遇到的问题等内容。实验员提前摆好仪器,及时调试,及时排除故障。
五、规范操作,仔细观察和记录数据
学生实验过程,首先让学生清查仪器,然后学生自己动手,认真实验,要运用经过充分准备的知识,自己动脑、动手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完整的实验数据。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放开手脚,大胆探究。对学生存在问题,应及时讨论,及时解决。
六、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善于总结结论
学生实验的最终目的,主要是探究知识,总结结论。因此,总结结论是学生实验操作的一个主要步骤。这就要求学生对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处理,得出合理的结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注重实验复习工作,做好定期检查
这就要求学生实验后写出实验报告,教师对实验报告认真批改及时讲评,同时对学生实验要定期考查,考查可分为笔试和实验操作两部分,通过笔试考查学生认识目标,例如仪器、原理、主要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通过操作考查学生对仪器的使用、实验故障排除、实验设计能力等。
总之,搞好学生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学生学好物理的重要一环,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动脑能力、思维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重要手段。因此,要重视实验,不断提高实验能力。
作者简介:段如章,男,甘肃省合水县,出生于1968、9。本科学历,中学物理教师。
关键词:标准化,规范操作,结果总结,实验能力。
新课程中的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借助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培养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和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因此,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重要地位,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另外,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获得感性知识、探究物理规律、认识物理世界的基本手段,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更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的关键,因此,要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目前,我们学校在实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由教师对实验的原理、器材、操作、实验数据分析进行讲解,甚至全过程的示范性操做以后,再让学生模仿进行,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虽动了手,却没有动脑,整个过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长期下去,学生便养成实验前不准备,实验中不动脑的不良习惯,实验课凑热闹,实验能力过低,因此,要重视学生实验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独立自主性。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实验验仪器数目和质量,扩大实验室使其标准化
近年来,大部分学校实验仪器数目欠缺,仪器质量低下。实验室用教室改装欠规范。这就满足不了学生数量增多及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要适应社会,跟随上改革的步伐。就要有充足的、先进的仪器、标准化的实验室。这样才能是学生实验落在实处,发挥学生的实验作用。
二、形成良好的实验素养,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学生实验课比一般课难组织,其效果往往不理想。为了上好学生实验课,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出示实验规章制度,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其此,要养成爱护仪器、做到实验前检查仪器,实验时正确使用仪器,实验完毕整理归还仪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实验时定桌定位,做到实验课井然有序,损坏仪器有据可查。
三、明确实验目标,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学生实验是有科学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实验前,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出认识目标,操作技能目标,实验素养目标,使学生实验教学有章可循,扩大知识面,提高可测性。并按照目标设计实验、操做实验。严格杜绝学生敷衍,实验来凑热闹的不良现象。以防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四、做好实验前的充分准备工作
做好实验前的充分准备工作是实验是否成功的关键,也是学生实验顺利完成任务的保证。因此教师按照课本的情况,及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情况,安排好学生实验的时间、内容,通知学生后,督促学生提前准备,熟悉实验目的、原理、相关仪器、注意事项和可能遇到的问题等内容。实验员提前摆好仪器,及时调试,及时排除故障。
五、规范操作,仔细观察和记录数据
学生实验过程,首先让学生清查仪器,然后学生自己动手,认真实验,要运用经过充分准备的知识,自己动脑、动手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完整的实验数据。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放开手脚,大胆探究。对学生存在问题,应及时讨论,及时解决。
六、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善于总结结论
学生实验的最终目的,主要是探究知识,总结结论。因此,总结结论是学生实验操作的一个主要步骤。这就要求学生对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处理,得出合理的结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注重实验复习工作,做好定期检查
这就要求学生实验后写出实验报告,教师对实验报告认真批改及时讲评,同时对学生实验要定期考查,考查可分为笔试和实验操作两部分,通过笔试考查学生认识目标,例如仪器、原理、主要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通过操作考查学生对仪器的使用、实验故障排除、实验设计能力等。
总之,搞好学生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学生学好物理的重要一环,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动脑能力、思维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重要手段。因此,要重视实验,不断提高实验能力。
作者简介:段如章,男,甘肃省合水县,出生于1968、9。本科学历,中学物理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