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文章是改出来的——和同学们谈作文修改
【作者】 胡 春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高楼镇中心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在学习生活中,同学们老觉得作文修改是很头疼的事:不知从什么地方下手,又该怎样修改等等。这里,我就以《小足球赛》为例,进行作文修改分析指导。
《小足球赛》是一篇老教材,可以说是一篇比较经典的文章了。如,最初是全日制统编教材第八册选入,标题为《小球门手》。后来,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老师在编写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八册课文时,根据《小球门手》一文,经过精心修改最后定名为《小足球赛》。现在,《小足球赛》也被语文出版社编辑的A版教材第六册选编为22课。现分析比较如下:
一、题目修改
《小足球赛》重点在于“赛”字上,属于记事性的文章题目。《小球门手》则落脚到“手”上,是属于记人性的文章题目。为什么说改成《小足球赛》好呢?第一,我们先仔细观察油画,再分析,就会得出结论;画面上正在进行的是一场紧张的足球比赛;第二,从课文内容来看:课文既从正面(守门员),又从侧面(观众)来描写了球赛的精彩。
正是这样,所以,我们才说标题的修改是很重要的,它能训练我们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
二、词句修改
试以第一段为例分析如下:
这块空地真是赛足球的好地方。放学以后,孩子们又来到这儿。他们分成两拨儿,用书包和帽子堆起来做球门,就拉开阵势赛起来。小弟弟小妹妹被吸引来了,路过的大哥子叔叔也坐到场边,欣赏这场球赛。
——《小足球赛》语文版A版第六册22课
分析:(1)“一群孩子又相约来到这儿。”——“一群”既包括了观众,又包括了队员。队员们可以说“相约”,而观众则不可以说“相约”的。因而,编辑老师把“一群”、“相约”删去了。(2)“他们分好拨儿。”——“拨儿”,在这儿是指“数量单位”的意思。“分好拨儿”记叙不确定,即可能是“两拨儿”,也可能理解成“三拨儿、四拨儿……”。所以,容易影响同学们的理解。于是,教材编辑老师便把它修改成为“分成两拨儿”。(3)“用书包、帽子当球门”。 教材编辑老师对这句话作了较大的修改。添加上了“堆起来做”着这几个字。一个“堆”字,便传神地描写出了队员们是怎样把“书包、帽子”拿来做球门的。“用”换成“把”,“、”改为“和”,这样一修改,就使句子更符合我们说话习惯了。所以,读起来也更流畅自然;(4)“住在附近的”“连从这儿”“也不由自主地”等,这些词语的修改同学们比教好理解。“小弟弟、小妹妹”自然不会住得远,是附近的。“路过”一词就含有“连从这儿”的意思。所以,它们是重复,编辑老师也把它们删去了。通读全段,我们就一定会觉得改后的课文更加简洁、准确、传神,读起来也更加朗朗上口。
三、篇章修改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只有比较才会有鉴别”。《小足球赛》与《小球门手》相比较,前者更有条理性,易于同学们学习。一场球赛,是由运动员和观众两部分构成的。所以,教材编辑老师在调整修改文章结构时,特别注意了这么一点:由队员到观众。(1)写守门员部分。教材编辑老师把《小球门手》中的二、三段合为一大段,使这一段中心更明确——表现二位守门员天真可爱、终于职守、富有拼搏精神。(2)写观众部分。编辑老师按小观众到大观众的顺序,把《小球门手》的第四段分成了二个自然段,也即是《小足球赛》中第三第四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写大个子叔叔依然没有变化,单独成段。
总之,作文的修改,方法步骤是重要的,它是我们修改作文的一根拐杖,而长期坚持运用,认真修改,则又是我们修改作文的另一根拐杖。
《小足球赛》是一篇老教材,可以说是一篇比较经典的文章了。如,最初是全日制统编教材第八册选入,标题为《小球门手》。后来,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老师在编写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八册课文时,根据《小球门手》一文,经过精心修改最后定名为《小足球赛》。现在,《小足球赛》也被语文出版社编辑的A版教材第六册选编为22课。现分析比较如下:
一、题目修改
《小足球赛》重点在于“赛”字上,属于记事性的文章题目。《小球门手》则落脚到“手”上,是属于记人性的文章题目。为什么说改成《小足球赛》好呢?第一,我们先仔细观察油画,再分析,就会得出结论;画面上正在进行的是一场紧张的足球比赛;第二,从课文内容来看:课文既从正面(守门员),又从侧面(观众)来描写了球赛的精彩。
正是这样,所以,我们才说标题的修改是很重要的,它能训练我们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
二、词句修改
试以第一段为例分析如下:
这块空地真是赛足球的好地方。放学以后,孩子们又来到这儿。他们分成两拨儿,用书包和帽子堆起来做球门,就拉开阵势赛起来。小弟弟小妹妹被吸引来了,路过的大哥子叔叔也坐到场边,欣赏这场球赛。
——《小足球赛》语文版A版第六册22课
分析:(1)“一群孩子又相约来到这儿。”——“一群”既包括了观众,又包括了队员。队员们可以说“相约”,而观众则不可以说“相约”的。因而,编辑老师把“一群”、“相约”删去了。(2)“他们分好拨儿。”——“拨儿”,在这儿是指“数量单位”的意思。“分好拨儿”记叙不确定,即可能是“两拨儿”,也可能理解成“三拨儿、四拨儿……”。所以,容易影响同学们的理解。于是,教材编辑老师便把它修改成为“分成两拨儿”。(3)“用书包、帽子当球门”。 教材编辑老师对这句话作了较大的修改。添加上了“堆起来做”着这几个字。一个“堆”字,便传神地描写出了队员们是怎样把“书包、帽子”拿来做球门的。“用”换成“把”,“、”改为“和”,这样一修改,就使句子更符合我们说话习惯了。所以,读起来也更流畅自然;(4)“住在附近的”“连从这儿”“也不由自主地”等,这些词语的修改同学们比教好理解。“小弟弟、小妹妹”自然不会住得远,是附近的。“路过”一词就含有“连从这儿”的意思。所以,它们是重复,编辑老师也把它们删去了。通读全段,我们就一定会觉得改后的课文更加简洁、准确、传神,读起来也更加朗朗上口。
三、篇章修改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只有比较才会有鉴别”。《小足球赛》与《小球门手》相比较,前者更有条理性,易于同学们学习。一场球赛,是由运动员和观众两部分构成的。所以,教材编辑老师在调整修改文章结构时,特别注意了这么一点:由队员到观众。(1)写守门员部分。教材编辑老师把《小球门手》中的二、三段合为一大段,使这一段中心更明确——表现二位守门员天真可爱、终于职守、富有拼搏精神。(2)写观众部分。编辑老师按小观众到大观众的顺序,把《小球门手》的第四段分成了二个自然段,也即是《小足球赛》中第三第四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写大个子叔叔依然没有变化,单独成段。
总之,作文的修改,方法步骤是重要的,它是我们修改作文的一根拐杖,而长期坚持运用,认真修改,则又是我们修改作文的另一根拐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