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新教育“每月一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作者】 周学词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人民路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一、什么是“每月一事”?
  就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节奏,每月开展一个主题活动,通过主题阅读、主题实践、成果展示与评价等方式,实施不同的主题内容,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公民意识,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二、开展“每月一事”的意义。
  新教育实验主张,要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到底哪些是学生一生最有用的东西?我们的答案是良好的习惯。习惯如何养成?我们的答案是从一件件小事开始做起。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习惯养成一般要经过21天的重复练习。所以,我们想到了用“每月一事”的办法来培养习惯。这样就形成了学校的主题月活动。通过不同年级的重复练习,螺旋式上升,经过六年的巩固,是完全可以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
  三、班级“每月一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今年7月,新教育年会在山东省诸城市顺利召开,在年度报告中,“每月一事”课程被朱永新教授称赞为新教育的一大特色,人民路小学鲁能校区的每月一事活动,被朱永新教授点名表扬,下面,我选取我们学校很有代表性的几个活动,让老师们感受孩子们在每月一事中的进步和成长。
  九月——分享假期成长快乐,实践作业个性张扬。
  九月,是新学年的开始,在2个月的假期里,孩子们一定会有很多难忘的,有趣的,甚至是难受的经历,每一段经历,其实都是孩子们成长路上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九月,我们开展了“多彩假期,我来展现”的活动,很多孩子分享了自己在暑假里有趣的见闻,很多孩子讲了自己去泰国,香港,美国,意大利旅游的见闻,大家听得津津有味。有的孩子讲述了自己回农村老家,和同伴们捉鱼,下田下地劳动的体会,还有的孩子则讲诉了自己暑期去看电影的感受,有一个孩子还用慢动作模仿《疯狂动物城》里面,那个外号“闪电”的树懒,盖章的情节,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我们还开展假期特色作业展评会,小朋友们的实践作业做得认真,有画画的,有写日记的,有做美工的,还有做小报,实践作业做得最棒的是熊睿弢,在两个月的假期里,弢弢跟着爸爸妈妈一边旅游,一边把见闻制作成一本精美的相册,并配上文字,很有纪念意义。
  十月——创新晨诵模式,培养卓越口才,提升数学素养。
  十一月,我们将开展“培养卓越口才”的活动,我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将这个活动贯穿在了整个学年,让这个活动不间断的在班上开展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在思考,做为一名数学老师,我必须要找到自己的一条道路,于是,我做了以下的一些尝试。
  1、数学儿歌,郎朗上口,易学易记,巩固新知。
  我结合书本上的学习内容,编制了一些数学儿歌,数学儿歌的诵读,不但巩固了新知,还激发了孩子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2、讲述数学家的故事,播下励志的种子。
  每一周,我的午读课,我就依照学号的顺序,请一个孩子来讲述数学家们的故事,华罗庚,高斯,笛卡尔,陈景瑞等等,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向孩子们诉说着这样一个真理,人类史上的每一次重大的发现,都离不开数学这个工具,学好数学,也就拥有了去探索新知,探索世界的工具和能力。
  3、每月一次数学辩论会,提升数学素养与口才。
  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我们将在晨诵课上进行一次数学辩论会,辩论的主题怎么来,就是根据孩子们在本月学习过程中,最感兴趣或者最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比如:乘法一定比加法简便吗?列竖式时,进位点和退位点不用写出来,岂不是更简便?除法竖式为什么安排在加减乘之后才学习?这一次次的辩论赛,让孩子们在争论中逐渐接近数学的本质,看看那些孩子,为了在辩论中占得上风,孩子们提前几天就会收集资料,查阅网页,寻找证据,孩子们的数学素养也在这样的体验和积累中得到提升。
  十二月——用爱唱响新教育,倾情舞动亲子情。
  因为1月面临期末考试,所以,12月的活动和1月的元旦活动一般会合并在一起实施,为让孩子们过一个有意义的元旦节,学校策划了“舞动亲子情,唱响新教育”的亲子展演活动,我班全体家庭都积极参与。尽管家庭众多,但每一次排练,爸爸妈妈们都调整好自己的休息时间,出勤整齐。为了让节目更有舞台效果,爸爸妈妈们在道具、服装上想尽了办法,特别是肖淳文妈妈从排练到服装的借还花费了不少心思。在12月31日的展演活动中,我们班的两个节目闪亮全场,变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周思贝、肖淳文、赵晟豪等多名同学表现出色。我们班的节目《平凡之路》获得了“最具完美表演奖”。
  特别要表扬的是赵晟豪同学,因父母长期不和而吵架,爸爸在他眼里就是一混蛋。他也变得叛逆、暴躁、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大吼大叫,甚至拳脚相加。怎么转化这个孩子呢,我想了很久,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在学校“感恩”主题的亲子文艺表演活动时,我特别邀请豪豪父母与孩子一起表演。父母和孩子一起排练节目,家庭生活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因为这个忙于工作而极少陪伴孩子的爸爸,发现陪伴孩子成长,与工作一样幸福。他乐此不疲地参与到亲子活动中,参与到学校“每月一事”的教育生活中,成了班级的榜样爸爸。在表演时,父子俩二重唱《敢问路在何方》得到全校师生最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
  没想到,“每月一事”的活动,就在这个时候开出了一朵红花,这个活动居然成为了豪豪人生的转折点,他开始崇拜爸爸,亲近爸爸,在班级生活中也变得开朗、自信、合群……他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在不断养成,而坏习惯在“每月一事”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得到矫正。
  有一天,我收到豪豪爸爸发来的短信:“周老师,我非常感谢您,是您还给我一个可爱的孩子,是小脚丫班级给了孩子一个幸福温暖的家。
  一月——精心打磨生命叙事剧,角色自居体验成长。
  一月,我们结合过年这个节气,开展了生命叙事剧的展演活动。
  生命叙事剧是我们新教育课程内容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因为生命叙事剧融合了音乐,舞蹈,美工,语言等多方面的元素,所以,它一直是孩子们非常喜欢参与的一个课题和项目。这个生命叙事剧的最终出炉,前后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海选童话,孕育剧本。                                   (下转第72页)
(上接第28页)
  2、共读童话,编写剧本。
  3、因材施教,角色自居。
  稿子写完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角色,那么,选取什么人来扮演什么角色,这是需要老师们仔细考虑的问题,我想,生命叙事剧不是纯粹为了表演,关键是在表演中,这个孩子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和教育,在活生生的经历中,书写自己生命成长的故事。所以,每一个角色的确定,我都是有针对性的,比如,我们班的刘雨汐同学,成绩一直很好,但是,这个孩子很不自信,遇到困难总是退缩,遇到数学难题也依赖家长,在课间与同学发生摩擦,受了一点小委屈,就哭鼻子,我想,这次童话剧的表演,就让刘雨汐来扮演小青虫吧,让她融入角色,感受小青虫那份坚强和毅力,让她变得更加大气,更加阳光。其他角色的确定,也是有的放矢,以促进孩子的成长为第一原则。
  4、资源整合,排练打磨。
  生命叙事剧的编排,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庞大、系统的工程。第四周的家长会上,我们确定了以下几个工作组。
  导演组——负责引导孩子进行具体的排练。
  美工道具组——负责孩子们衣服的制作,购买和美化。
  音乐制作组——负责背景音乐的选择,剪辑和对白的录音。
  后勤保障组——负责每天排练的时间通知以及茶水的供应。
  5、体验过程,师生成长。
  参加这样的活动,孩子们得到的锻炼价值是不可估量的,记得以前的刘雨汐,下课时,她经常一个人坐在座位上,不和大家玩耍。看看现在的刘雨汐,课间的时候,她常常钻在人堆里,满脸阳光的笑容,她们几个小伙伴跳着,说着,笑着,而这样的变化,正是我们新教育提倡的理念——在活动中关注新生命的成长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