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教师,怎样才能让自己走向远方?——参加第十届“国基教育-蓉城之秋” 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感
【作者】 李书才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象鼻中心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都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对于长期在乡镇学校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我来说,外面的世界对我充满了诱惑,我真的好想去看看。第十届“国基教育-蓉城之秋“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为我提供了这次机会。两天的时间很短,可对我来说,这两天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感动,都在收获,都有感触,太多太多,难以言表。
这两天里有吴正宪老师为我们呈现了 “数学”与“儿童”的完美融合,是“好吃又有营养的” 一堂课。张齐华老师——这位数学王子为我们呈现了一堂简约而不简单的课……要说评课,我是不具备这样的知识结构和理论资格的。充其量只能说说自己这两天的听课感悟罢了。那我就以罗鸣亮老师的《四边形的分类》这节课课为例,说说自己的感悟吧。
罗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堂“只化了基础妆的课”。数学王子张齐华老师曾称罗老师的课为素课,是因为他的课没有任何媒体支撑,却依然上得高、大、上。那这次,他虽然有多媒体,但不多,所以我大胆的、冒昧的称之为“只化了基础妆的课”。
上课开始,罗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玩一个找平行线的游戏。老师伸出一只手臂,作为一条线,请学生做一条线和老师的手臂平行,老师的手臂在运动,学生的手臂也在不断的跟着运动,以求一直保持平行。然后,又找学生一个人做平行线,学生两手向前伸为平行,两手向上举保持平行。看似游戏,实际上是在复习前面的平行和相交的知识,也为这节课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做准备。着重让学生理解对边平行。在回座位这个细节,老师也不是枯燥的说请回座位这样的话,而是让学生这样平行的回到座位。做平行的同学,就这样两手向前,或两手向上举着蹦蹦跳跳回到了座位。在游戏中渗透了这么多数学知识,孩子们玩得可高兴了,幽默大气的罗老师一开课就不着痕迹地把孩子们带进了快乐学习的殿堂。
接下来,罗老师让学生小组合作,对题卡上的7个四边形进行分类。孩子们分类的时候,老师也没有闲着,不停的巡视,了解着每个小组的学情。然后悄悄的把话筒给了一个同学,请他来发言。这个学生把7个四边形分成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类。实际上这样的分类是不准确的。现在才明白罗老师为什么把话筒悄悄给他了。对这件事情的处理,罗老师并没有点破对错。而是让学生说这样分类的理由,如果说不清楚,让该孩子自己请朋友帮自己说。帮忙的孩子来了,在说的过程中,发现这些四边形有的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有的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有的是没有平行的对边,原来是可以分为三类的: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不规则四边形。学生在动手分类和动口说理由的过程中,就牢牢地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没有老师的死教,也没有学生的死记。直到这个环节的最后罗老师也没有说第一个同学是错的,因为他们在相互帮助和讨论过程中已经发现了问题的本质。
弄清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之后,罗老师用猜测和验证的方法来让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的联系,真是别处心裁!让我们来看看这个环节吧。
师:罗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信封,信封里也有四边形,请同学们猜一猜,猜对了,这个四边形就送给你了。想要吗?
生:想。(全班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注意力也完全集中起来了。)
师:那猜啊!(没有任何提示,没有任何线索,学生没有方向,不知从何猜起。)
师:怎么办?我透露一点吧。(这时老师从信封中抽出很小一部分)
有的说是平行四边形,有的说是梯形。有的不满足这点线索,建议再抽出一点。于是,罗老师再抽出一点。这时,已经抽出一大部分了。学生很肯定地说:平行四边形!原因是看见角了。揭开谜底的时间到了,全部抽出。师:你能得到这个礼物吗?
生:不能!(原来是一个梯形)
师:还想猜吗?这回老师给你一点提示,你想要什么提示?(他没有直接给出提示,而是让孩子们自己说出需要。)
生:有几组平行线。
师:为什么?
生:因为一组对边平行是梯形,两组对边平行是平行四边形。(看看孩子们,其实比我们想像的聪明多了。)
师:两组对边平行
生:平行四边形。
老师出示的却是一个长方形。师:猜对了吗?
有的说:没有。有的说:我们猜对了。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们有共同的特征:都是两组对边平行啊。
师:那么,如果通知平行四边形去开会,长方形去吗?
生:去。
师:坐什么位置?
生:VIP。因为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嘛!(孩子们的回答实在是太给力了。)
……
对未知的东西,我们总是充满了好奇。罗老师充分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理,引领着孩子们主动的、自觉地去探究,去寻找,去发现,去感受,去体验,让孩子们学得这么牢固,学得这么快乐!学习成了孩子们的需要。当老师问同学们快乐吗?高兴吗?高兴的话就跟老师挥挥手吧。挥手就表示下课了。这时的孩子们竟然齐声惊呼:啊?没想到一节课这么快就结束了,竟然没有一个孩子想离开课堂。这是何等的魅力啊?!
为了满足孩子们的需求,罗老师才开始对自己的课“化一点基础妆”。这个时候才用课件呈现:方格纸上有四个点,让我们移动一个点,当四个点连接起来形成梯形的时候就站起来,当四个点连接起来形成平行四边形的时候也站起来……随着点的移动,图形的变换,同学们站起来再坐下,坐下,再站起来……整个课堂中罗老师没有招呼过一次纪律,没有一个同学走神,个个参与其中,乐在其中。罗老师用“行动会改变人的一生,移动会改变图形的名称”作为结束语,结束了这节课。也是这句话揭示了课的主题,揭示了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也揭示了人生的哲理。
吴正宪老师说过:玩过了,笑过了,还要有思考。在我工作的小范围内,我常常有一种满足感,常常自我感觉良好。我思考过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走到外面广阔的天空,才发现自己不过是那只自以为是的井底之蛙。张齐华老师的专题讲座是《如何把课堂带向远方》,他总结的是——修炼!不断修炼自己,对文本深加工,把课堂带向远方。是的,像我这样的“青蛙”是需要修炼的,不断地修炼自己,让自己的生命更有厚度。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不断修炼自己,把课堂带向远方的同时,又该怎样让自己走向远方呢?老师的生命在哪里?我想应该是在课堂,老师的生命在课堂,要想让自己走得更远,最好的捷径就是,上好自己的每一节课。行动会改变人的一生,古人贵在朝闻夕死,只要想改变,什么时候都不算晚。现在就开始行动吧!
这两天里有吴正宪老师为我们呈现了 “数学”与“儿童”的完美融合,是“好吃又有营养的” 一堂课。张齐华老师——这位数学王子为我们呈现了一堂简约而不简单的课……要说评课,我是不具备这样的知识结构和理论资格的。充其量只能说说自己这两天的听课感悟罢了。那我就以罗鸣亮老师的《四边形的分类》这节课课为例,说说自己的感悟吧。
罗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堂“只化了基础妆的课”。数学王子张齐华老师曾称罗老师的课为素课,是因为他的课没有任何媒体支撑,却依然上得高、大、上。那这次,他虽然有多媒体,但不多,所以我大胆的、冒昧的称之为“只化了基础妆的课”。
上课开始,罗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玩一个找平行线的游戏。老师伸出一只手臂,作为一条线,请学生做一条线和老师的手臂平行,老师的手臂在运动,学生的手臂也在不断的跟着运动,以求一直保持平行。然后,又找学生一个人做平行线,学生两手向前伸为平行,两手向上举保持平行。看似游戏,实际上是在复习前面的平行和相交的知识,也为这节课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做准备。着重让学生理解对边平行。在回座位这个细节,老师也不是枯燥的说请回座位这样的话,而是让学生这样平行的回到座位。做平行的同学,就这样两手向前,或两手向上举着蹦蹦跳跳回到了座位。在游戏中渗透了这么多数学知识,孩子们玩得可高兴了,幽默大气的罗老师一开课就不着痕迹地把孩子们带进了快乐学习的殿堂。
接下来,罗老师让学生小组合作,对题卡上的7个四边形进行分类。孩子们分类的时候,老师也没有闲着,不停的巡视,了解着每个小组的学情。然后悄悄的把话筒给了一个同学,请他来发言。这个学生把7个四边形分成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类。实际上这样的分类是不准确的。现在才明白罗老师为什么把话筒悄悄给他了。对这件事情的处理,罗老师并没有点破对错。而是让学生说这样分类的理由,如果说不清楚,让该孩子自己请朋友帮自己说。帮忙的孩子来了,在说的过程中,发现这些四边形有的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有的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有的是没有平行的对边,原来是可以分为三类的: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不规则四边形。学生在动手分类和动口说理由的过程中,就牢牢地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没有老师的死教,也没有学生的死记。直到这个环节的最后罗老师也没有说第一个同学是错的,因为他们在相互帮助和讨论过程中已经发现了问题的本质。
弄清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之后,罗老师用猜测和验证的方法来让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的联系,真是别处心裁!让我们来看看这个环节吧。
师:罗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信封,信封里也有四边形,请同学们猜一猜,猜对了,这个四边形就送给你了。想要吗?
生:想。(全班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注意力也完全集中起来了。)
师:那猜啊!(没有任何提示,没有任何线索,学生没有方向,不知从何猜起。)
师:怎么办?我透露一点吧。(这时老师从信封中抽出很小一部分)
有的说是平行四边形,有的说是梯形。有的不满足这点线索,建议再抽出一点。于是,罗老师再抽出一点。这时,已经抽出一大部分了。学生很肯定地说:平行四边形!原因是看见角了。揭开谜底的时间到了,全部抽出。师:你能得到这个礼物吗?
生:不能!(原来是一个梯形)
师:还想猜吗?这回老师给你一点提示,你想要什么提示?(他没有直接给出提示,而是让孩子们自己说出需要。)
生:有几组平行线。
师:为什么?
生:因为一组对边平行是梯形,两组对边平行是平行四边形。(看看孩子们,其实比我们想像的聪明多了。)
师:两组对边平行
生:平行四边形。
老师出示的却是一个长方形。师:猜对了吗?
有的说:没有。有的说:我们猜对了。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们有共同的特征:都是两组对边平行啊。
师:那么,如果通知平行四边形去开会,长方形去吗?
生:去。
师:坐什么位置?
生:VIP。因为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嘛!(孩子们的回答实在是太给力了。)
……
对未知的东西,我们总是充满了好奇。罗老师充分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理,引领着孩子们主动的、自觉地去探究,去寻找,去发现,去感受,去体验,让孩子们学得这么牢固,学得这么快乐!学习成了孩子们的需要。当老师问同学们快乐吗?高兴吗?高兴的话就跟老师挥挥手吧。挥手就表示下课了。这时的孩子们竟然齐声惊呼:啊?没想到一节课这么快就结束了,竟然没有一个孩子想离开课堂。这是何等的魅力啊?!
为了满足孩子们的需求,罗老师才开始对自己的课“化一点基础妆”。这个时候才用课件呈现:方格纸上有四个点,让我们移动一个点,当四个点连接起来形成梯形的时候就站起来,当四个点连接起来形成平行四边形的时候也站起来……随着点的移动,图形的变换,同学们站起来再坐下,坐下,再站起来……整个课堂中罗老师没有招呼过一次纪律,没有一个同学走神,个个参与其中,乐在其中。罗老师用“行动会改变人的一生,移动会改变图形的名称”作为结束语,结束了这节课。也是这句话揭示了课的主题,揭示了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也揭示了人生的哲理。
吴正宪老师说过:玩过了,笑过了,还要有思考。在我工作的小范围内,我常常有一种满足感,常常自我感觉良好。我思考过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走到外面广阔的天空,才发现自己不过是那只自以为是的井底之蛙。张齐华老师的专题讲座是《如何把课堂带向远方》,他总结的是——修炼!不断修炼自己,对文本深加工,把课堂带向远方。是的,像我这样的“青蛙”是需要修炼的,不断地修炼自己,让自己的生命更有厚度。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不断修炼自己,把课堂带向远方的同时,又该怎样让自己走向远方呢?老师的生命在哪里?我想应该是在课堂,老师的生命在课堂,要想让自己走得更远,最好的捷径就是,上好自己的每一节课。行动会改变人的一生,古人贵在朝闻夕死,只要想改变,什么时候都不算晚。现在就开始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