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作者】 刘海英

【机构】 四川省巴中市中坝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在新形势下如何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数学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重视人本教育中体现数学教学的实用价值,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效果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我们知道,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从而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们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通过创设情境,使枯燥的数学变得更富有趣味性,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来源于生活,它并不枯燥和陌生,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建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其严谨求实、不畏困难的思想品质和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那么,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由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进行数学教学,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呢?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首先,要密切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教师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时常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学生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产生亲切感和“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进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上学路上估算一下到校所需多少时间,以免迟到;外出旅游时,估算一下需要带多少钱,才够正常回来等。又如: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①观察你家中的物品,找出几道乘法算式;②你家一天生活的正常费用是多少?记录下来,制成表格,再进行计算,这就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给形象化了,很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学生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可见,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要鼓励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领悟数学知识
  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但生活中的事物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找到它的数学原形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提炼领悟数学知识,进而再回到书本上来。
  例如,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时,我跳出书上的例题,从这节课的灵魂“关系”入手,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
  1.理清“关系”。我先让学生说说:你与老师是什么关系?与同学、与父母、与爷爷奶奶等又是什么关系?这样,就会使学生对“关系”这个词有了一个初步了解。
  2.猜测“岁数”。让大家猜猜老师有多大岁数?(23)不对,但是,我同时又告诉学生:23,这是一个数量,加一个条件,大4岁,那么老师该是几岁了?(27)。27也是一个数量,那大4岁是什么呢?进而引出什么是“关系”。
  通过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同学们知道了,告诉你一个数,要求另一个数的话,就必须要知道这两个数之间的关系。知道了这个关系就可以求出要求的数,这样,学生对“关系”的理解就更透了。接下来的新课,我再出示小白鸭、小灰鸭、小花鸭,小白鸭、小灰鸭分别为18只、24只,求小花鸭有多少只。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就会知道必须知道彼此的“关系”才能求小花鸭的数。整个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大家充分发挥想象,说出各种关系,然后再编出应用题进行解答。可见,以“关系”为灵魂,把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提炼出来,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决实际问题,效果很好。
  第三,要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合理利用教材
  教师教书所用的教材是固定的,但是,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现实世界寻找生活素材,让数学更加贴近生活,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实例解释数学问题,进而合理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给教材增加新的“营养”。
  例如,在教学“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时,我突破课本的例题,采用多媒体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月底,小强的爸爸和叔叔都领了工资,领着小强去大润发超市购物,超市里摆设了好多好多的商品,琳琅满目,小强的爸爸看中了一双球鞋,价值198元,他身边有323元,叔叔看中了一块手表,价值397元,他身边有465元。
  这样,问题就有了:他们该怎么付钱?怎样付得更快?在此,我将枯燥的数字赋以“生命”,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活生生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投入活动中。这样设计教学,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的空间,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探索、创新的能力。
  最后,要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内化数学知识
  大家都知道,数学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要积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以动手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通过具体的联想和类比,认知从感性认识到抽象概括认识的路径,在该具体动手实践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我们的数学教学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广大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并能在互动与发展的氛围中自主的想学、乐学、学会、会学,我们的学生才能更加热爱数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杨敏.浅议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6.12.
  [2] 何筱橘.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素养[J].新课程(教师),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