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我国现代化学教育发展趋势的几个特点
【作者】 王晓梅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市外国语学校第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现代化学科学的发展,已经从宏观深入到微观,从定性走向定量,从描述进入推理,从静态发展到动态。一方面,19世纪形成的无机、分析、有机、物化四大学科的内部,在分化和综合、交叉、渗透发展中已经和继续填平鸿沟、模糊界线;另一方面,化学与物理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其他学科乃至人文和社会科学等众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和相互促进,衍生了许多边缘学科;化学科学的发明和创造被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化学与化工、材料、能源、制药、食品、环境、农业、军工等产业的紧密结合,为社会创造越来越多的财富和效益。展望21世纪人们最关心的健康、环境、资源利用、水源、能源及食物等问题都与化学有关。每个人的生活都受到以化学为核心的科学成果的影响。因此,化学教育正面临着变革。化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公民,教学内容要社会化、现代化。这正是当今化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化学教育改革方兴未艾
“教什麽?怎样教?学什麽?怎样学?”这是任何时代的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和尖锐。化学教育的教育改革思想正从强调学科中心转向关心人的充分发展,从提高理论水平转向加强化学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国家对化学专业基础课的课程结构及教学内容进行了认真讨论,提出了一个课程结构改革的新体系,与旧的课程结构体系相比,新体系有如下特点:(1)教学思想发生转变,原体系先讲授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再讲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而近代谱学分散于各课程中;新体系先讲化学原理和谱学基础,后讲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避免了同层次、低水平的重复。(2)加强了基础理论内容,如谱学、化学原理、结构和材料等。(3)引入了化学发展的热点,如生物化学、材料化学、高分子化学等。(4)将实验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按化学一级学科开设“实验化学”。目前,新体系的部分教材已经出版并开始试点。
从我国中学化学的课程结构看,日前国务院批准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部分中小学课程将作重大调整,一些单科性课程将整合为综合性课程。其中,初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整合为科学课。各中学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际,可选择开设单科课或综合课。从教学内容看,新编的教材中,具有适用性的内容明显增多,如编入了水与工农业的关系,水与人类的关系,水资源保护;介绍了酒精、醋酸、煤和石油资源;介绍了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塑料、合成纤维及合成橡胶等三大合成材料……等。很多学校和教师注意在教学中渗透现代教育思想。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学化学教学内容改革的趋势将表现为:(1)化学课程的多样化。把作为一个合格公民所必备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编入必修课,作为核心课程,每个学生必学。然后把满足学生不同需要的内容,编入选修课程。给将要升学继续学习化学或其他科学技术的学生,开设高水平的学术性课程,这些课程狠抓双基和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化学科学基础,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提高创新能力。给即将就业的学生开设具有职业特征的课程,让学生学习之后能为今后就业做一些知识技能上的准备。(2)学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并行。学科课程有利于打好学科知识的基础,综合课程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知识的综合应用。
总之,化学教育改革应当是整体的改革,即从总的战略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改革,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行。这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国家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化学教育的改革仍是我国化学教育工作者首要研究的课题。
(二)化学实验趋于微型化、绿色化
由于微型化学实验省药品、省时间,在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成本、加强实验安全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点,因此对微型化学实验的研究和开发,也是各届ICCE的热门话题。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目前开发的实验设备和内容并不差。在第十二届ICCE上,我国杭州师范学院周宁怀教授介绍和展示的微型化学实验研究成果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兴趣,纷纷要求订购。在第十五届ICCE上,由我国、英国、瑞士、南非等教授联合举办的微型实验讲习会,场场爆满,演示实验受到欢迎。事后,国际化学教育委员会主席Dr.Bradely邀请我国研究中心参与他主持的微型实验课题工作。现在,我国的微型实验研究工作已与国际接轨,国产的微型仪器在系列配套和低成本上初显优势。根据我国国情,不少地区缺试剂、少药品,外加教学经费奇缺,因此,应大力开发和推广微型实验仪器,使过去只能以较多的时间“讲科学”,变为以较多的时间“做科学”,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此同时,对实验后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处理,实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也越来越受到化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三)开展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视听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研究和应用是各届ICCE的又一关注热点。在第十五届ICCE上,我国北京师范大学田荷珍教授在会上作了题为“多媒体《元素家族荟萃》的策划和制作”的报告,详细介绍和演示了我国96-750-03项目化学CD-ROM,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他们赞赏该CD-ROM的内容新颖,艺术性较高,纷纷希望订购,并希望早日翻译成英文出版。在我国,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计算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受到普遍的重视,大学、中学的各种教学辅助软件开发十分迅速。1997年6月在广州顺德市召开了我国首次全国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研讨会。会议交流了各地开展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的经验,并通过参观、演示、讨论等活动,提高了对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的认识。对于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辅什麽”和“怎麽辅”的问题达成如下共识:(1)CAI的内容对象应为用其他教学手段效果不理想的教学问题,如反应历程模拟,某些有毒、有危险的化学实验展示等。(2)CAI在现阶段的主要目的应为因材施教,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直观、有趣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3)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软件与其它教学的软件一样,必须具有较强的交互性、较友好的界面。大量实践证明,将计算机引入教育领域,对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改革、加强教学手段和管理水平的现代化,以及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直观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所以化学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开展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提高我国化学教学的现代化水平。
(一)化学教育改革方兴未艾
“教什麽?怎样教?学什麽?怎样学?”这是任何时代的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和尖锐。化学教育的教育改革思想正从强调学科中心转向关心人的充分发展,从提高理论水平转向加强化学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国家对化学专业基础课的课程结构及教学内容进行了认真讨论,提出了一个课程结构改革的新体系,与旧的课程结构体系相比,新体系有如下特点:(1)教学思想发生转变,原体系先讲授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再讲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而近代谱学分散于各课程中;新体系先讲化学原理和谱学基础,后讲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避免了同层次、低水平的重复。(2)加强了基础理论内容,如谱学、化学原理、结构和材料等。(3)引入了化学发展的热点,如生物化学、材料化学、高分子化学等。(4)将实验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按化学一级学科开设“实验化学”。目前,新体系的部分教材已经出版并开始试点。
从我国中学化学的课程结构看,日前国务院批准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部分中小学课程将作重大调整,一些单科性课程将整合为综合性课程。其中,初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整合为科学课。各中学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际,可选择开设单科课或综合课。从教学内容看,新编的教材中,具有适用性的内容明显增多,如编入了水与工农业的关系,水与人类的关系,水资源保护;介绍了酒精、醋酸、煤和石油资源;介绍了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塑料、合成纤维及合成橡胶等三大合成材料……等。很多学校和教师注意在教学中渗透现代教育思想。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学化学教学内容改革的趋势将表现为:(1)化学课程的多样化。把作为一个合格公民所必备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编入必修课,作为核心课程,每个学生必学。然后把满足学生不同需要的内容,编入选修课程。给将要升学继续学习化学或其他科学技术的学生,开设高水平的学术性课程,这些课程狠抓双基和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化学科学基础,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提高创新能力。给即将就业的学生开设具有职业特征的课程,让学生学习之后能为今后就业做一些知识技能上的准备。(2)学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并行。学科课程有利于打好学科知识的基础,综合课程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知识的综合应用。
总之,化学教育改革应当是整体的改革,即从总的战略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改革,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行。这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国家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化学教育的改革仍是我国化学教育工作者首要研究的课题。
(二)化学实验趋于微型化、绿色化
由于微型化学实验省药品、省时间,在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成本、加强实验安全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点,因此对微型化学实验的研究和开发,也是各届ICCE的热门话题。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目前开发的实验设备和内容并不差。在第十二届ICCE上,我国杭州师范学院周宁怀教授介绍和展示的微型化学实验研究成果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兴趣,纷纷要求订购。在第十五届ICCE上,由我国、英国、瑞士、南非等教授联合举办的微型实验讲习会,场场爆满,演示实验受到欢迎。事后,国际化学教育委员会主席Dr.Bradely邀请我国研究中心参与他主持的微型实验课题工作。现在,我国的微型实验研究工作已与国际接轨,国产的微型仪器在系列配套和低成本上初显优势。根据我国国情,不少地区缺试剂、少药品,外加教学经费奇缺,因此,应大力开发和推广微型实验仪器,使过去只能以较多的时间“讲科学”,变为以较多的时间“做科学”,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此同时,对实验后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处理,实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也越来越受到化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三)开展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视听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研究和应用是各届ICCE的又一关注热点。在第十五届ICCE上,我国北京师范大学田荷珍教授在会上作了题为“多媒体《元素家族荟萃》的策划和制作”的报告,详细介绍和演示了我国96-750-03项目化学CD-ROM,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他们赞赏该CD-ROM的内容新颖,艺术性较高,纷纷希望订购,并希望早日翻译成英文出版。在我国,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计算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受到普遍的重视,大学、中学的各种教学辅助软件开发十分迅速。1997年6月在广州顺德市召开了我国首次全国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研讨会。会议交流了各地开展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的经验,并通过参观、演示、讨论等活动,提高了对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的认识。对于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辅什麽”和“怎麽辅”的问题达成如下共识:(1)CAI的内容对象应为用其他教学手段效果不理想的教学问题,如反应历程模拟,某些有毒、有危险的化学实验展示等。(2)CAI在现阶段的主要目的应为因材施教,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直观、有趣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3)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软件与其它教学的软件一样,必须具有较强的交互性、较友好的界面。大量实践证明,将计算机引入教育领域,对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改革、加强教学手段和管理水平的现代化,以及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直观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所以化学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开展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提高我国化学教学的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