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生物新课标特点与学生能力培养理念
【作者】 阿迪拉·吾甫尔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学应倡导新理念,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应该首先理解生物学,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显著特点,这决定了培养学生素质各方面能力的重要方法。教育的目的不仅局限于传授学生知识、掌握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本文从高中生物新课标的特点入手,从几个方面谈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物;新课标;特点;更新理念
一、新课标具有以下特点
1、充分体现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
高中生物课标把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作为高中生物教育的核心任务。因此,在目标设置上,强调基本知识、正面而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基本能力的达成,并把目标要求和内容标准结合起来,使目标达成更具操作性;在内容标准中,注重选择生物科学领域中和人们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基础内容;在课程结构上,高中生物课程由3个必修模块和3个选修模块构成,结果灵活,从而在注重基础性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机会,有利于学生的多样化发展。
2、适当反映时代特点和生物科学的进步
高中课标注重生物课程的发展性,使之既能反应生物科学经典和核心内容,又能反应现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
3、重新设定课程中理论和实践的平衡
生物科学不仅是一个理论体系,而且更重要的是一个科学过程。因此,高中课标特别注重生物课程学习中的实践过程,更加重视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的开展。在内容标准中,针对每个具体主题都提供了2个以上的活动建议。在课程结构中,还专门把偏重于动手实验的生物技术实践作为一个独立的选修模块。
4、重新设定课程中科学与技术的平衡
在处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关系时,更加注重生物科学和技术的联系。在目标设定时,强调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正确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在课程结构上,还设置了生物技术实践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两个选修模块,有关生物技术的内容明显加强。
5、重视学习方式的改变
高中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并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参考案例和评价建议。鼓励教材开发者和教师在编写教材和教学过程中,采取措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6、充分考虑标准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课程内容的表述较为概况,因而具有一定的弹性。高中课标在设计生物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时,注意了普遍性和低成本。为了适应不同学校的办学条件,既安排了技术含量较高的实验,有安排了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实践活动。
二、立足新课标特点,必须更新能力培养理念
1、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物实验对于生物课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除了做书上已有的实验外,尽量再增加一些对本节知识传授有帮助的实验,让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来,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或亲身经历实验活动,能比较容易的接受知识,逐步改变记、背、练的学习方式。此外,在学生的课外作业中,给学生实验任务。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都尽量和身边的生物相贴近,都尽量让学生亲自动手,拉进了生物教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在生活实际和原有的认识水平上再次挖掘学生自身的资源来认识生物,感受生命现象及其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注重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
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如果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保持持久,他就一定能学好这门课程,在教学中运用了一些手段,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对生物浓厚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老师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并通过积极的探究解决问题。通过科学探究,可以使学生在获得生物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的能力。在探究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深入研究教材,提炼教学内容中某些方法要素,并且在教学实验设计中予以渗透,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科学方法的运用,如对生物现象进行分类,提出有关的假象,设计实验和控制条件进行探究等。让学生真正学会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4、注重培养学生敢于质疑
一位学者曾说过:中国的教育是把有问题的学生教的没问题。美国的教育是把没问题的学生教的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教师唯恐制定的教学任务完成不了,从而扼制了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往往不给思考时间或给的很少。教师总是千方百计将学生的回答引到预先设置的轨道上来。所以一位有识之人说过: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师是真正的主角,好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群众演员。为了避免再犯传统教学的错误,在教学中,不要刻意去完成当堂的教学任务,而要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敢于提问,只要经过思考提出的问题就是好问题。课堂要看谁提得问题多、看谁提得问题质量高。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会明显提高。
总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职责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的水平上,应在新教材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他们将来走上社会大有好处。
关键词:高中生物;新课标;特点;更新理念
一、新课标具有以下特点
1、充分体现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
高中生物课标把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作为高中生物教育的核心任务。因此,在目标设置上,强调基本知识、正面而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基本能力的达成,并把目标要求和内容标准结合起来,使目标达成更具操作性;在内容标准中,注重选择生物科学领域中和人们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基础内容;在课程结构上,高中生物课程由3个必修模块和3个选修模块构成,结果灵活,从而在注重基础性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机会,有利于学生的多样化发展。
2、适当反映时代特点和生物科学的进步
高中课标注重生物课程的发展性,使之既能反应生物科学经典和核心内容,又能反应现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
3、重新设定课程中理论和实践的平衡
生物科学不仅是一个理论体系,而且更重要的是一个科学过程。因此,高中课标特别注重生物课程学习中的实践过程,更加重视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的开展。在内容标准中,针对每个具体主题都提供了2个以上的活动建议。在课程结构中,还专门把偏重于动手实验的生物技术实践作为一个独立的选修模块。
4、重新设定课程中科学与技术的平衡
在处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关系时,更加注重生物科学和技术的联系。在目标设定时,强调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正确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在课程结构上,还设置了生物技术实践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两个选修模块,有关生物技术的内容明显加强。
5、重视学习方式的改变
高中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并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参考案例和评价建议。鼓励教材开发者和教师在编写教材和教学过程中,采取措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6、充分考虑标准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课程内容的表述较为概况,因而具有一定的弹性。高中课标在设计生物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时,注意了普遍性和低成本。为了适应不同学校的办学条件,既安排了技术含量较高的实验,有安排了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实践活动。
二、立足新课标特点,必须更新能力培养理念
1、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物实验对于生物课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除了做书上已有的实验外,尽量再增加一些对本节知识传授有帮助的实验,让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来,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或亲身经历实验活动,能比较容易的接受知识,逐步改变记、背、练的学习方式。此外,在学生的课外作业中,给学生实验任务。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都尽量和身边的生物相贴近,都尽量让学生亲自动手,拉进了生物教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在生活实际和原有的认识水平上再次挖掘学生自身的资源来认识生物,感受生命现象及其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注重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
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如果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保持持久,他就一定能学好这门课程,在教学中运用了一些手段,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对生物浓厚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老师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并通过积极的探究解决问题。通过科学探究,可以使学生在获得生物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的能力。在探究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深入研究教材,提炼教学内容中某些方法要素,并且在教学实验设计中予以渗透,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科学方法的运用,如对生物现象进行分类,提出有关的假象,设计实验和控制条件进行探究等。让学生真正学会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4、注重培养学生敢于质疑
一位学者曾说过:中国的教育是把有问题的学生教的没问题。美国的教育是把没问题的学生教的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教师唯恐制定的教学任务完成不了,从而扼制了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往往不给思考时间或给的很少。教师总是千方百计将学生的回答引到预先设置的轨道上来。所以一位有识之人说过: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师是真正的主角,好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群众演员。为了避免再犯传统教学的错误,在教学中,不要刻意去完成当堂的教学任务,而要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敢于提问,只要经过思考提出的问题就是好问题。课堂要看谁提得问题多、看谁提得问题质量高。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会明显提高。
总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职责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的水平上,应在新教材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他们将来走上社会大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