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作者】 张立星

【机构】 山东安丘市红军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大致有以下几点:1、所提问题偏离课堂教学重、难点。2、只针对少数优秀学生,不能面向全体。3、提问方式单一、内容简单没有层次性。4、提问表达做不到言简意赅,有时不知所云,学生无法回答等。这些不良的提问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结合我在平日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做法,谈谈我对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认识。
  一、 准确把握提问时机
  教师提问有课前复习提问、导入新课的提问、课间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和课后总结性提问。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要把握好提问时机,不宜过多,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一般课前应设计好,提问要问到关键处,问到点子上,问出水平来,在提问后要停顿一会儿,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
  二、 合理安排提问对象
  教师要注意全面了解各个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个体差异,对全班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对不同问题和每个学生的实际,合理选择答问对象,安排答问顺序。提问要面向全体,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思维。
  三、 灵活运用提问技巧
  技巧1、提问内容要有目的性:
  课堂提问的内容应当紧扣教材,围绕教学目的、教学的重难点而进行。所提问题应该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每一次提问都应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对旧知识的回顾,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在设计问题之前,教师不仅要考虑提什么样的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目的是什么,使每个问题都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组成部分,使提问为教学目的服务。通过这一问题要解决什么,达到什么,是为了启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还是引导他们获得新的知识,教师必须心中有数。
  技巧2、提问形式要多样化:
  (一)做到布疑设问,诱发学生的直接兴趣。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在总结了全课内容的基础上,可以给学生出一道抢答题:小明今年12岁,却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这样的提问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这样联系学生实际的提问,能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并展开联想,引人入深,扣人心弦,使学生积极投身到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
  (二)导趣设问,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同时,还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1)你想把圆形转化成什么图形?(2)转化后的图形和圆形有什么关系?(3)怎么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通过问题的引导,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圆的的面积的推导方法,又培养了数学思想。
  (三)梯度设问,化难为易。例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可通过层层设计问题,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研究:
  (1)怎样才能把圆柱的侧面展开?(由学生思考讨论自己想出来)
   (2)圆柱的侧面展开可以是什么形状?(由学生任意展开成各种几何形状)
   (3)展开的图形面积怎样求?(让学生去找计算各种几何形状需要的条件)
  (4)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不管是什么图形,最后得到的都是用底面周长乘以高)最后让学生体验到:展开侧面只是为了推导计算方法,实际计算时并不都要把侧面展开。这样的教学设计,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探索的空间,学生在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中,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将会逐步得到提高。
  (四)巧辩设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要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技巧3、提问语言要明确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成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如:教学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20÷5”老师提问:“20是什么数?”学生回答可以是:“20是个两位数”、“20是个大于19的数”、“20是个偶数等等。原因就在于提问含糊不清。若老师问:“20在这个除法算式中,我们称它是什么数?”学生就不难做出正确的答案。
  课堂上通过设置有效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发展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认知结构的进一步深化,从而得到思想的升华,发现、提升数学的美,从课堂学习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享受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