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教育
【作者】 胥思勇
【机构】 四川省平昌县响滩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本文从深入挖掘教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立德树人;抓住重点句、段、篇的朗读训练来渗透德育,立德树人;创设情境,合作学习,立德树人;理论与实践结合,渗透德育教育,立德树人;通过写作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立德树人等方面,简要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德育渗透 立德树人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语文教师,要利用语文教学的阵地,突出教书育人,把德育渗透,立德树人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加强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激发学生积极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而使语文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立德树人教育呢?
一、深入挖掘教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立德树人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爱国主义元素。在《日月潭》、《黄山奇石》、《中国石》等教学中,突出我们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幅员辽阔;《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教学中,强化新世纪祖国崭新的社会新风尚;《英雄王二小》、《珍贵的教科书》等教学中,强调祖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时英勇反抗的民族精神……这一篇篇教材就是一个个德育教育的有机材料。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立德树人教育就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细化上下功夫,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受到洗礼,得到内化,品德得到提升。
二、抓住重点句、段、篇的朗读训练来渗透德育,立德树人
小学语文教材里有很多语句优美、内容生动的写景抒情的文章,它们真实描绘了自然和生活的场景,为小学生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绚丽灿烂的天地。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着重抓好重点语句、段落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感知语言文字的同时,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在作者创设的情境中展开合理想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的熏陶。如:教学《五彩池》(人教版第七册)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笔者认为可以运用三种不同的读法来领悟、渗透德育,立德树人:
(一)浏览法。要求学生迅速浏览一遍课文,找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在学习小组里读给同学们听。(二)默读法。要求学生用笔勾出说明“五彩池”美丽、奇特的语句,并在学习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订正,并要求学生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和比喻的句子,体会写池子与水的不同,每组选出一位同学作代表向老师朗读汇报。(三)朗读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五彩池奇异的景色,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感知、理解语言文字的同时,情绪受到强烈的感染,领略到“五彩池”变化多端、奇特的美景。充分发挥教材的德育和美育的功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三、创设情境,合作学习,立德树人
教学课文应该以与课文相适应的情感介绍资料,利用多媒体,模拟真实情境制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地方描述的情景是无法得到再现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巧妙利用多媒体音响效果和图画,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把它直观再现在学生的眼前,能有效地激发教师所期望的情感。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地球”图片,在品读“生态灾难”时,想象你看到的画面,再播放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的严重威胁时,配以灾难现场发出的声响……激发学生“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地球母亲”的情感,学生与课文的情感自然就达成了统一。这样就突出了教学与德育的统一,文道结合,立德树人。
四、理论与实践结合,渗透德育教育,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应该结合教学实际,广泛开展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渗透德育教育,立德树人。例如:利用清明节开展祭扫烈士墓活动,加强学生对革命历史的认识,坚定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立场,引导学生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刻苦学习,健康成长,努力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栋梁。活动时,要设计好活动主题、活动内容、参加人员、活动路线、活动过程,主要程序。激励全班同学以实际行动向革命烈士学习,以便更好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构建和谐校园。又如开展拔河比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开展诵读唐诗宋词比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精神;开展讲故事比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师,就应该把德育教育始终贯穿于这些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立德树人。
五、通过写作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立德树人
“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劝人改过。许多学生在日记中针砭假恶丑,赞扬真善美,这便起到了教人向善、爱美的作用。”所以,写作教学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要写好文章,不仅要有好的语言素质和写作技巧,更要有好的人品。作文命题要切合学生实际,使之有话可说,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教师应充分利用写作教学的德育功能,在写作文中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思想的形成,道德的提高,立德树人。
总之,我们要通过语文教学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功效,及时渗透;发现学生的潜能,把学生潜在的感性和理性的能力都挖掘出来、发挥出来,巧妙育人。把立德树人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润物无声,让学生在接受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体会作品的内在,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达到文道统一目的,既教书又育人。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高桂峰,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
杨桂英,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中外交流》,2015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德育渗透 立德树人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语文教师,要利用语文教学的阵地,突出教书育人,把德育渗透,立德树人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加强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激发学生积极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而使语文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立德树人教育呢?
一、深入挖掘教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立德树人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爱国主义元素。在《日月潭》、《黄山奇石》、《中国石》等教学中,突出我们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幅员辽阔;《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教学中,强化新世纪祖国崭新的社会新风尚;《英雄王二小》、《珍贵的教科书》等教学中,强调祖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时英勇反抗的民族精神……这一篇篇教材就是一个个德育教育的有机材料。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立德树人教育就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细化上下功夫,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受到洗礼,得到内化,品德得到提升。
二、抓住重点句、段、篇的朗读训练来渗透德育,立德树人
小学语文教材里有很多语句优美、内容生动的写景抒情的文章,它们真实描绘了自然和生活的场景,为小学生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绚丽灿烂的天地。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着重抓好重点语句、段落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感知语言文字的同时,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在作者创设的情境中展开合理想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的熏陶。如:教学《五彩池》(人教版第七册)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笔者认为可以运用三种不同的读法来领悟、渗透德育,立德树人:
(一)浏览法。要求学生迅速浏览一遍课文,找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在学习小组里读给同学们听。(二)默读法。要求学生用笔勾出说明“五彩池”美丽、奇特的语句,并在学习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订正,并要求学生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和比喻的句子,体会写池子与水的不同,每组选出一位同学作代表向老师朗读汇报。(三)朗读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五彩池奇异的景色,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感知、理解语言文字的同时,情绪受到强烈的感染,领略到“五彩池”变化多端、奇特的美景。充分发挥教材的德育和美育的功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三、创设情境,合作学习,立德树人
教学课文应该以与课文相适应的情感介绍资料,利用多媒体,模拟真实情境制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地方描述的情景是无法得到再现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巧妙利用多媒体音响效果和图画,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把它直观再现在学生的眼前,能有效地激发教师所期望的情感。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地球”图片,在品读“生态灾难”时,想象你看到的画面,再播放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的严重威胁时,配以灾难现场发出的声响……激发学生“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地球母亲”的情感,学生与课文的情感自然就达成了统一。这样就突出了教学与德育的统一,文道结合,立德树人。
四、理论与实践结合,渗透德育教育,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应该结合教学实际,广泛开展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渗透德育教育,立德树人。例如:利用清明节开展祭扫烈士墓活动,加强学生对革命历史的认识,坚定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立场,引导学生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刻苦学习,健康成长,努力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栋梁。活动时,要设计好活动主题、活动内容、参加人员、活动路线、活动过程,主要程序。激励全班同学以实际行动向革命烈士学习,以便更好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构建和谐校园。又如开展拔河比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开展诵读唐诗宋词比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精神;开展讲故事比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师,就应该把德育教育始终贯穿于这些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立德树人。
五、通过写作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立德树人
“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劝人改过。许多学生在日记中针砭假恶丑,赞扬真善美,这便起到了教人向善、爱美的作用。”所以,写作教学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要写好文章,不仅要有好的语言素质和写作技巧,更要有好的人品。作文命题要切合学生实际,使之有话可说,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教师应充分利用写作教学的德育功能,在写作文中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思想的形成,道德的提高,立德树人。
总之,我们要通过语文教学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功效,及时渗透;发现学生的潜能,把学生潜在的感性和理性的能力都挖掘出来、发挥出来,巧妙育人。把立德树人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润物无声,让学生在接受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体会作品的内在,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达到文道统一目的,既教书又育人。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高桂峰,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
杨桂英,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中外交流》,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