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教学研究

【作者】 徐勤芳

【机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第四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课外阅读的丰富性为学生的个体发展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文章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兴趣的培养、方法的指导、习惯的培养等方面深入研究,以探索新标准下课外阅读有效的引领方式,完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的引领策略,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引导的实效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教学研究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
  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知识。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的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的,要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广泛地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阅读内容。而要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他们的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 
  一、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学习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过程。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一种学习行为。为此,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要提高语文课外阅读效益,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在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关注下面两个问题。
  第一,关注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动机的生成。 如果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形式与学生的心理需求有相似性,就能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起阅读的动机。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各不相同,其阅读的兴趣、理解的能力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必须创造条件以满足各个学生不同的阅读需要。
  第二,要关注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成就感的生成。实践证明,当一个人的行为产生积极的自我体验,同时又得到他人肯定时,他的人格就能正常发展。同样,在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适时组织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通过课外阅读所获得的新信息,并给予其积极的评价,学生就能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快感,生成成就感,从而激发自己再去广泛阅读,使自己的认知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课外阅读观        
  随着人们对语文教育的不断反思,传统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指导的弊端越来越清晰地显露出来,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也越来越迫切地要求教师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课外阅读观。
  1.教师首先要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一,根据不同学段孩子的年龄特点,为孩子提供其所喜好的读物。孩子(12-13岁),他们开始懂得关心别人,同情弱者,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逐渐脱离绝对的自我中心,有了较明确的时空概念,能试着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多看电视新闻、多读报,为学生提供富有哲理的历史故事或人物传记等,并让学生阅读部分经典的传统著作。
  2.教师还需要注重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阅读主体的作用        
  一是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会发现。在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释疑的策略,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本身便是极具创造因素的活动。教师在组织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努力创设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民主环境,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独特见解的平台,使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文本所表达的内容,积极倡导“标新立异”,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三、指导学生形成和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        
  在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指导学生形成并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使学生在多次的反复、强化中逐步把课外阅读当成自己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去进行阅读。在形成和保持小学高年级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在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让学生学会选择。 这里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另一方面,还要教学生在有益的读物中学会选择自己有用的信息。
  第二,在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给学生以适当的“强制”。 通过适当来自于教师或家长的外部强制,逐步使学生过渡到自我“强制”,即强制自己按照良好的课外阅读态度、方法去阅读。这样,天长日久,习惯成自然。
  第三,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在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重视抓好开端,由易到难,逐步养成。
  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良好的读书环境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我们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了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四、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五、培养良好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要教学(下转第45页)(上接第22页)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要创造口头交流信息的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不动笔墨不读书”,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及时写下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缺的一项重要内容。要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晓琴;浅析语文课外阅读的必要性[J];内江科技;2003年05期
  2梁春林;语文应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J];时代教育;2004年09期3
  3沈坤林,丁秀娟;语文课外阅读与图书服务[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1年02期
  4马成海;语文课外阅读浅谈[J];青海教育;2001年12期
  5马守营;走出语文课外阅读的困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