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视障生的情商

【作者】 翟庆文

【机构】 山东省淄博市特殊教育中心

【摘要】
【关键词】
【正文】EQ(情绪智商)研究者们提示,在人的一切成功要素中,IQ(智商)仅占20%,出身环境、机遇也占20%,而情绪智商却要占60%,用这一理论来解释我们特教学校教育中的常见现象会使我们增加对它的兴趣性和亲切感。
  一个人的素质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容易被人看到的学历和专业知识是一小部分,而真正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是责任感、价值观、毅力、协作能力等,这也是视障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核心。目前,盲校教育中视障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是时代的呼唤和他们本身的需求。文学素质是文化素质的基础,其中,语文素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是适合视障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的一条重要通途。情商其实就是一种为人的涵养,一种人格特征,一种适应能力的体现。
  学者毛志成说过:“眼大”,是指阅读视野大,量大,品类多。而视障生由于视力障碍影响了阅读的区域,情感教育也受到了限制。许多学生或低头颔首、面乏表情,或摇头晃脑、表情失控,或冷漠,或怪异……什么原因呢?经过与他们交谈,他们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极少有人指出他们怎样用面部、身体语言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致使他们情商偏低,并且出现许多心理障碍。视障生模仿的视力渠道堵塞了,我们现行的教育对他们情绪智力的开发也相对滞后。这种不良的情绪表达或表达失当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与健全人的交往。在语文阅读中培养视障生的情商,提高其情绪品位,我们在教学中有了一些浅显收获。
  实验对象:
  淄博盲校二——初中三年级的视障生41名。
  实验事实根据:
   1、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感受能力差;初三即将初中毕业,实验时间短。
  2、实验组教师都注重知识渗透和德育渗透,更注重教学中情感渗透和语感敏锐。
  3、调查显示,淄博盲校学生42%以上的学生阅读面窄,阅读能力较差,阅读时表情淡漠,盲相较重。
  4、语文学科中的阅读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浓重的人文性和社会性。一篇好文章是一个人高智商的结晶,一部成功的作品是一个成功人生的结晶。
  5、调查显示,视障生特殊的生理状况造成了他们特殊的生长环境和学习环境,视野狭窄,情商成了条短腿。你要逼着瘸子跑步,他怎能不退缩呢。
  实验理论分析:
  1、阅读是一个心理认知的过程,不仅仅是视障生机械的每分钟摸读多少个字的过程。海外学者刘蕴秋的《阅读的发展阶段与关键阶段》详细介绍了“阅读的六个发展阶段”,着重探讨了其中的关键期,即9——13岁的阅读问题。核对淄博盲校学生的分布状况,视障生的年龄在各个年级参差不齐,互相交错,不能按照普通中小学的阅读教参来划分教学段。我们根据他们的年龄确定,他们处于刘先生说的阅读的三、四阶段。“这个阶段(三)学生听能理解比阅读理解更见成效,但到这一阶段的后期,随着理解能力的提高,阅读水平与听能水平就相差无几了。”
  2、视障生由于阅历浅、阅读面窄、交往范围有限、直觉经验缺乏,所以使其品位书本中的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前所未有的情感历程、探索新的人生态度就更为重要。与现实生活相比,书本可为他们提供更为安全可靠的想象生活环境。
  3、刘蕴秋先生研究:四阶段的学生的逻辑思维有了很大提高,必须扩大阅读范围。为满足视障生的阅读需要,必须打破年级界限。当前,很多低年级班里的大龄视障生已经囿于学科课本的限制,受到很大的情商压抑,生理与心理年龄发生矛盾,情商在踏步走或后退。从淄博盲校来看,盲校阅读教学陷入了形式化的怪圈,影响了一部分学生的思维。
   4、观察显示,视障生生理上普遍的惰性强、依赖性强,他们的阅读潜能还部分处于“沉睡”状态,这也预示着他们的阅读潜能存在着巨大的挖掘空间,他们需要学校和教师给予他们最自由、广泛的阅读空间,以发展他们“孤独”的情商。
  实验过程:
  1、分组:
  为研究视障生的阅读状况,我们把实验组的21名学生按两种形式分析研究,一是按年级框分,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三年级、五年级、初一年级(原)。二是以年龄段划分:9——12岁一组,12——16岁一组。
  2、课堂阅读技能的训练:
   1)朗读。这种形式有助于深入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密切读和写的联系,也是培养语感的一种好方法。
  朗读训练的质量大体有三个层次:
   ①正确朗读。读音正确,停顿适当,不加字不掉字。
   ②流畅朗读。正确把握语调(抑扬顿挫)、语气(轻重缓急),连贯地读下来。
  ③传神的朗读。熟练的运用语音和表情,表达出文章的风格和神采。这是情商培养的重点。
  2)默读。读时不动唇,不出生。默读与朗读比较,不仅速读快,往往理解也深些。这对于摸读速读慢的视障生来说,是个长期的锻炼过程。读时要神情专注、精力集中、善于重温重点——相当于健全人阅读时的圈圈点点、勾勾画画。
  3)精读。
  精读的对象主要是教材上的基本篇目,文质兼美。
  精读的步骤:①审题。②辨体(文体)。③数节码,写新词、难词,读注解,查工具书。④解释新词。⑤写提要。⑥理层次。⑦记段意。⑧明中心。⑨质疑。⑩评写法。
  目的不同各有所侧重,但整个过程非一次阅读可以完成,需反复咀嚼,体会揣摩,直到发现文章的特性,发掘出其中丰富的感情蕴藏。
  4)略读。即“提纲挈领”,把握基本内容、思想、技法,略读对于视障生不是容易的事,读时要舍去细致末节,把握重点词句段,主要材料,主要表达方式,从中概括重要之点。摸读时,要逐渐学会根据词义跳读。
   3、阅读的方法:
   根据视障生的身心特点和他们摸读盲文的单一顺序方式,注重培养视障生两种阅读方法:即“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
  1) 所谓“自下而上”,是指视障生将自己遇到的每一个单词进行解码,从而达到对语篇的理解。
  2) 而“自上而下”的特点是视障生与阅读的文字之间相互作用,这一互动过程激活了视障生的社会知识、先前经验、期望以及直觉,从而达到对全篇文章的理解。如“典礼”一词在郑重的气氛中会在视障生脑中产生一连串的图示结构:“阳光普照”、“风和日丽”的一天,“人头攒动”、“人群”、“鲜花”、“音乐”等等。
   4、阅读的原则:
  1) 语文教材与课外教材相结合。以教材为核心,作为例子,以网上和课外书籍为延伸,向外拓宽阅读范围。
  2)名著、时文结合
  高年级、年龄大的同学译名诸位主攻方向;低年级、年龄小得以普通广泛的时文——作文等儿童作品为主,利用周末、课余时间阅读;中年级提倡二者兼而有之。
  3) 手抄报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在阅读中将最能感染自己、满足自己情感需要的文学作品等下载下来,加以精选,办手抄报,与他人共享。
  5、 建立适合视障生阅读教学的三种教学模式:
  1) 讲解法:即对教材的内容的解释和解说。
  2) 问答法:即在阅读过程中,师生通过对话或问答的双向感情交流活动,完成既定教学任务。
  3) 讨论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商讨多项情感交流,深入理解作品的方法。其核心是:在一定的教学环节内变视障生的独立阅读活动为集体的阅读活动。具体步骤是:①提示,时提出阅读范围,确定讨论的问题。②预备,学生找资料,独立阅读,自行研究,作笔记。③讨论,集体讨论,老师指导。④系统,整理思绪,写感想。根据需要,有时,前两个阶段可在课外提前完成。
  实验结果:
  在一学年的实验实施过程中,淄博盲人学校41名实验对象有57、3%的学生基本具备了以下能力:
  1、无偏差的认知自我和他人,有调控自己情绪的能力。
  2、真诚的理解、关心别人,善于听和沟通,有与人热情交往的能力。
  3、有愈挫愈勇,不怕困难的自我激励的能力。
  4、有永怀希望和责任,顽强独立的处世能力。
  5、在言语运用中能将语言材料构建成大的意义网络,并且能准确的在脑中想象“图示结构”的能力。
  但是在实验中我们还遇到了许多问题,如有20%的视障生缺乏阅读的兴趣;11%的视障生有阅读的兴趣却阅读自觉性很差,不能集中精力;约有2.3%的视障生有阅读障碍问题。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唤起这些视障生的阅读潜能、开发他们潜在的情商呢,这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的探索,以及同行们的关心和支持。
  结论:
  我们在语文阅读中培养视障生的情商,结果显示,情商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强,随年级的增高而增强;情商与阅读量的增大、心理认知能力的高低关系密切,且成正比。
  这个实验推动了我们盲校语文教育教学的改革,“教书育人”得到了真正的体现。使大部分视障生在有意识的语文教育和情感熏陶中达到了习文悟道、以文化人的目的;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视障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雅的兴趣爱好、高层次的人生追求,使大部分视障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人格平衡发展,达到人类情商的高境界。视障生的情商教育空间有待我们去开拓、提高和发展,让我们携手、用真诚的爱去发现和挖掘视障生的情感园地,以补偿他们的生理缺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