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民族地区初中数学自主合作学习浅析
【作者】 高 洁
【机构】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七一映秀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新时代的数学教学活动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便显示出其优越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自身教学艺术鼓励、引导、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民族地区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及教学组织形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初中数学教师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一些教师对自主合作学习缺乏实质性的理解,导致很多时候自主合作学习徒有形式,没有实效。以下笔者从自身的体会来谈谈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一、变革教育理念,转变教师角色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通过教师的角色变化来实现的。合作交往中教师的主要行为表现在倾听、交流、协作、分享,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学习的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讲台,走进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一旦课堂上师生角色得以转换和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正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和完成。教师在备课时从学生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出发,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水平,让学生大胆提问、动探究,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之中;应灵活变换角色,用“童眼”来看问题,怀“童心”来想问题,以“童趣”来解问题,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伙伴。
二、挖掘教材,寻找合作学习的“生长点”
一项需要分工、需要大家共同完成的任务,是促成合作最基本的条件。教师作为引导者,应选择好自主合作学习的时机。实践证明,恰当地选择切入点是有效开展自主合作学习的关键。首先引入学习情境“生活化”的点。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也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的资源。给学生合作探究的共同话题。
其次,选择教学内容开放性的点。如:某中学搞绿化,要在一块矩形空地上建花坛,现征集设计方案,要求设计的方案成轴对称,如何设计?教师要以开放题为载体来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弥补了数学教学开放性、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不足。总之,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
三、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索欲望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教师一定要不断创设各种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自主探索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兴趣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可用数学家陈景润、高斯等的事例来激励学生去探索,让他们了解数学并不是难不可攀,并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其中故事引入就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如:在印度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舍罕王打算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宰相西萨?班?达依尔。国王问他想要什么,他对国王说:“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1个小格里,赏给我1粒米,在第2个小格里给2粒,第3 小格给4粒,然后是8粒,16粒,32粒……如此类推一直放到64格。”国王觉得这个要求太容易满足了,但是当仆人把一袋一袋的米搬来开始记数时,国王才发现:就是把全印度甚至全世界的米都拿来,也满足不了那位宰相的要求。用计算器不难求得仅仅第64格中就放了263≈9.22* 10 18,如果每1千粒米约重25克,每人每天吃500克米,估计得出第64格中的大米可供13亿人吃上约792年。看到了这样的结果学生一片哗然,简直不敢相信,由此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四、以生为本,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对自主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自主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之一。自主合作学习的评价要重视两点:一是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二是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中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前者的评价要更注重学习过程,因为过程最能体现小组的合作情况;后者的评价要更注重小组集体,因为合作讲究的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合理的评价机制,在学生中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一方面,要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团结协作的能力和小组间的竞争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成绩的提升和能力和素质提高的双丰收。
总之,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种教学方式之,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活泼课堂气氛,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等方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要将理念转变成实践这条道路是曲折而又漫长的,要真正提高自主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究。
参考文献:
[1] 尹晨祖;论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契合策略[J]河池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江金彪;构建知识探究过程培养探究创新能力[J].数学通报,2003,(01).
[3]吕世虎;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特色案例评析[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5)
关键词:初中数学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民族地区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及教学组织形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初中数学教师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一些教师对自主合作学习缺乏实质性的理解,导致很多时候自主合作学习徒有形式,没有实效。以下笔者从自身的体会来谈谈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一、变革教育理念,转变教师角色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通过教师的角色变化来实现的。合作交往中教师的主要行为表现在倾听、交流、协作、分享,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学习的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讲台,走进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一旦课堂上师生角色得以转换和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正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和完成。教师在备课时从学生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出发,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水平,让学生大胆提问、动探究,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之中;应灵活变换角色,用“童眼”来看问题,怀“童心”来想问题,以“童趣”来解问题,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伙伴。
二、挖掘教材,寻找合作学习的“生长点”
一项需要分工、需要大家共同完成的任务,是促成合作最基本的条件。教师作为引导者,应选择好自主合作学习的时机。实践证明,恰当地选择切入点是有效开展自主合作学习的关键。首先引入学习情境“生活化”的点。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也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的资源。给学生合作探究的共同话题。
其次,选择教学内容开放性的点。如:某中学搞绿化,要在一块矩形空地上建花坛,现征集设计方案,要求设计的方案成轴对称,如何设计?教师要以开放题为载体来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弥补了数学教学开放性、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不足。总之,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
三、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索欲望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教师一定要不断创设各种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自主探索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兴趣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可用数学家陈景润、高斯等的事例来激励学生去探索,让他们了解数学并不是难不可攀,并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其中故事引入就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如:在印度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舍罕王打算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宰相西萨?班?达依尔。国王问他想要什么,他对国王说:“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1个小格里,赏给我1粒米,在第2个小格里给2粒,第3 小格给4粒,然后是8粒,16粒,32粒……如此类推一直放到64格。”国王觉得这个要求太容易满足了,但是当仆人把一袋一袋的米搬来开始记数时,国王才发现:就是把全印度甚至全世界的米都拿来,也满足不了那位宰相的要求。用计算器不难求得仅仅第64格中就放了263≈9.22* 10 18,如果每1千粒米约重25克,每人每天吃500克米,估计得出第64格中的大米可供13亿人吃上约792年。看到了这样的结果学生一片哗然,简直不敢相信,由此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四、以生为本,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对自主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自主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之一。自主合作学习的评价要重视两点:一是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二是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中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前者的评价要更注重学习过程,因为过程最能体现小组的合作情况;后者的评价要更注重小组集体,因为合作讲究的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合理的评价机制,在学生中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一方面,要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团结协作的能力和小组间的竞争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成绩的提升和能力和素质提高的双丰收。
总之,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种教学方式之,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活泼课堂气氛,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等方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要将理念转变成实践这条道路是曲折而又漫长的,要真正提高自主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究。
参考文献:
[1] 尹晨祖;论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契合策略[J]河池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江金彪;构建知识探究过程培养探究创新能力[J].数学通报,2003,(01).
[3]吕世虎;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特色案例评析[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