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及思考

【作者】 龙再辉

【机构】 贵州松桃民族寄宿制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中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但在农村学校,美术课得不到学校和学生及家长的重视。很多学校及学生都认为美术是副课,不要求考试,是可学可不学的一门课程。
  关键词:农村 中小学美术、教学现状、思考
  作为一名年轻的美术教师,几年来,我一直很努力工作,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希望自己能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力求把美术教育工作做的更突出。这几年来,虽然国家和学校对美育工作一度给予高度重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一、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现状
  前不久,我对部分学生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针对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家庭态度等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孩子在学前期,喜欢画画的占调查人数的95%;自一年级到三年级下降为72%;五年级下降到60%;到了初中,随着课业负担的增大,父母又都外出打工了,父母对学业关心少了。对美术有兴趣的学生人数只能达到40%;不可思义的数据,我们不得不反思一下了,这些年一直推行的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全面发展,怎么会使我们的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
  经过调查分析,我认为有如下因素:
  1、家长的误导:
  在孩子入学前,多数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奖励,引以为荣.。入学后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衡量孩子,取得好的成绩就给予表扬或物质奖,成绩不好的就给孩子脸色看或者进行打骂。这样错误的教育使孩子错误的认为学习成绩才是最主要的,兴趣爱好可有可无。家长朋友们不知道自己"亲手"慢慢地扼杀了自己孩子对美追求的天性,对美追求的快乐。众多家庭构成社会,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社会环境:画画是玩,是休闲,是不会有前途的,学习成绩才是最重要的。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只要求孩子文化课成绩好,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在农村现在还有这样一些深受关注的群体: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对他们的学习关心都不够,哪有时间管他们自己的爱好呢。当然这是一个大的社会现象,我们无能为力,只有尽力教育好他们了。希望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2、学校内部因素:
  学校中领导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美育。美术教学存在着大面积"空白";现在国家对音乐教材,美术教材等实行回收再使用,这很好呀,但有些学校为了省事,干脆就不发美术课本下来了,这使我们的美术教学很难很好的进行。在目前说是搞素质教育,但学校还是只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很多学校不设美术课或者是虚设美术课。现在,虽然农村很多学校有很大转变,但许多学校的教育意识和教学方法还没跟上时代的发展,上美术课时,因缺乏影音或挂图资料,有些教师为图省事,走进教室就只叫学生临摹,课堂气氛低沉,讲课呆板,是使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在传授的过程中缺少方式方法,缺少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发展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今天的社会中,创新能力不仅是一个国家的支柱也是一个人在社会生存得好的重要条件。作为21世纪的美术教师,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打破此"僵局",积极探索,努力培养农村孩子的美术兴趣,提高他们创造能力。因此,我想从我们自身做起,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从课堂抓起,培养其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改变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及思考
  1、了解学生内心,激发学习兴趣
  中小学生是一个充满朝气,精神焕发的年华,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对美的事物充满兴趣,他们想去尝试很多美好的事物。在我学校的学生才艺展示栏上,我看到了学生们对未来的描绘,对生活的描绘,看到临摹优秀的美术作品时,我的心被深深的打动,孩子们是有一颗美好的心灵,有一颗对美术的热爱,我想要培养他们。因此,在课堂上,我激励的引导,希望进一步激发其热情。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校园伙伴》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新同学彼此的了解,增进同学间的友谊,我要求学生以自己的同桌为描绘对象进行铅笔素描,但有些同学却偏偏不听,要有自己的选择。看到有些孩子不按我的指示做,当时我并没有动怒,我想我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这样既可了解学生的绘画功底,又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何乐而不为呢?等画好了,我对好的学生作品进行了讲评,对画得不好的作品给了适当的鼓励并指正。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很高,受到表扬的同学作业越来越认真,不按指示画的学生也收到意想不到效果。因此,我认为:美术教学中,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激发创作热情。
  2、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农村教学条件较差,教师水平薄弱,使农村的美术教育参差不齐。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学生我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例如:有一节课我上的是如何画卡通,示范好过后我要求每个学生都画一幅。后面有几个平时都不太认真的学生说,在教室画找不到灵感,想到教室外面去画。我当时讲,出去画可以,等一下我要检查你们的作业,我没报多大希望。半节课过后他们拿作业来了,我一看心里很高兴,他们的作业让我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我的美术教学中,我是以培养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为主,只要学生认真,不管他按不按照我的思路去画,我都会表扬。通过实践我发现学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为了不让学生的课单一,我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让课堂教学活跃起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我学剪纸,学习画卡通、画漫画,学习些学生感兴趣的画种。通过实践证明,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帮助。
   3、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创新思想,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1)改革教学方法
  一个老师的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法国的哲学家蒙田曾说:"孩子需要的不是灌输,而是激情的激发。"但是,有些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满堂灌,致使学生学习很被动,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抹杀了学生的活跃的思维能力也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思想。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改革。美术教育要在充分发挥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想,促进智力发展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要想这些优势得到很好发展,关键在于美术教师能否大胆改革、努力创新教学方法,善于根据农村孩子兴趣特点与认知规律,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氛围,消除或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农村孩子认知的水平。让他们感受到美术学习不仅快乐还给自己的内心世界得到了美的享受。例如上七年级《春天的畅想》时,我先问同学们春天美吗?同时出示春天的图画,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拓宽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了创作灵感。在农村春天是很美丽的,到处开满了野花。根据这样的特点,我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条件开展课堂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再如我上《校园小塑品》一课,农村孩子对橡皮泥了解较少也买不到那么多橡皮泥的来做雕塑练习,因此我充分利用农村特有资源,让他们重温儿时玩泥巴时代,我让他们分小组去挖黄泥,在课堂尝试再一次的捏 "泥娃娃"的快乐,我用比赛的方式让他看谁捏得最快最好最有创意,孩子们玩起得心应手,高兴极了,每个孩子脸上都露出童真的笑容。在快乐中总结出了泥塑的基本手法和技巧。还有,在教学《装饰画》时,我叫孩子们到小河边拾石子做,每个孩子都极参与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培养孩子兴趣的乐园,不仅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又达到了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构图等多方面的能力。美术教育不能只局限在死板的"灌输"。应该是以培养兴趣为主线,充分而巧妙地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创设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达到美育的目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兴趣密切相关,好的教学方法往往能达到今人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所以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来,积极动脑、动手,活跃思维,取得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2)充分发掘教学资源 进行直观教学
  好的课堂教学,能大大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动手、动脑和美化生活的能力。以固定的教学模式布置课堂,时间久了,也会使美术课单一、枯燥。要搞好课堂教学,我们还要充分发掘教学资源,进行直观教学。目前,我们所使用的美术教材的教学内容很大程度上来说,我认为还有点不切合农村中学的实际或者说对农村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一现实,我根据当今中学生的需求,适时开展了美术字,书法,剪纸等与学生生活能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的教学活动,学生学以致用,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去美化了他们的教室、寝室。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达到了感受美,创造美的美育目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美术课面临相关教材资料缺乏或设备不齐的现象。例如在部分设计、制作课中,书中的设计样式过少,又没有相配套的教学挂图和资料,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和创作思维,更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因此,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补充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平时的备课中,我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如挂图、画册、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枯燥的课堂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例如:在七年级下册《标志设计》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商品,并说说商品的标志,然后让学生先欣赏优秀的标志,再通过对标志创意的引导,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创作灵感和动手制作的欲望,真正达到了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佳效果,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我们学校已经配备了班班通,我常用班班通电教手段为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面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去感悟和领会,对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起到了积极作用。
  (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有层次地进行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带领学生做户外写生练习,以临摹为辅,分层训练,对高低年级不同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和训练安排,低年级的主要进行基本构图和造型训练。中年级的强调对描绘对象形体、比例、颜色作比较准确的把握。对高年级同学则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力求循序渐进,逐步加深。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简单的写生训练后,用默写的方式作记忆表现,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一丝不苟的观察态度,然后以此为素材进行重组,从而创作出好的美术作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农村中小学由于教学资源的条件所限,只有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从自身出发,从有限的条件出发,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创新,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合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有效地组织教学,积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充分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美术教学也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