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中学生作文有效修改的重要性
【作者】 汪守兵
【机构】 竹山县楼台乡三台九年制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会常常看到有的学生写完作文后,长嘘一口气,然后把作文本一合,自以为大功告成;或在作文本下发以后,急忙翻看一下分数,匆匆看看老师写的批语,就一切了事;也常常听到有些学生议论,写作文是学生的事,批改作文是老师的事,似乎修改作文的事与自己毫不相干。显然,以上的说法、做法都是存在着问题的。这说明学生还没有养成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文章的修改,从某种意义上说,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中。如材料的选择、中心的提炼、语言文字的运用等,从“打腹稿”直到最终完成,都在不断的修改中。而要写成一篇好文章,只有经过反反复复的修改,才能精益求精,不断提高。
现在,小班化教学人数少了,我们的语文老师对作文教学就更加重视了,特别重视学生“写”的能力的培养。一学期下来,除了完成了教材规定的作文之外,还让学生写了不少的小练笔。
“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教师给学生更多的指导,放手让学生互动修改,互相鼓励、互相学习、互相激发情趣,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中提高写作水平。
一、面批面改。
“面批面改”顾名思义就是师生坐在一起就学生的作文做一次面对面的语言上的交流,从而达到作文批改的目的。新课程标准强调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命题。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笔者认为作文“面批面改”对学生的帮助是显著的。
首先,面批面改为学生和老师的近距离接触寻找了最佳的“借口”,注重了师生间的互动性。
传统的批改方式是教师看完学生的习作后,就学生作品的情况用书面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是一种静态的交流方式,这种批改方式的长期使用,学生对老师的评语便失去了兴趣,很少有学生会认真地去阅读老师的评语,即使老师在批语中提出建议或写作存在的问题,学生往往会因急于关心自己分数,而冲淡了这些问题,达不到批改的目的。“没有改正就没有进步”,批改没有对作文教学起到促进的作用。在作文的批改过程中采用面批这一形式,老师与学生之间边读边谈,有时还会心灵上的近距离接触,让你更加了解学生的思维,冲出火花。在谈话的过程中完成作文的批改,老师有讲有析,学生有听有问,随时解决作文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师生之间共同合作,学生的充分参与,激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激情。
其次,面批面改为学生和老师的和谐交流拓展了最大的空间,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作文“面批面改”作为批改作文的制度在全班定下来,不仅可以面对面的与学生交流作文,而且可以消除学生的心理紧张,利于教师与学生和谐交流。还有面批的时间和内容都可以灵活调配。传统的批改时间是在学生写完作文以后,老师集中某段时间去评阅,老师往往苦于时间紧迫,三言两语地写上几句话,便完成了一篇作文的批改。“没有时间也便没有了质量”,学生厌倦了这样千篇一律的评语。而面批,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时间。或是课间,或是学生的自习课,或是饭前饭后。教师可以利用一些零星的时间,就学生的作文做批阅与交流,大大缩短了作文批改的周期,学生在第一时间知道自己的写作的结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老师在写批语时,有时会感到词不达意,而将写评语改为面对面的交谈,能够更好地就学生的写作做一次充分的指导。
再次,面批面改为学生和老师的写作神笔灌注最纯朴的墨水,具有很强的直接性。
面批面改能够改变传统作文批改方式的弊端,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在进行面批地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呢?首先,教师应该在面批学生的作文前,对学生的作文做一次认真的阅读,就学生的作文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能够了如指掌,也就是面批做好“备课”。其次,面批地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自己的作文批改过程中,启发学生提出此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互批互改。
学生互批互改作文,在互相批改中感受快乐,了解同学,分享成果,这是一件多么快慰的事。
1、准备阶段。
⑴明确目的,激发兴趣。学习的先导是兴趣,万事皆然。引入名家、名篇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作文互动批改的意义,让学生充分认识修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自己和本班作文状况,理解其必要性;从互动批改的条件入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明确其可行性。?
⑵有效分组,确保调控。为了保证互动修改能取得实效,我们在班上成立若干小组(每组四人,组长一人)。分组时,在学生自愿组合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职责,以和谐的人际关系作为自主、合作的心理保证,以合理的人员配置作为自主、合作的能力保证。并坚持可变性原则,以必要的人才流动作为自主、合作的发展保证,合理流动,培优补差,提高竞争力和竞争兴趣,整体推进,全面提高。
⑶集体评改,示范引路。这是一个教师示范批改、师生共改的过程。教师挑出一两篇有代表性的作文。用一点儿时间先讲一讲本次习作应注意的几点,比如这次习作应注意的四点:字、词、标点的使用;语句通顺与否;有没有写到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题目与文章内容是否吻合(即选材是否精当),事情的经过是否具体。把这些内容分别用课件出示。然后由学生自由选择修改的内容,认为自己能做好哪一点就选择那点修改。通过教学实践,一般成绩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会选择“题目与文章内容是否吻合,事情的经过是否具体”这一部分,因为他们喜欢向高难度挑战;成绩中等能力一般的学生有的会选择“有没有写到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有的则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语句通顺与否”来锻炼自己;而那些平时成绩较差,能力较弱的学生则会拿着一本字典,选择“有无错别字及用错标点”一项。这样一来,所有的学生就不会闲着没事,他们有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可做,也不会因为不会修改作文而造成太大的压力。然后将选择这四部分的学生分别分成四个大组坐好,进行集中讲评。
现在,小班化教学人数少了,我们的语文老师对作文教学就更加重视了,特别重视学生“写”的能力的培养。一学期下来,除了完成了教材规定的作文之外,还让学生写了不少的小练笔。
“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教师给学生更多的指导,放手让学生互动修改,互相鼓励、互相学习、互相激发情趣,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中提高写作水平。
一、面批面改。
“面批面改”顾名思义就是师生坐在一起就学生的作文做一次面对面的语言上的交流,从而达到作文批改的目的。新课程标准强调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命题。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笔者认为作文“面批面改”对学生的帮助是显著的。
首先,面批面改为学生和老师的近距离接触寻找了最佳的“借口”,注重了师生间的互动性。
传统的批改方式是教师看完学生的习作后,就学生作品的情况用书面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是一种静态的交流方式,这种批改方式的长期使用,学生对老师的评语便失去了兴趣,很少有学生会认真地去阅读老师的评语,即使老师在批语中提出建议或写作存在的问题,学生往往会因急于关心自己分数,而冲淡了这些问题,达不到批改的目的。“没有改正就没有进步”,批改没有对作文教学起到促进的作用。在作文的批改过程中采用面批这一形式,老师与学生之间边读边谈,有时还会心灵上的近距离接触,让你更加了解学生的思维,冲出火花。在谈话的过程中完成作文的批改,老师有讲有析,学生有听有问,随时解决作文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师生之间共同合作,学生的充分参与,激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激情。
其次,面批面改为学生和老师的和谐交流拓展了最大的空间,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作文“面批面改”作为批改作文的制度在全班定下来,不仅可以面对面的与学生交流作文,而且可以消除学生的心理紧张,利于教师与学生和谐交流。还有面批的时间和内容都可以灵活调配。传统的批改时间是在学生写完作文以后,老师集中某段时间去评阅,老师往往苦于时间紧迫,三言两语地写上几句话,便完成了一篇作文的批改。“没有时间也便没有了质量”,学生厌倦了这样千篇一律的评语。而面批,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时间。或是课间,或是学生的自习课,或是饭前饭后。教师可以利用一些零星的时间,就学生的作文做批阅与交流,大大缩短了作文批改的周期,学生在第一时间知道自己的写作的结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老师在写批语时,有时会感到词不达意,而将写评语改为面对面的交谈,能够更好地就学生的写作做一次充分的指导。
再次,面批面改为学生和老师的写作神笔灌注最纯朴的墨水,具有很强的直接性。
面批面改能够改变传统作文批改方式的弊端,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在进行面批地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呢?首先,教师应该在面批学生的作文前,对学生的作文做一次认真的阅读,就学生的作文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能够了如指掌,也就是面批做好“备课”。其次,面批地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自己的作文批改过程中,启发学生提出此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互批互改。
学生互批互改作文,在互相批改中感受快乐,了解同学,分享成果,这是一件多么快慰的事。
1、准备阶段。
⑴明确目的,激发兴趣。学习的先导是兴趣,万事皆然。引入名家、名篇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作文互动批改的意义,让学生充分认识修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自己和本班作文状况,理解其必要性;从互动批改的条件入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明确其可行性。?
⑵有效分组,确保调控。为了保证互动修改能取得实效,我们在班上成立若干小组(每组四人,组长一人)。分组时,在学生自愿组合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职责,以和谐的人际关系作为自主、合作的心理保证,以合理的人员配置作为自主、合作的能力保证。并坚持可变性原则,以必要的人才流动作为自主、合作的发展保证,合理流动,培优补差,提高竞争力和竞争兴趣,整体推进,全面提高。
⑶集体评改,示范引路。这是一个教师示范批改、师生共改的过程。教师挑出一两篇有代表性的作文。用一点儿时间先讲一讲本次习作应注意的几点,比如这次习作应注意的四点:字、词、标点的使用;语句通顺与否;有没有写到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题目与文章内容是否吻合(即选材是否精当),事情的经过是否具体。把这些内容分别用课件出示。然后由学生自由选择修改的内容,认为自己能做好哪一点就选择那点修改。通过教学实践,一般成绩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会选择“题目与文章内容是否吻合,事情的经过是否具体”这一部分,因为他们喜欢向高难度挑战;成绩中等能力一般的学生有的会选择“有没有写到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有的则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语句通顺与否”来锻炼自己;而那些平时成绩较差,能力较弱的学生则会拿着一本字典,选择“有无错别字及用错标点”一项。这样一来,所有的学生就不会闲着没事,他们有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可做,也不会因为不会修改作文而造成太大的压力。然后将选择这四部分的学生分别分成四个大组坐好,进行集中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