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作者】 朱晓兰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小院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数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数学的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除了强调智力因素外,也不能忽视动机、意志、性格、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始终发挥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和强化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作用。
   1、动机与数学学习
  任何人的学习,总是受到一定的学习动机的支配。动机是激励人们去行动的内部动力。在数学学习上,不论是内在动机,还是外加的激励,都具有激励学习数学的力量。因此,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是十分重要的。
  (1)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树立远大理想。
  数学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每个人必备的知识,是学习各种专业知识的重要基础及工具;数学可以训练、发展人的思维;数学方法是探索、发现问题的主要方法。数学学习将服务于未来社会生活、生产、科研的需要。学生意识到了数学的社会意义,便会产生远大理想,它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远大理想和具体目标结合起来,就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动力,促使学生自觉地、持久地保持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介绍数学史,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豪情。
  课堂教学之外,教师给学生介绍点数学史,可以重视数学发展的进程和数学的形象,使学生从中吸取力量,得到教益。当学生了解到数学在过去曾有着光辉的成就,当前许多情况表明在数学领域中将有无限美好的希望时,就能激发学习数学的动机,产生一种崇高的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当学生读到教学家们的生平经历和光辉成就以及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坚强的毅力时,就会产生一种崇敬感,激发为数学拼搏的豪情。
   (3)适当开展学习竞赛。
  学习竞赛的实质是竞争,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是增强教学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因为在学习竞赛中通过成功与失败的刺激,不仅有助于学生发现自我、提高自我、实现自我,甚至超越自我的需要,而且通过相互竞争,学生的自尊、声誉、成就的需要更为积极、活跃,学习的主动性与克服困难的毅力也随之增强,所以在学习竞赛中,多数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明显提高。不过,在学习竞赛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胜不骄、败不馁”。
  自我竞赛即学生用自己今天的成绩与昨天比较,这也是增强学习动机、激励学习者积极学习的一种方式。
  2、意志与学习
  数学学习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工作,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如教学知识抽象,教学论上的严谨,数学问题的灵活多变,解题思路的曲折等。意志坚强的学生就会战胜困难,从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意志薄弱的同学常常缺乏信心,半途而废,只能尝失败的苦果,更加打击了自信心。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和自信心,是克服困难的基本要求。
  奢名的教育家波利亚说:“困难和问题属于同一概念,没有困难也就没有问题了。”应训练学生在克服困难中磨炼意志,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另外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意志,一是要培养对数学的情感。那些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都是热爱数学的,对数学的情感构成他们意志力量的源泉,他们不怕难题,并以难为乐,为了解难题,常常冥思苦想,忘乎所以。的确,情感是意志的推动力量。
  3、性格与数学学习
    一个人的性格,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数学学习的失败。有许多学生如是说:“我也想学可就是沉不下心、坐不住、吃不了苦而学无所成。”前苏联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所谓培养一个人,就是培养一个人的性格。”学习数学可以优化人的性格,而优良的性格,有助于数学学习。
  (1)利用数学特点,培养优良性格。
  “一个学者可能意志薄弱,工作潜能差,易疲劳,但在数学活动中却能显示出完全不同的品质:高度的组织力,坚持性和有工作潜能。”由于数学自身的特点,学习数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认真踏实、耐心细致、沉着冷静、勇于探索、独立思考、果断机智、思维严密等优良性格。
   (2)优化性格品质,促进数学学习。
   许多性格品质,其中主要有勤奋、自律、自信、谦逊、耐心、细致、认真、独立性、目的明确、坚持不懈、探索、创新、求实以及稳定的理智感,对数学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
   数学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的。优良的性格对数学学习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端正学习态度、协调各种动机、稳定学习情绪、提高心智水平,提高自我意识水平;分配学习时间和精力,正确对待学习成绩;耐心细致的观察,持久的注意,艰苦的记忆,苦思冥想的探索。
    (3)改变与学习不相适应的性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在数学中,要注意改变与学习不相适应的性格,发扬与学习相适应的性格。例如:一个不诚实的学生,在数学习过程中往往不求真知灼见,遇事只求过关,不求甚解,只求混过考试关或搏取人们的赞许;一个粗心的学生,常常将一些细节忽略,不仔细读书,知识掌握不牢靠;一个自满的学生,常常沾沾自喜于自己的点滴所得,不易察觉自身的不足,常常低标准要求自己;一个时常偷懒的学生,学习总希望一蹴而就,总奢望不出力就得到结果,往往抄袭他人作业等等。这些都是与数学学习不适应的性格,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性格的行为、态度特征方面进行分析,弄清后果,及早加以改变,逐步形成有助于数学学习的性格特征。
     (4)形成符合自己个性的学习方法。
  通常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要了解自己在认识能力方面擅长什么,有针对性的在学习和方法上加以改进,以求提高学习的效率。
  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他们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经验,以形成适应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
  4、兴趣与数学学习 :
  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培养学习兴趣比分数更重要。一项研究通过对学生的素质(智商、推理能力、数学兴趣度)与学习成绩资料的综合比较发现:学生数学考试成绩指标区分的学生群体在非智力因素的数学学习兴趣度上有明显的差异性,分析说明了数学学习兴趣与学习态度显现出显著相关。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兴趣因素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进发出数学学习的热情。 
  (1)教学中探讨新、奇、趣、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基说:“惊讶感情——是寻求知识的源泉。”学生惊讶之余,便产生了求知的兴趣。
  例:在将小数化为分数的学习中,提出一个问题:
   0.9二1
  学生感到新奇,便急于想知道是怎么来的,又如,在学习对数函数时,有道奇怪的问题:
  求证:2>3
  学生感到惊奇,纷纷探究:问题出在哪儿?
  (2)体验成功快乐,发现学习兴趣。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地取得成功,会带来内心无比快乐与自豪的感觉,从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亲切感,这有助于激发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
  (3)理论联系实际,产生学习兴趣。
  结合所学的内容,联系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用数学知识,解决无盖图形容器容积的最值问题;用数学思想,解释换彩游戏中的中奖率问题等等。只要老师引导学生擅于将学到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他们将看到数学在广阔的现实生活中所闪现的巨大价值,并以此来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5、情感与数学学习
  人的情感是在数学活动中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数学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数学创造性活动的喜悦,从紧张的数学智力活动中得到满足感,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得到的情感享受,能提高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调动他学习数学的力量。有了良好的情感,就会感到数学学习是十分有趣的,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即使在学习上遇到难题,也会通过情感调动智力因素和唤起非智力因素中的动机、意志、性格、兴趣,促使问题得以解决。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过程中,老师应做到优化学生数学学习的外部环境,激活学生内部机制,调整学生的素质结构,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好以上几点,不仅可促进学生的智力水平、能力水平,而且还可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