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析阳光体育运动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作者】 秦 健
【机构】 平昌县得胜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如何在条件不理想的农村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让学生健康成长,是农村学校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体育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本文总结了作者所在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成功做法,梳理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后学校体育工作呈现出的良好态势,畅谈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切身体会,对农村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阳光体育,体质健康
一、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概况
我校是一所农村高完中学校,学生的运动场所简陋,活动面积严重不足,学生活动时,满身都是灰尘或泥土,很多学生想去参加运动都望而却步,是学校原有的体育资源和条件。校长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多次找艺体组老师商量、讨论、专题研究会议,最终得出结论,只有改善体育活动场所,学生才会自觉参与锻炼。随后学校领导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资金,经过两年的努力,硬化了篮球场,学校终于建成了塑胶场地。
面对着人数多,活动面积少这样一个现实条件,我校始终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认真落实课程计划,积极推行素质教育,一贯重视体育工作,因陋就简、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体育基础与传统不断加强,阳光体育运动不断呈现新局面。
二、学校充分认识“阳光体育运动”活动的重要意义
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定、充满活力是社会主义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中央7号文件和我省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都明确规定“要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不仅能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都将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站在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培养合格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落实。
三、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达到预期目标
《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坚持每天参与体育锻炼一小时以上和“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依据现实的检测量化标准,提出阳光体育的近期行动目标,即“通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积极争取用3到5年的时间,使全国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85%以上的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同时要熟练掌握两种体育技能,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使学生的体质水平得到切实的提高。”也就是在2010年,评价阳光体育运动目标的四个指标为:85%的学校全面实施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1小时,85%以上的学生能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否得到了提高等。
四、加强组织领导,增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
学校召开行政会,认真学习《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随即成立了以校长、副校长为正、副组长的阳光体育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的措施。学校要求要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契机,要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要与体育课教学、大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保证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通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五、营造舆论氛围,传播健康理念
通过各种途径与手段进行宣传,营造“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良好氛围。
1.召开各种会议。经常召开教工会、部门和班主任会、校会,学文件和会议精神,宣传阳光体育运动意义,提高师生的思想认识。
2.传播健康理念。利用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让“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深入人心。
3.建设体育文化。定期出体育活动和竞赛专栏,在校园网上上传体育活动和比赛视频;定期开展体育文化宣传、知识讲座与竞赛等体育文化活动。校园广播站每周有固定体育节目。在学校操场的四周悬挂阳光体育运动的标语,让学生随时感受体育文化的熏陶。
4.开展专项宣传。学校艺体组每期举办田径运动会、《标准》测试、球类竞赛以及“挑战学校纪录”等活动,活动前多途径、多渠道、多形式宣传,让师生知晓活动开展的意义、内容、方法、程序。
通过2008年4月开展学校阳光体育活动,正式拉开了我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帷幕,“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等口号深入每一个同学的心中,以阳光体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的,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校园内体育锻炼热潮,同时,使广大教师深刻体会到:拥有健康才能拥有明天,热爱锻炼就是热爱生命,在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质量的工作中,注入快乐体育的全新理念,确立合作、竞争、快乐、主动、健康发展的体育观。
六、抓活动安排,做到内容完整
1.规范体育课堂教学。认真落实课程计划,积极推进体育教育改革,不断提高体育教育质量。渗透阳光体育运动内容,教授正确锻炼方法。
2.组织两操和大课间活动。精心组织广播操、眼保健操活动。每天上午开展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安排具体细化,
内容丰富充实,形式新颖多样,安排具体。
3.举行运动竞赛。“周周有活动、月月有竞赛”。学校阳光体育运动会的传统项目有:田径运动会、篮球赛、跳绳赛、踢毽子赛、拔河赛、迎元旦长跑赛、乒乓球公开赛和棋类赛。此外,班级篮球友谊赛、班级乒羽球对抗赛常态化。活动层次性明显,班级、年级、学部和校级四个层次的锻炼、比赛,保证了活动的普及性与参与率。竞赛方式灵活。集中与分散、小型(单项、分年级)与综合性(体育节、田径运动会)比赛相结合。
4.组织课外体育活动。抓好传统的晨跑,统筹安排课外体育活动课,做到“时间、地点、项目、人员和器材”五落实。
5.坚持业余运动训练。组织身体素质突出、竞赛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课余训练,每周活动3次,以培养优秀体育苗子和阳光体育活动骨干。
七、抓组织管理,坚持科学创新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组。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部门负责人、体育教师和班主任为成员的阳光体育运动领导组,组织和领导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检查、评比工作。构建立体化管理。领导组(校长室)--各处室--班主任—授课教师,团委会(少先队)--体育部—体育协会—班级分会,体育组—体育班委—体育骨干分子,三线管理模式保证了阳光体育运动组织领导得力、活动有序进行。
2.规范作息时间。坚持科学、规范的作息制度,制定科
学的作息时间表,保障学生睡眠时间和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权利。
3.精心组织活动。制定实施方案,有序进行活动。活动前精心安排、通过会议进行布置,活动中专人负责,活动后及时总结反馈,积累经验。
4.完善制度建设。近年来,学校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下制度:《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制度》、《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大课间、两操活动检查制度、评分细则》,《班级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体育方面)》《田径业余训练队管理办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案》,《运动竞赛制度》《学生乒乓球协会章程》《学生篮球协会章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阳光体育运动有章可依,各部门、各班级、班主任、体育教师、授课教师的职责明确,学生参加活动的要求清楚。
5.重视检查评比。领导组和各有关部门及教研组,根据制度认真做好活动的检查、评比工作。
八、齐抓共管,明确阳光体育活动实施目标
1.改革学校课间操,使学生自觉锻炼。我校的早操、课间操一直都是做徒手体操,锻炼形式单一,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做操时懒洋洋的,有的同学干脆站在原地一动不动,早操和课间操的效果更无从谈起,针对这一情况,艺体组老师们经过商量,决定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早操、课间操的内容:早操:集体跑步及短跑练习,时间30分钟;大课间活动:广播操(校园集体舞),时间25分钟;眼保健操:5分钟;课外体育艺术活动:每周每班不低于一课时。同时我校增加了以下各年级特色活动,要求各班根据实际情况操作,尽量做到顾全点面,让每个学生活动起来。
2.促进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我们实施阳光体育活动的同时,学校要求全校教职工积极参与其中,晨练时,老师和学生们一起跑步,累了,师生相互打气,加油,慢慢的年龄大一点的老师从跑400m到能跑1000m、2000m、甚至更远。以前只有老师锻炼的地方,现在学生也参与其中,师生之间的谈话声、笑声充满了整个校园,现在的课间操活动特别热闹,参与的人数更多,以前不愿意锻炼的老师和学生纷纷走出家门和教室来到绿荫场上,跳花绳、花样踢毽子,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他们相互鼓励,相互切磋技术,配合得越来越默契。
3.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我校每年举行一次全校“阳光体育活动展示”、“趣味体育活动”,老师全员参与,学生参与率必须达到90%,以年级为单位进行综合评比,评比结果拿入教师、班主任、体育教师年终考核。
阳光体育运动对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应该说是一个教育问题,用行政的手段解决教育问题,难免会存在问题和矛盾,阳光体育遭遇的种种尴尬正是这种矛盾的表现。通过对农村中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调查分析,提出阳光体育开展应提高认识、分阶段完成目标、活动内容注重学校特色和地方特色、评价方式采用“双轨制”等务实之策,以增强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效性。这对于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增强阳光体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探索在贫困地区建立阳光体育长效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阳光体育,体质健康
一、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概况
我校是一所农村高完中学校,学生的运动场所简陋,活动面积严重不足,学生活动时,满身都是灰尘或泥土,很多学生想去参加运动都望而却步,是学校原有的体育资源和条件。校长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多次找艺体组老师商量、讨论、专题研究会议,最终得出结论,只有改善体育活动场所,学生才会自觉参与锻炼。随后学校领导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资金,经过两年的努力,硬化了篮球场,学校终于建成了塑胶场地。
面对着人数多,活动面积少这样一个现实条件,我校始终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认真落实课程计划,积极推行素质教育,一贯重视体育工作,因陋就简、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体育基础与传统不断加强,阳光体育运动不断呈现新局面。
二、学校充分认识“阳光体育运动”活动的重要意义
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定、充满活力是社会主义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中央7号文件和我省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都明确规定“要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不仅能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都将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站在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培养合格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落实。
三、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达到预期目标
《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坚持每天参与体育锻炼一小时以上和“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依据现实的检测量化标准,提出阳光体育的近期行动目标,即“通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积极争取用3到5年的时间,使全国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85%以上的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同时要熟练掌握两种体育技能,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使学生的体质水平得到切实的提高。”也就是在2010年,评价阳光体育运动目标的四个指标为:85%的学校全面实施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1小时,85%以上的学生能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否得到了提高等。
四、加强组织领导,增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
学校召开行政会,认真学习《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随即成立了以校长、副校长为正、副组长的阳光体育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的措施。学校要求要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契机,要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要与体育课教学、大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保证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通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五、营造舆论氛围,传播健康理念
通过各种途径与手段进行宣传,营造“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良好氛围。
1.召开各种会议。经常召开教工会、部门和班主任会、校会,学文件和会议精神,宣传阳光体育运动意义,提高师生的思想认识。
2.传播健康理念。利用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让“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深入人心。
3.建设体育文化。定期出体育活动和竞赛专栏,在校园网上上传体育活动和比赛视频;定期开展体育文化宣传、知识讲座与竞赛等体育文化活动。校园广播站每周有固定体育节目。在学校操场的四周悬挂阳光体育运动的标语,让学生随时感受体育文化的熏陶。
4.开展专项宣传。学校艺体组每期举办田径运动会、《标准》测试、球类竞赛以及“挑战学校纪录”等活动,活动前多途径、多渠道、多形式宣传,让师生知晓活动开展的意义、内容、方法、程序。
通过2008年4月开展学校阳光体育活动,正式拉开了我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帷幕,“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等口号深入每一个同学的心中,以阳光体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的,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校园内体育锻炼热潮,同时,使广大教师深刻体会到:拥有健康才能拥有明天,热爱锻炼就是热爱生命,在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质量的工作中,注入快乐体育的全新理念,确立合作、竞争、快乐、主动、健康发展的体育观。
六、抓活动安排,做到内容完整
1.规范体育课堂教学。认真落实课程计划,积极推进体育教育改革,不断提高体育教育质量。渗透阳光体育运动内容,教授正确锻炼方法。
2.组织两操和大课间活动。精心组织广播操、眼保健操活动。每天上午开展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安排具体细化,
内容丰富充实,形式新颖多样,安排具体。
3.举行运动竞赛。“周周有活动、月月有竞赛”。学校阳光体育运动会的传统项目有:田径运动会、篮球赛、跳绳赛、踢毽子赛、拔河赛、迎元旦长跑赛、乒乓球公开赛和棋类赛。此外,班级篮球友谊赛、班级乒羽球对抗赛常态化。活动层次性明显,班级、年级、学部和校级四个层次的锻炼、比赛,保证了活动的普及性与参与率。竞赛方式灵活。集中与分散、小型(单项、分年级)与综合性(体育节、田径运动会)比赛相结合。
4.组织课外体育活动。抓好传统的晨跑,统筹安排课外体育活动课,做到“时间、地点、项目、人员和器材”五落实。
5.坚持业余运动训练。组织身体素质突出、竞赛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课余训练,每周活动3次,以培养优秀体育苗子和阳光体育活动骨干。
七、抓组织管理,坚持科学创新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组。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部门负责人、体育教师和班主任为成员的阳光体育运动领导组,组织和领导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检查、评比工作。构建立体化管理。领导组(校长室)--各处室--班主任—授课教师,团委会(少先队)--体育部—体育协会—班级分会,体育组—体育班委—体育骨干分子,三线管理模式保证了阳光体育运动组织领导得力、活动有序进行。
2.规范作息时间。坚持科学、规范的作息制度,制定科
学的作息时间表,保障学生睡眠时间和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权利。
3.精心组织活动。制定实施方案,有序进行活动。活动前精心安排、通过会议进行布置,活动中专人负责,活动后及时总结反馈,积累经验。
4.完善制度建设。近年来,学校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下制度:《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制度》、《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大课间、两操活动检查制度、评分细则》,《班级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体育方面)》《田径业余训练队管理办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案》,《运动竞赛制度》《学生乒乓球协会章程》《学生篮球协会章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阳光体育运动有章可依,各部门、各班级、班主任、体育教师、授课教师的职责明确,学生参加活动的要求清楚。
5.重视检查评比。领导组和各有关部门及教研组,根据制度认真做好活动的检查、评比工作。
八、齐抓共管,明确阳光体育活动实施目标
1.改革学校课间操,使学生自觉锻炼。我校的早操、课间操一直都是做徒手体操,锻炼形式单一,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做操时懒洋洋的,有的同学干脆站在原地一动不动,早操和课间操的效果更无从谈起,针对这一情况,艺体组老师们经过商量,决定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早操、课间操的内容:早操:集体跑步及短跑练习,时间30分钟;大课间活动:广播操(校园集体舞),时间25分钟;眼保健操:5分钟;课外体育艺术活动:每周每班不低于一课时。同时我校增加了以下各年级特色活动,要求各班根据实际情况操作,尽量做到顾全点面,让每个学生活动起来。
2.促进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我们实施阳光体育活动的同时,学校要求全校教职工积极参与其中,晨练时,老师和学生们一起跑步,累了,师生相互打气,加油,慢慢的年龄大一点的老师从跑400m到能跑1000m、2000m、甚至更远。以前只有老师锻炼的地方,现在学生也参与其中,师生之间的谈话声、笑声充满了整个校园,现在的课间操活动特别热闹,参与的人数更多,以前不愿意锻炼的老师和学生纷纷走出家门和教室来到绿荫场上,跳花绳、花样踢毽子,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他们相互鼓励,相互切磋技术,配合得越来越默契。
3.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我校每年举行一次全校“阳光体育活动展示”、“趣味体育活动”,老师全员参与,学生参与率必须达到90%,以年级为单位进行综合评比,评比结果拿入教师、班主任、体育教师年终考核。
阳光体育运动对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应该说是一个教育问题,用行政的手段解决教育问题,难免会存在问题和矛盾,阳光体育遭遇的种种尴尬正是这种矛盾的表现。通过对农村中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调查分析,提出阳光体育开展应提高认识、分阶段完成目标、活动内容注重学校特色和地方特色、评价方式采用“双轨制”等务实之策,以增强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效性。这对于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增强阳光体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探索在贫困地区建立阳光体育长效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