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培养小学生作文兴趣初探

【作者】 宋洪雁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红河镇大宅科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刚刚写作文的小学生而言,要教他们如何写作文,首先应该注意培养和激发他们写作文的兴趣。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任何新鲜的东西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如果在他们学习写作的开始就注意培养他们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以后的作文教学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
  第一、加强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 亲生体验,在活动中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作文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质,还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养成勤观察、善思考、多动笔的好习惯。
  比如,组织学生游戏,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练笔。郊游——写游记,演讲——写演讲稿,当小记者采访家长、老师、同学——写消息、通讯,参观访问——写访问记等等。这些活动都深受学生喜爱,他们亲身体验定有感悟。由于给学生创设了最佳情境,形成了人人参与、个个投入、高高兴兴来习作的氛围,学生的作文水到渠成。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创设情境是进行情境作文教学的前提。由教师设计,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再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小学低年级学生作文以直观形象教学为主,多采用实物模拟情境、图画再现情境、实际生活情境的方式。到了中、高年级以后则以语言描述为主。通过老师绘声绘色地描述情境,学生展开想像、联想,去感受情境,从而达到引起学生兴趣,激发说、写欲望的目的。
  第二、结合口语交际,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有体会:有些学生说话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1、让教学语言富有情感。在教学中力求语言生动、形象、带有强烈情感。就连对学生发言的评价,也要注意措辞和语气,给予强化式的鼓励赞扬。教学中努力做到活泼多样,动静结合,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随时随地乐意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即愿说。为写作打下基础。
  2、从生活见闻引说。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把一周来的所见所闻、奇闻异事说给大家听,不仅能提高说话的能力,而且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平时注意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再把觉得有意义的内容写下来,写时也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了。
  3、从自我体验中引说。体验是一个人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所引起的一系列感受,它能引发强烈的表达欲望。如:过生日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事,且大多经历过,让学生以模拟打电话的形式互谈过程、谈感受,这样就把学生的生活和说话训练有机的联系起来。学生不仅能说,而且还善于发挥。那么如果把这件事写出来就变得很容易了。
  第三、尽量降低学生学习的坡度,激发学生习作的动机和兴趣。
  教师应按照难易程度设计训练方案,并给学生观察的机会,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观察,使学生有“物”可写。还要注意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由浅到深,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接受,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因此,在作文课时教师应尽量采用台阶式的练习,使学生逐步由怕作文向爱作文的方向转变。
  如描写一位同学的外貌。可以先让学生观察班上某人的外貌特点,并把他写下来,但先不要写出其姓名,让同学们猜一猜写的是谁。要是同学们一听就知道是谁,说明他的描写是成功的,否则是失败的。这样有针对性又较为新颖的提法,能使学生的写作热情高涨,跃跃欲试,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四、多种形式评价,以评价激兴趣。
  信息反馈要及时,否则很难起到作用。作文批改要越快越好,不仅如此,反馈时还必须做到是对学生作文兴趣的正反馈,而不是负反馈。
  1、评语要以正面鼓励为主。
  作文教学中,老师对作文评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也就是说,教师的评语应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加强,而不是削弱。因此,必须坚持鼓励原则,以情诱情,以情激情。
  评语,就学生个体而言,具有个性特征。作文批语中,应尽量用鼓励式、商量式、谈心式、启发式语气。使学生读后,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和期望。同时,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在老师评语的引导下,积极纠正认识,修改缺点。尤其是对后进生的一点儿进步,都要及时肯定。老师对一个词,一个句子的肯定与表扬,都会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即使学生的作文真的一无是处,也要尽量去发现。哪怕是只有一句通顺的话,也要及时鼓励,这样做远比“字迹潦草,语句不通”这句评语的效果要强得多。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很强,也很敏感。一句不恰当的评语可能会浇灭他们的写作热情;一次否定,可能就使他们永远也不想写作文了。
  2、提出合理的习作要求,保护学生的习作信心。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习作要求,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在给学生作文评分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际水平来评判学生的作文。学生在用心写完一篇作文之后,总是怀着一种期待、肯定的心情等待老师的评判。如果老师要求太高,那么就会使他们产生失望的心理,逐渐对作文失去兴趣。作文评判宜以“优、良、中”或者“甲、乙、丙”等级评价为好,以免影响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多用鼓励性的评价,肯定他们的成绩和进步,让他们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不断进步。
  3、多样化讲评作文,用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讲评作文是一种群体活动。若能坚持多表扬,形式多样,就会起到激励整个班级写作兴趣的作用。在讲评作文时,应面向全体学生,指出他们作文中的点滴进步,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然后选择一两篇作为范文在班上讲评,在指出优点之后再指出具体不足之处。这样,学生就容易接受。
  讲评的方式要立体、多样:除了教师讲评外,还可以请学生自己来讲评自己的作文;也可以点评别人的作文,要求指出优点和不足。通过让学生参与进来的讲评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可以使学生对怎样写好作文有一个具体、真实的感受。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