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语文教学中运用分组讨论法探究

【作者】 李素清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丹山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不可否认,分组讨论法在促进语文教学目标达成有着重要作用,其运用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合作交流,还能让学生真正实现智慧碰撞,复读创新思维,最终实现学生学习、交流、协作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  分组讨论法  运用
  分组讨论法形成已久,特别是在新课改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运用。这对于我们学生从传统教学中走出来,成为学习主体,无疑是有很多帮助的。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协作能力,发展学习能力等都有好处。语文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奠基学科,与分组讨论法整合运用,就能有效培训学生听、说能力,发展学生思维,为语文教学达成目标起到了促进作用。下面,我结合实际,谈谈其运用。
  一、语文课堂运用分组讨论法的必要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学方式、手段也在随之发生变化。但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方法却被得到传承。分组讨论法虽然运用时间不长,但其意义被人们早已发现,因而得以运用。所谓课堂分组讨论法,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组合形式进行协作学习的有效教学方法。该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将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创新作为教学的基本点,教师通过这方法能够全面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综合考虑学生现有学情,科学设置讨论主题,在自主学习之后,让学生把学习所惑表达分享出来,再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讨论表达能力,倾听能力,还能充分发挥学生智力,让学生逐步形成创造性思维。通过初中语文课堂的分组讨论教学,能让学生各抒己见,积极探求真理,勇于纠正自己错误的认识,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内在教育功能。
  二、语文教学中运用分组讨论法的实施
  (一)合理分组,实现互补。语文教学与平时的听说读写密切相关,因此我要求学生注重生活经验的积累,将其按照一定人数分成若干小组,分任务搜集讨论资料,相互交流拓宽视野,再通过讨论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分组是讨论的基础,因此我综合分析各个学生的不同状况,不以学习情况为唯一分组标准组建成小组,全面促进学生均衡发展。另外,我还明确各小组组员的分工任务,让每个组员都能积极参与、各尽其职、锻炼个人能力。实践中,我们还会每隔两个星期要求学生针对课堂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要求小组派出代表在课堂上分析宣布讨论结果,讨论时我会要求综合素质较突出的学生来带领中等生、下等生进行数据采集、分析交流,学生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这样一来,学生兴趣就能被充分激发,开拓视野,锻炼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共同协作的精神。
  (二)明确目标,积极探讨。(1)讨论内容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在教学时,要合理利用有限课堂时间,将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整理出来,作为相关讨论合作的资料根据,让学生分析探究。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时,我要求学生对“我”进行分组讨论,进一步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感情基调,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我还积极引导学生拓宽思维,搜集讨论内容的相关资料,听过多组讨论分析、辩论的形式,巩固好所学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讨论合作是一个共同协作的认知过程,唯有充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促进学生高效协作,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讨论必须要具有可操作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讨论问题必须具有可操作性以及合作性,问题必须具有广泛性、全面性,能让学生在探求答案的过程中增加见识,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讨论内容要控制好深度,避免内容浅薄,消磨学生的讨论热情;防止内容过深,学生无法入手,丧失讨论信心。另外,讨论内容应贴近生活、服务生活,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开放性与讨论价值,吸引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探索,积极沟通交流。讲到《呐喊》一文时,为了引导学生思考,我提出:“寂寞”等同于现在我们所说的无聊吗?对鲁迅先生而言,寂寞又是什么呢?要求学生根据这两个问题分组讨论,增加学生间的相互协作机会,锻炼思维与表达能力。如在讲述史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时,以“心灵的回响”作为话题进行分组讨论,讨论到痛苦是相对的,是否痛苦由你自己去看待,而史铁生先生将写作与生命紧密联系,凭借自己残缺的身躯,书写着世间健全而丰满的思维特性,虽然他经历的是痛苦,但他给世人传递的确是难得的豁达与明朗。
  (三)指导合作,深化拓展。给予学生足够的讨论时间,是保证分组讨论获得预期效果的关键。因此,学生必须计划好每一节课各个环节进行所需的具体时间,多预留时间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必须科学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指导学生讨论合作,做到讨论前准备充足;讨论时组织有序、合理科学;讨论后表达清晰。
  讨论时,我会让每个组员轮流发表看法,其他同学就针对发言人适当评价或提出质疑,最后全体组员分析讨论过后则归纳总结;一旦讨论过程中组员出现分歧,我会要求学生提出实际有力证据说服另一方,最终解决分歧。若小组最终无法达成一致观点,则应提到班上一起讨论,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表达的平台。我积极鼓励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质疑问难,让学生思维能在探求讨论结果的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不断积累知识经验,促进学生个人情感在协作团结中健康发展。
  分组讨论法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若分组讨论法得以有效运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了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热情的引发,还有助于课堂教学活跃性的提高,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放飞心灵,让课堂氛围不再紧张严肃。分组讨论法为学生提供一个各抒己见的自由论坛,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
  参考文献:
  [1]李职前,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分组讨论法的应用[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年。
  [2]王海波,初中语文教学中分组讨论法运用的实践与思考[J]. 基础教育研究,2014年。
  [3]章程,浅析初中语文的教学改革[J].教育与实践,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