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老师要摆正与学生的关系
【作者】 石曲多吉
【机构】 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县达孜乡雪莲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老师必须要摆正自己自己的位置,正确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学会宽容,与学生坦诚相待。正确引导,接纳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老师和学生是合作者,是伙伴,是朋友关系。合作者的含义包括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每堂课,我们都会以“小朋友好”老师好”的问候方式作为这堂课的开始。这说过无数次的朋友,只是留于形式,并没有细细品味这个普通字眼里包含的深刻含义。既然大家都是朋友,那就是平等的关系,就应该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坦诚相待,。有了这个认识,那么老师在课堂上就不应该是再是指挥者和命令者,只知道发号施令,谁敢不从,就是一副领导者和统治者的样子,高高在上,给学生以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甚至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作为朋友,就应该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空间和自由。
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如果老师能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平等相待,热情关怀,循循善诱,学会倾听,沟通,尊重,那么学生就会乐意将自己的困难,忧郁,牢骚,过失和个人的许多问题告诉老师,甚至还会倾吐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的内心秘密。比如,有一次,我班一位同学第一节下课了才气喘咻咻的来到教室上课,一副无精打采,心不在焉,脸色蜡黄,非常疲惫的样子。下课后,我去找他进行交谈,开始他什么都不愿意说,我非常耐心的进行开导,与他“拉钩”承诺不告诉别人,特别是他的父母。原来是,他父母都很忙,没有时间管他,经常把他一个人丢在家里。那天,他一个人不想弄晚饭吃,就拿了零花钱在街上乱逛,一直到晚上十一点多钟都不想回家,这时下起了暴雨,,把他淋了个透,也不知道什么时间回家的,就模模糊糊的地睡着了,一觉醒来已经是早上九点多了,所以就赶紧背上书包,一路小跑来到学校。此刻这孩子正在发烧,我赶紧带他去打针吃药,并买了早餐给他吃。他告诉我说,他以后要用心学习,不耍小性子了,要多体谅父母,对得起老师的关心和爱护。事后,我和他的父母沟通交谈,让他们都花点时间在孩子身上,多关心孩子。后来,这位同学非常感动,觉得我很亲切,不管有什么事情都愿意跟我说,他已经把我当成了好朋友。一个学生把你当好朋友的时候,你就是最好的老师了。
老师是学生的守护者,关爱者。老师不仅要做学生的好朋友,还要有爱心和宽容之心。教是以人为本,而爱才是最好的调节剂,因为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应该起到帮助,鼓励,促进的作用。老师年长于学生,不论阅历,知识还是涵养都胜于学生,因此对学生的过失或者奇谈怪论,都应该以宽容的心对待,接纳,耐心的分析道理,正确引导,不要对孩子说太多的“不”“不行”“不能”“不可以”之类的冷若冰霜的话语,这冷酷的语言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束缚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为师者要为学生提供平等的,有效的学习机会和平台,给学生以宽松愉悦的环境,为学生创造有自尊有安全感的课堂教学氛围。也许在这看似“过失”“奇谈怪论”中会产生未来的牛顿,爱因斯坦,普希金,华罗庚……在有安全感的课堂里,学生才能敞开心扉,发挥潜能,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华。学生们的天空是广阔的,是充满灿烂阳光的,这就需要老师有一颗爱心,用宽容之心接纳学生的一切,让学生在洁白的画纸上画出人生最美丽的图画来。
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教师和学生打交道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了解每一位学生,从了解学生个体出发,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讲的“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一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上课提前两三分钟进教室,和学生拉拉家常,聊聊他们的兴趣爱好,下课后多在教室呆两分钟,跟学生聊聊上课的感想,多参加学生们的集体活动,这样就会使你的学生感到分外亲切,让他们觉得你即像朋友又像老师。这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毫无疑问是有很大帮助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学会察言观色,通过观察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姿态的变化,准确、及时、全面地把握学生在学习、思想、生理、心理和智力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和真实情况。准确掌握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鼓励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从而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所以,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以了解学生为前提。
摆正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还必须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毫无疑问,教师在课堂上担负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具等的选择。这就决定着教师的身份定位在“导演”的身份上。而学生就是“演员”的身份。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不是看教师如何展示自己的才艺,而是要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的参与学习知识,甚至是自主地去探索新的知识,在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独立学习的能力。那就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的学习、探索,动脑、动手,以提高其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总之,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和学,提倡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实际上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大的责任,老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弄清楚与学生的关系,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可能建立新的教学理念,实现新课程改革。
老师和学生是合作者,是伙伴,是朋友关系。合作者的含义包括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每堂课,我们都会以“小朋友好”老师好”的问候方式作为这堂课的开始。这说过无数次的朋友,只是留于形式,并没有细细品味这个普通字眼里包含的深刻含义。既然大家都是朋友,那就是平等的关系,就应该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坦诚相待,。有了这个认识,那么老师在课堂上就不应该是再是指挥者和命令者,只知道发号施令,谁敢不从,就是一副领导者和统治者的样子,高高在上,给学生以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甚至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作为朋友,就应该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空间和自由。
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如果老师能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平等相待,热情关怀,循循善诱,学会倾听,沟通,尊重,那么学生就会乐意将自己的困难,忧郁,牢骚,过失和个人的许多问题告诉老师,甚至还会倾吐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的内心秘密。比如,有一次,我班一位同学第一节下课了才气喘咻咻的来到教室上课,一副无精打采,心不在焉,脸色蜡黄,非常疲惫的样子。下课后,我去找他进行交谈,开始他什么都不愿意说,我非常耐心的进行开导,与他“拉钩”承诺不告诉别人,特别是他的父母。原来是,他父母都很忙,没有时间管他,经常把他一个人丢在家里。那天,他一个人不想弄晚饭吃,就拿了零花钱在街上乱逛,一直到晚上十一点多钟都不想回家,这时下起了暴雨,,把他淋了个透,也不知道什么时间回家的,就模模糊糊的地睡着了,一觉醒来已经是早上九点多了,所以就赶紧背上书包,一路小跑来到学校。此刻这孩子正在发烧,我赶紧带他去打针吃药,并买了早餐给他吃。他告诉我说,他以后要用心学习,不耍小性子了,要多体谅父母,对得起老师的关心和爱护。事后,我和他的父母沟通交谈,让他们都花点时间在孩子身上,多关心孩子。后来,这位同学非常感动,觉得我很亲切,不管有什么事情都愿意跟我说,他已经把我当成了好朋友。一个学生把你当好朋友的时候,你就是最好的老师了。
老师是学生的守护者,关爱者。老师不仅要做学生的好朋友,还要有爱心和宽容之心。教是以人为本,而爱才是最好的调节剂,因为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应该起到帮助,鼓励,促进的作用。老师年长于学生,不论阅历,知识还是涵养都胜于学生,因此对学生的过失或者奇谈怪论,都应该以宽容的心对待,接纳,耐心的分析道理,正确引导,不要对孩子说太多的“不”“不行”“不能”“不可以”之类的冷若冰霜的话语,这冷酷的语言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束缚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为师者要为学生提供平等的,有效的学习机会和平台,给学生以宽松愉悦的环境,为学生创造有自尊有安全感的课堂教学氛围。也许在这看似“过失”“奇谈怪论”中会产生未来的牛顿,爱因斯坦,普希金,华罗庚……在有安全感的课堂里,学生才能敞开心扉,发挥潜能,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华。学生们的天空是广阔的,是充满灿烂阳光的,这就需要老师有一颗爱心,用宽容之心接纳学生的一切,让学生在洁白的画纸上画出人生最美丽的图画来。
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教师和学生打交道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了解每一位学生,从了解学生个体出发,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讲的“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一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上课提前两三分钟进教室,和学生拉拉家常,聊聊他们的兴趣爱好,下课后多在教室呆两分钟,跟学生聊聊上课的感想,多参加学生们的集体活动,这样就会使你的学生感到分外亲切,让他们觉得你即像朋友又像老师。这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毫无疑问是有很大帮助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学会察言观色,通过观察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姿态的变化,准确、及时、全面地把握学生在学习、思想、生理、心理和智力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和真实情况。准确掌握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鼓励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从而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所以,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以了解学生为前提。
摆正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还必须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毫无疑问,教师在课堂上担负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具等的选择。这就决定着教师的身份定位在“导演”的身份上。而学生就是“演员”的身份。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不是看教师如何展示自己的才艺,而是要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的参与学习知识,甚至是自主地去探索新的知识,在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独立学习的能力。那就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的学习、探索,动脑、动手,以提高其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总之,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和学,提倡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实际上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大的责任,老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弄清楚与学生的关系,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可能建立新的教学理念,实现新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