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提高低年级聋生语文表达能力

【作者】 江白

【机构】 西藏山南市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要:语言训练课是一门基础课,是对聋生进行发音、听(看)、说话训练,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交往能力。 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4/view-7023902.htm
  关键词:聋生 语言训练 体会 
  语言训练课是一门基础课,是对聋生进行发音、听(看)、说话训练,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交往能力。随着特教事业的发展,近几年来,人们对聋生的语言教学发展到进行口语、听音等听能力全面训练的科学教育阶段。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新生的出查情况、医生检查的听觉功能诊断,认真分析聋生的病理、生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了如下训练: 
  一、进行发音训练,为聋生学习语言打下坚定的基础 
  1.发音器官的训练 
  发音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发音器官及其运动的教学。由于长时间没有使用,所以肺活量减弱,呼吸短促,声带萎缩,舌头硬化。不恢复这些生理机能,要发展聋生语言是很困难的。积极地指导聋生锻炼发音器官的功能是语言训练课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聋生摆脱无声的先决条件。训练方法有嗓音训练(也叫声带训练)、呼吸训练和口舌操。正确地运用声带是正确发音的基础,通过基本元音的发音训练的学习可帮助听障儿童了解、感受声带的紧张、松弛,体会正确发音的感觉,从而逐步学会自如地控制声带运动。采取的方法是:(1)坚持做舌体操和唇齿操。坚持在每节课的前几分钟,带领学生做舌体操;再利用1分钟做唇齿操,让舌头由慢到快进行上下、左右、前后弹打,舌转圈,嘴唇开闭、扁圆、伸缩等运动来恢复聋生口腔中肌肉群的功能。口舌的运动是区别各种音素的关键,口舌的细微变化致使发出的音有所不同,它决定发音的清晰度。通过口舌操的练习,帮助听障儿童体验口型、舌位的各种变化,增强听障儿童口舌的力量和灵活性,为发出正确、清晰的音打好基础。(2)呼吸训练。首先深呼吸训练,课堂上利用几分钟对学生进行深呼吸训练,要学生挺胸,双臂向上舒展,尽量把气吸足。快吸慢呼、细呼粗呼。其次是训练张口换气训练。用鼻子吸气,从口中呼气,用口吸气,再从口中呼气的能力。训练时可用手将口堵住,训练鼻吸口呼,用手将鼻捏住,训练口吸口呼。换气训练时要求学生迅速吸一口气再换作呼气,吸气呼气要迅速。再次,我们还可以采用吃灭几支蜡烛火,学生面对着横排的几支蜡烛,要求他一口气将一支一支蜡烛火吹灭的最多。还可以用一口气吹喇叭,谁吹得时间越长越好。一口气吹气球,谁把气球吹的越大越好。这样,通过以上训练,发展聋生的发音能力。 
  (3)正音训练的学习:通过帮助听障儿童寻找、分析发音不清、不流畅的关键问题,不断地加以纠正,逐步培养听障儿童掌握、利用多种感官来学习正确语音,并发现、纠正自己的发音问题。 
  2.汉语拼音发音能力的训练 
  汉语拼音能力的训练要充分运用耳聋学生的残余听觉、视觉、感觉、运动觉,进行发音器官和说话技能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发音、说话。能够做到熟练地读音节,用较正确的口语说词、说句。我们可以通过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慢慢学会发音说话。具体的方法是:(1)根据聋生生理特点和学习说话的特殊性,把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变成可以感知的视觉、触觉、运动觉,让学生通过看、摸具体感知发音方法和部位,逐步培养聋生的发音能力。如教拼音时,先让学生看教师示范口型、发音,在范读,对于发音不准的给于纠正,并注意音高训练。(2)教师要耐心细致地教,以表扬、鼓励为主。如有的学生发怪音,有的学生张口无声。教师一定有耐心,要肯定他的每一个进步,鼓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3)运用多种手段进行发音。如发“a”时,可做开小火车的游戏,边做边学火车的叫声等。(4)发音教学的时间不要太长,持续时间一长,会引起学生乏味、枯燥的感觉,用细水常流的方法,逐步纠正发音。(5)发音、口形是技能技巧,所以要经常练、反复练,耳聋学生才有可能掌握它。 
  二、进行听觉训练,为聋生语言创造条件 
  听觉训练要求因人而异。对于不同残余听力水平的聋儿,听觉训练的目标和要求是不同的,在设定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聋儿目前的听力情况,设定个体发展目标。人工耳蜗和助听器的聋儿在听觉训练方面也有较大差异,所以当你给聋儿进行听觉训练时,应具有针对性。 
  1.借助助听器进行学习 
  使学生能利用听觉感知声音,区分某些语音强弱程度,使学生能利用听觉感知声音区分字、词、句,充分利用助听器发挥听觉言语的感知作用,保证有残余听力的聋生不仅能听到别人的声音,同时也能听到自己的声音以便纠正自己的发音。 
  2.利用不同的声音来巩固和完善聋生的听觉功能 
  聋生虽然还有一些听力,如不训练,即使戴上助听器也达不到好的效果。为了使学生闻声而动,特进行如下训练:(1)辨声训练。先面对面吹瓶子、喇叭等,在背向教师,然后问:这是什么声音,响了几下。让生回答。(2)听说词句训练。听教师说句子生模仿。 
  三、进行看话训练,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看话对聋生具有特别重要意义,是聋生交际、学习和获得知识的工具,也是他们学习有声语言的手段。所以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教育耳聋学生通过视觉正确的感知说话人的口语动作,可以辨认各个词语不同的发音动作。(2)教学还要培养学生模仿说话动作,学会说话,具有语言经验。(3)通过学生以上下文联系为基础,进行推测的能力。所以看话教学并不是单纯地要求耳聋学生通过视觉感知说话人口形,而是与学生学会说话,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水平互相关联着的,是有声语言整体教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四、语言训练 
  一是理解性语言能力的培养。 
  二是表达语言能力的培养。. 
  发展语言能力的第一步是理解语言,理解是表达的基础。在语言训练中应当使聋儿在获得大量的语言刺激的同时,与语言的意义结合起来,发展聋儿的语言理解能力,引导启发聋儿把口型、语音、实物和词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明白每个词都是有所指的。只要聋儿理解了语言的意义,他就会逐步懂得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相应的词为代表。在理解了语言的条件下让聋儿先学一些短句后,再训练语言的表达能力,教他们说完整的话,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意愿。学会表达的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等以及提高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复合句。要注意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增多聋儿的语言实践,时时鼓励聋儿用他所理解的词汇和句子进行表达和交往。 
  经过这些训练,聋生呼吸器官得到改善,部分聋生能说出话语,词汇量也比较丰富。在以后的学习中相信部分聋生会有所进步。 
  参考文献 
  [1]《聋校语文教学法》季佩玉 
  [2]《聋童教育》朴永馨 
  [3]《聋童心理学》皇甫恩 苗丹民 
  [4]《聋校语文教学200问》季佩玉 李宏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