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突破初中物理计算题的求解难题
【作者】 韩保民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实验中学
【摘要】【关键词】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面对计算题学生往往非常头痛。这其中当然存在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强,身心发展不全面导致的抽象思维能力欠缺等原因,同时与学生审题不够细致,分析过程中思路不系统也有很大的关系。
一、读题审题,为解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拿到一个计算题,先读题审题,弄清楚题目提供的具体情景和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为解题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应当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规范学生的审题,通过画简图标数据的办法可以让学生能够更直观、更详尽地审题。
初中物理中涉及到计算的知识有:力学中的压强、浮力、运动、简单机械、功和功率、机械效率;电学中的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热学中的比热容和热值的计算等。绝大部分的物理计算题都需要通过画图标数的方式进行审题。画图标数,是为了把题意直观地平移到图中,更形象地构建物理模型,激发学生的思维。
力学中的大部分问题都可以通过画图标数的方式来审题。如:处理压强和浮力问题时,应根据题意把物体具体的情景画出,并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处理杠杆问题,应在杠杆上画出动力、动力臂等五要素;处理滑轮问题,应画出滑轮并在物理和绳子自由端分别标出相应的力和距离等等。
电学中的问题都需要画出电路图,并在电路图上标出已知的数据和要求的未知数据,如果遇到有多个状态的题目,应该画出每一个状态的等效电路并标出对应于该状态的数值,且应及时标注计算过程中得到的新数据。
二、整理解题思路,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通过审题,我们已经清楚了物理情景,也就弄明白了其中对应的公式和其他等量关系,我们就要根据条件寻找解题思路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外乎这几种:公式法、整体法、比例法以及列方程法。
1、公式法,就是利用公式及其推出式来提供解题的思路,如:要求质量,根据有关的公式,如果已知密度和体积,则利用m=ρv,如果能够求得重力,则利用m=G/g;要求电流,基本的思路有I=U/R和I=P/U等。
2、整体法,利用题意中提供的整体关系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如题意情景中提供某容器中装有水和石子,并已知容器的容积和水的体积,这时求解石子的体积就可以利用V石=V总-V水;在电学中,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电热都存在整体关系,如果你要求电流,可以利用I=I1=I2。值得注意的是,公式法和整体法一般是交替运用的。
3、比例法,运用相关的比例关系来解题,如在串联电路中U1/U2=R1/R2,这样,我们要比较两电阻两端的电压就可以通过比较电阻的大小来实现。
4、列方程法,可以说所有的计算题都可以利用列方程的方式来解决。但有些题目必须通过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比如,有的题目给的条件太少,无法运用公式或整体关系一步步求解;有的题目不同状态之间共同的部分未知,如在热传递过程中求解热传递结束时的混合温度(后面的例2变形也属于这种情况)。在以上两种情形下,你就不能再一步一步地求解了必须通过列方程的办法解决了:一般用共同的未知量做未知数,利用题意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题,
例1 小华同学在“测定液体密度”的试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根据数据求解:(1)该液体的密度(2)容器的质量
分析:本题通过审题,我们发现本题提供了四个状态,用图示如下:
从上面两个例题可以看出,拿到一个物理计算题,首先通过审题,建立物理模型,最好通过画图的方式,直观展示物理情景,并在图中标号相关数据选择对应公式,首先利用公式法和整体法进行分析,从而选择合适解法;若能直接求解的量很少或共同的部分未知,就应该利用方程来解决问题。
初中物理计算题的解决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在缜密审题的基础上善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学会比较熟练地解决问题了,也就不会有畏难情绪了,解题能力会一步一步地提上来。
解决学生计算题的求解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循序渐进,最后一定能够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