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

【作者】 刘志刚

【机构】 新疆阿克苏市温宿县第五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思想品德教育又称德育。它的内涵包括政治教育、思想观点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这三方面的内容是紧密联系的。政治教育和思想观点教育要以道德品质教育为基础,道德品质教育又要以政治教育和思想观点教育为导向。在小学阶段,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经验的局限,政治教育和基本思想观点的教育应渗透在道德品质教育中进行,重点是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五育并举,德育为首。小学阶段正处在人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人的思想品德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儿童的身心在这一阶段处在相对平稳的变化和发展时期。但从品德心理的角度看,儿童的品德行为又处在发生“质”的变化的过程中。他们的认识活动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情感内容在不断增加和深化,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克服困难的意志在不断增强,良好的行为习惯、理想观念正在形成之中。心理学家总结出:“小学儿童的品德从习俗水平向原则水平过渡,从依附型向自觉型过渡,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过渡,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阶段的品德是过渡性的品德。”根据儿童品德发展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加以正确引导,以促进儿童“质”变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德国教育学家斯多惠说过:“教师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最直观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那年秋收结束,记得一位家长在一次闲聊中提起孩子如今懂事多了,在掰玉米时不时提起“老师说了,在家要尽力帮爸爸妈妈做些家务。”“我们老师平时做事可认真了,老师说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否则什么也做不好。”……虽是一件小事,却令我为之一动。教师在小学生的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有意无意地影响学生,教师的身教常常胜于言传。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我注重以自己的言行、思想作风、待人接物的态度给学生作出表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平等对待,爱心抚育。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高尚师德的体现。教师应当有一颗公心,公正、平等地去对待每一位学生,无论是优等生、后进生,还是位居中游的普通孩子,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被关爱、被重视的感觉,从而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增强自尊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事业是播种爱的事业,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引路人,要用真诚和爱心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师生之间也不例外。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绝不能凌驾于学生的人格之上。初上工作岗位,就遇上了一个做错了事脸不红、心不跳,对老师的批评无动于衷的“硬杆”学生。起初,我只是草草地批评了他几次,发现他仍我行我素,不思悔改。后来,在了解了他的特殊家庭背景后,我耐心地和他交谈了几次,真诚地开导、鼓励他,他跟我的谈话越来越多,表现也比以前积极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及时地表扬他的闪光点,他在班级中的表现越来越积极,成绩也很有进步,成了一名具有上进心、自信心的学生。从中,我也体会到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因为在学生心目中,他们把被人信赖和尊重,看得那么至高无上。也使我懂得,如果让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所以,作为教师,要以自己诚挚的爱心去铸就儿童美好、健康的心灵。
  三、针对特征,讲求方法。
  有这样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赛,看谁能把路上行人的上衣吹掉。北风呼呼猛刮,行人紧裹大衣,北风无可奈何。南风徐徐吹动,风和日丽,行人解开衣扣,脱衣而行。结果南风获胜。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也是一样,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具有爱心,学会包容,还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适时地,既做严父,又做慈母。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教师要尽量扮演“中药师”的角色,征对学生心理疾病,对症下药,对后进生要多服“爱心露”,对自卑的学生要多服“信心汤”,对不专心的学生要多服“专心丸”,对缺乏毅力的学生要多服“恒心丹”。要征对各类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
  四、创造环境,多面教育。
  德育工作不能单纯地只在课堂教学中,应当贯穿于教学的不同层面,通过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探索德育与学科知识的最佳结合点,将德育渗透到知识的传授中,使学生在吸收知识的同时受到具体深刻的思想教育。如学习《小珊迪》,是学生从中体会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学习《一次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造精神与科学求实精神;《望庐山瀑布》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西门豹》中可以渗透破除迷信、反对邪教的教育,等等。从而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塑造他们的灵魂,陶冶他们的情操。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搞好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我在班上定期举行一些课外活动,活动注意教育性、趣味性、自主性、实践性。如有一次开展了“我是班集体一员,我这样说……”的主题班会,让同学们征对班级管理及班上人际交往谈谈自己的想法。一阵拘谨后,他们终于各抒己见,不仅指出了班上存在的问题,还提出了不少解决问题、治理班级的有效办法。在活动中,学生不只体验了民主,还产生了主人翁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还如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劳动、“节约是个宝”、“到大自然中寻找春天”等特色活动,帮助学生把道德原则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使学生通过实践锻炼得到教育。
  总之,小学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奠基工程,是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奠定思想基础。今天的小学生是将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现代精神文明的体现,也决定着我国未来的社会面貌和民族精神。同时,对提高整个民族的道德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人所共知,当今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过去人们认为新技术革命主要是智力的开发,着重于文化素质的提高,现在则普遍认识到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样不可忽视。因此,学校实施德育必须充分发挥校内、校外各种教育途径的作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共同完成教育任务,实现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生全面发展中所起的导向作用,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