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中职“理实身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作者】 李文柱 张艳辉 田 峰

【机构】 (衡水科技工程学校 河北衡水)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面对当前中职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教学困境,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构建新的适应当前中职学生身心成长需要的“理实身心一体化”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在中职教学实践中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教学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范式。
  Abstract:Facing the current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learning, teachers teaching the teaching difficulty, need to change education idea, build new to satisfy the needs of the current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body and mind growth "rais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integration" teaching mode. The teaching mode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teaching practice has been a very significant teaching effect, is a kind of teaching paradigm to be promoted.
  关 键 词:中职教学;理实身心一体化;唤醒学生;全身心体验教学法;
  Keyword: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eaching; physical and mental integration; wake up students; whole body experience teaching method;
  一、当前中职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职教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此理念指导下,许多中职学校都进行了积极探索,教学从以往单一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开始转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并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然而,中职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局面依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中职教学质量也没有大的提升。造成当前中职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中职学生素质日趋低层次化,中职教育教学难度越来越大。由于近年来大学及高职扩招,普高升温,导致中职招生日益困难。中职招生日趋无门槛化,生源素质日趋降低。这些中职学生大多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困生,不良学习生活习惯较为突出,致使中职教育教学难度越来越大。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约五分之一的儿童和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而中职生中42.8%的人有心理与行为问题。
  2、社会对中职学生存在严重的误判,中职学校陷入“技能至上”误区。当前人们普遍(实则错误地)认为中职生既然上不了大学,不愿学文化知识,就学点技能,以便将来容易找工作。其实这是对中职学生严重的误判。调查表明:当前中职学生内心最需要的不是人们想当然认为的知识技能,而是自信、理解、爱、信任、朋友、关心支持、尊重,知识技能仅仅排在他们需要的九个选项的最末位。[1]由于对教育对象的误判,对教育对象的心理需求及成长规律了解不够,加之对中职教育的理解偏差,不少中职学校患上了“技能至上”的教育近视症。把职业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就业教育、技能教育,技能培训,把职业能力狭隘地理解为单纯的专业技能甚或动手能力;重视技能实训教学,轻视非技能教学,把学生当做就业工具来培养;从过去的唯知识论,走向狭隘的唯技能论、唯就业论。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和心灵成长需要,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与职业素养的有效培养。一些学校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类德育课程不是缺失就是形同虚设。使得中职教学逐渐偏离了教育的本质,偏离了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职教目标。
  3、相较于大中小学教师,中职教师的待遇较低、职业声誉较差、成就感不强,厌教情绪日益严重。由于近年来中职教育教学管理难度加大,学生家长及校方协调配合不力,面对众多的学困生,尽管中职教师费力不少,但难以取得预期的成绩;再加上学校管理不善、招生压力、偏颇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等问题困扰,导致许多教师进取心受挫,积极性不高,创新意识不强,工作应付,倦怠厌教情绪日甚。
  4、“理实一体化”教学有待于改进完善。当前,许多中职学校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还在探索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联系还不很紧密,大多停留在两张皮状态,没有形成合力。“理实一体化”更多的停留在实训老师单向的传授知识和技能训练,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心智成长、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学生厌学、旷课、组织自律性差等问题依然严重,极端恶性事件时有发生。而且在一些中职学校呈现出随着学生年级增长其人文道德素养日趋下降的情况。另外,从就业方面来看,虽然许多中职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但由于没有良好的人文、职业素养,大多就业质量不高,职业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发展性较差,收入低微,发展前景黯淡,职业成就感、荣誉感和社会声誉依然很低。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目的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健康完整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换言之,教育就是发现并满足学生内在成长的需求,就是协助学生生命成长。因材施教,因需施教,了解、尊重、满足中职学生成长的需要,是促进中职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以“学生的成长需要”为导向来思考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模式、内容及其方法,促进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当前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我们创新性提出了“理实身心一体化”教学模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理实身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含义与理论架构
  1、“理实身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含义 
  理实身心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基于“以人为本、德育当先、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和“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职教目标,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知识、技能和心灵健康成长教育相互结合、融为一体,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心灵共同成长,德技并举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是在吸收借鉴“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的基础上,对其进一步的丰富、完善、延展与提升。它以当前中职学生的身心成长需求为导向,以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为依据,以促进中职学生身心和谐健康成长为目标,以爱和规则为核心,以接纳、尊重、欣赏、激励中职学生为教育原则,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潜能,点燃学生激情,改善学生学习和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人文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2、“理实身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架构(见下图)
  

 

 

 

 

 


  理实身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目标是成就学生,即促进学生完整成长——知识、技能、身心和谐成长,提升学生整体能力——专业技能与通用能力,促进学生优质就业——可持续性的品质就业、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它把学生个人的成才目标与学校的教育目标有机地统一了起来。强调通过教学改善学生学习、心理品质,促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个性特长都尽可能获得全面发展。简言之,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心灵成长三位一体,共同成长。
  理实身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现实依据,一是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身心状况以及其内在的成长需要,二是中职教育的“能力为本、就业导向”培养目标。当前的中职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大都是“学困生”,早期的家庭教育及学校应试教育模式使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极大打击。他们往往被人们贴上“次等生、低等生、朽木生、问题生”等一系列负向标签。而他们内心则渴望被尊重、被理解、被肯定、被赏识,被鼓励。因此,重新认识中职学生,了解他们内心成长的渴望和需要,把他们的缺点当特点,用爱和智慧唤醒他们被尘封的心灵,唤醒他们心中的梦想和对成功的渴望,唤醒他们内在的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立、自治和创新的潜能,是我们当前中职教育的重要任务。这也正是理实身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目的之一。
  理实身心一体化教学模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能力冰山理论”、“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2]、“夸美纽斯感官教育理论”“学习金字塔理论[3]”、“多元智能理论”等理论为依据,是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进一步的丰富、完善与提升。它强调既要重视学生“能力冰山”水面以上的“知识、技能”部分的学习,更要重视学生“能力冰山”水面下的个人心智和心灵成长教育。正如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提到的“道德教育是各科教学的共同的和首要的目的”,“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同一的”。
  理实身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本质是发现、尊重、激励与成就学生,其核心是爱与规则教育。所以在教育方式上要遵循接纳、尊重、欣赏、激励、约束的教育原则,采取尊重教育、赏识教育、激励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规则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多种教育方式。给他们注入积极的基因,唤醒其尘封的心灵,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健康成长。
  理实身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理实身心一体化”教学模式具体体现为教学目标一体化(即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思想情感或心灵成长目标三位一体)、教学内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叉融合,知识、技能与学生心理思想道德教育相融合)一体化、教学案一体化、教学组织(方法手段: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实训与实践)一体化和教学考核(分类别多模块多元考核体系)一体化。换言之,在教学中,把学生的心理情感、职业道德素养与知识、技能水平培养纳入到整个课程教学中,既注重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又重视学生情感的熏陶与价值观的提升,以及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理实身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操作方法:该教学模式在整合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启发诱思法、行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将六大解放理论、学习金字塔等理论在教学中具体化、实践化,提炼为“全身心体验教学法”,即充分利用中职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让他们有序地动起来,在全身心体验中去学习,去体验,去操作,去思考,去感悟。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通过为学生提供视、听、做等各种学习资源,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调动全身各种感官去学习——用耳听,动口去说,动手去做,动脑去思考,还要引导学生动身,从座位上起来,去感受、去演练、去实践;最后,还要触动学生心灵,让学生动心,使其在精神、心灵上有所感悟,有所启迪。也就是通过“看、听、思、说、做、练、悟”七种方式或途径,引导学生全方位地“动”起来,使学生在思维、情感、动作等方面全身心地自主参与教学活动,体验知识技能的产生过程,认识到所学的知识技能与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是紧密相连的,有效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学习信心,满足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学习愉悦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从而达到使学生将知识牢记于脑,把技能熟练于手,将做人做事的道理铭刻于心的效果。
  三、“理实身心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理实身心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在《Flash动画制作教程》中的《遮罩动画》一节,我们按照“理实身心一体化”教学模式设计了教学主题《母亲节贺卡制作——献给妈妈的爱》,教学过程如下:
  首先,创设情景,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同时把一些母亲图片和母亲节贺卡用课件播放出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激之情。第二步,置疑设问:上述母亲节贺卡是如何设计出来的?这样就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为下一步的新知学习打下铺垫。第三步,导入新知,教师对该节课的新内容进行简要讲解,并操作示范。第四步,布置学习任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学习的知识,亲自动手为自己的母亲设计一张母亲节感恩贺卡。第五步,作品展示,激励评价,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播放部分学生设计的母亲节贺卡,同时,组织学生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然后用打印机为同学们打印出他们设计的母亲节贺卡。第六步:课后作业、情感升华。要求学生把自己设计的《感恩母亲节贺卡》带回家送给母亲,感受母亲的爱与喜悦,回来分享。回来后,许多学生激动地说:这是我第一次送给妈妈节日礼物,妈妈非常高兴,还激动地流了眼泪,说我长大了。那一刻,我突然感觉到妈妈多年来的辛苦和对我的无私的疼爱,也为自己不懂事让妈妈生气而倍感内疚。学生们说,他们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毕业后好好工作,报答爸妈的养育之恩。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母爱为切入点,运用理论实身心一体化教学模式将感恩教育贯穿在专业教育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顺利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还使学生体验到了母爱的伟大,并对学习和未来生活产生了热爱之情,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取得了既教书又育人的良好效果。
  (二)“理实身心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市场营销课程中的运用
  在市场营销课程《营销观念》知识点教学中,我们根据河北保定“油条哥”刘洪安事迹编撰了教学案例《小油条里炸出大观念》,并以之为主题按照“理实身心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教学过程大体如下:
  首先,通过图片和视频导入一个有趣的生活化案例——“河北保定良心油条哥刘红安,炸油条不用复炸油,重健康、讲诚信、重环保、热心公益的故事”,引起学生兴趣;再通过教师的置疑设问、启发诱思,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分析讨论案例中设置的多个问题,并自主学习探究、挖掘提炼出案例中隐含的与营销观念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用易懂易记的“11581学习提纲链”梳理本课知识脉络,加深理解。最后,通过上街调查本地“油条哥”的课业练习,对所学知识予以内化、巩固和提高。课后学生普遍反映:本节课通过“油条哥”案例和“11581知识链”的学习,从“1根小小的油条”深刻领会了现代营销观念和营销的本质,认识到学营销,就是学做人、学做事,就是帮助别人,实现自我,快乐大家。
  本节课教学从一个看似简单的小油条案例中,“炸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炸出”了“油条哥”的营销观念;“炸出”了学生对营销的正确认知和兴趣;“炸出”了学生未来创业就业的理念,为学生未来的创业就业梦想大厦“砸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石。同学们表示要以油条哥为榜样,勤奋学习,将现代营销观深深镌刻在自己的脑海中,去追逐自己的创业就业梦想。
  (三)“理实身心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数控实训课程中的运用
  在数控专业《轴类零件加工》知识点教学中,我们采用“理实身心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加工国际象棋中的“象”棋子,让学生掌握轴类零件加工的方法技巧并深刻体会爱及工匠精神的实质内涵。教学过程大致如下:
  第一步,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国际象棋比赛现场,将画面定格在棋子上面,激发学生兴趣。第二步,教师进一步展示国际象棋中“象”棋子零件实体和图样,给学生直观的认识。告知学生今天的任务是制作国际象棋中的“象”棋子,做为学习成果送给父母,从而引发学生兴趣。第三步,由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如何完成如此复杂的轮廓并保证精度。引导学生意识到——首先,在精神层面要将自己对父母的爱融入到工作中,将作品当做艺术品对待,要有认真、细心、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其次从技术层面要注意公差尺寸保证以及表面粗糙度的保证,然后,在操作时候要求稳、准、静。第四步实训,学生自己独立加工,教师给予指导。第五步,将学生所做零件逐一检验,给出成绩,并让学生自我剖析实训中的得失,以及自己通过实训,对于爱、工作态度和工匠精神的理解。教师点评,并授予多位同学爱心奖、最佳艺术奖和最优质量奖等奖项;对于零件不太合格的同学,教师帮助分析原因并指导学生进行再加工完善。最后,让学生将制作的“象”棋子做为学习成果和礼物送给父母。
  本节课,从一个任务入手,通过实训操作,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轴类零件加工的方法技巧,而且使学生明白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心脑身手合一的熟练操作技能,才能做出合格的零件。最终达到了将爱和感恩教育、工匠精神内化于心,熟练技能外化于行的教学目的。以此方法,我们组织学生完成了整套的国际象棋。受到各方好评。
  以上三个教学设计分获2014、2015河北省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
  四、“理实身心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促进
  在教学研究过程中,我们对“理实身心一体化”教学模式不断总结改进,最终形成了较为稳定成型的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教学范式。在此基础上,我们向学校提出了在我校推广实施“理实身心一体化”教学模式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为平台、以课堂和实训车间为主渠道,以活动为支点,多方位全面渗透”的“理实身心一体化”教育教学体系的建议。同时,建议学校通过专业课、文化基础课教学,以及学生实习、实训活动,班会、社团活动,学习、参观考察,学校运动会、成人礼,节庆日、家校共建活动、校企活动、马拉松运动会,各类模范、标兵、先进人物评选学习等活动方式,将尊重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梦想教育、成功教育、激励教育、规则教育、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与青春期婚恋教育等有机地贯彻进去。将学生的道德培育和品质养成贯穿于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规范学生言行、培养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学校采纳了我们的建议,将“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和中心,并安排我们与教务、督导等相关科室制定了实施方案,在教师大会上做了讲解推广。
  经过两年的努力探索,我校营造了一个实施“理实身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良好教学研氛围,广大教师在学习、运用“理实身心一体化”教学模式过程中也不断成长,转变了以往消极、无奈、得过且过等倦怠应付思想,树立了“以爱和规则为核心,以接纳、尊重、欣赏、支持和激励为原则,以师生共同成长为目标的快乐教育教学理念”。正如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4]在“爱”的教育教学研究过程中,以往倦怠的教师忙碌了起来,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中,按照“理实身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求精心研究组织教学。慢慢地教师厌教的少了,学生厌学的少了,教学效果和师生快乐指数提高了。无数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取得了丰硕的教研成果,成为省内外有影响的名师、专业带头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我校顺利通过国家示范校验收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理实身心一体化”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研究成果受到了国家示范校验收专家评委们的高度评价。
  参考文献:
  [1] 李文柱.发现学生:中职教育大发展的新起点[J].职业技术教育2016(23):63-67.
  [2] 雷玲.教师要学陶行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7-68.
  [3] 学习金字塔.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
  [4]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160-160.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年度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中职“理实身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课题主持人:李文柱,课题编号:15080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文柱(1968— ),男,汉族,河北衡水人,衡水科技工程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职教育。张艳辉(1979— ),女,汉族,河北衡水人,衡水科技工程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职计算机教育。田峰(1980—),男,汉族,河北衡水人,衡水科技工程学校一级实习指导教师,研究方向:数控实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