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探究
【作者】 柏海燕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观塘镇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语文作为奠基教育学科不可推脱的重要内容。我们可从优化阅读教学环境开始,灵活教学方式,把创新思维培养融入语言文字训练之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创新思维 培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伴随人的终身,阅读活动是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一个人可以不写作,但却无法不阅读。语文作为奠基教育的重要平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就成为其中不可推脱的重要任务。为此,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新知识点,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因此,阅读教学应该通过各种方法、途径为学生创设条件,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大胆创新,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具备时代需要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优化教学环境,营造和谐阅读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创造力不是少数天才的特权,每一个人(包括儿童)都有创造的潜力。只要我们开发得当,这种潜力就会挖掘发挥出来,并得到更好培养。而传统阅读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教学模式禁锢,不重视学生思维培养,连最基本的易于创新思维生成的阅读教学环境就不复存在,这是不可能培养的。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思维,先要让营造能让心理自由与安全的和谐环境。
(一)创设主动阅读的最佳心境。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在创新教学中,还必须充分利用电教多媒体、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手段来给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内心学习的潜在动力。良好的心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自由联想,思路敏捷,语言顺畅,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动机,通过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启发设问,游戏活动等形式,诱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最佳心境。
(二)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形成大语文教育的良好氛围。阅读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运用,光凭课本学习的那点知识,更谈不上创新的。必须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形成大语文教育的良好氛围,立足课内,面向课外;立足课堂,面向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和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充实学生的语言材料,拓宽学生的智力背景,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这是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基础。
二、灵活教学方式,提供创新实践机会
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抓住课文中富有新意的地方创新设计,搭建平台,提供创新实践机会,让学生尝试多种形式的表达,把语言文字训练和培养创新意识有机结合,互为促进。
(一)以语言文字训练为载体促创新。语言文字训练,无非就是词、句、段、篇训练。而训练与应用过程,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创新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还能发展创新思维。①运用换词语。词语是语言的基本组成单位,对课文中词语进行质疑,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使思维与语言同步发展。②运用变段式。对课文的重点段,或是值得推敲的段,可让学生改变段式,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表达能力,这时学生创新的闸门也会打开。③引导转体裁。把一种体裁转换成另一种体裁,让学生从另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表达同一内容,同样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学了《送孟浩然之广陵》之后,把古诗改写成记叙文;学了说明文《太阳》之后,用童话的形式写太阳的自述……
(二)多种方式训练。提倡开放的思维方式教学,在听说读写训练中,提供创新的机会。①想象思维训练。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都十分有益。想象思维的训练有扩想、续想、假想、反想、补想、推想等。有的课文结尾意犹未尽,十分含蓄,可让学生续想作文。如教学《凡卡》后,以《凡卡寄信以后》为题说话,写作。假想就是对未曾经历也无体验的事,凭借想象来假设情况。②求异思维训练。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特征,它是一种不依常规,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师要抓住能撞击学生智慧火花的环节,鼓励学生把要解决的问题同学过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大胆设想,引导学生在求异中创新。如《曹冲称象》可以让学生说说是否还有比曹冲更好的称象办法。③求同思维训练。求异固然是创新,有时求同也是创新。《黄帝内经》中早就说过:“智者求同,愚者求异。智者有余而愚者不足。”这就是说,真正的智慧必须善于从复杂多变的方案之中,去发现那个相对不变的东西,即认识事物之间共同的相似规律。
三、鼓励质疑问难,诱发学生创新思维
古人说得好:“学起于思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学习的开始,有疑问才会去探索。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求知的欲望是开启思维闸门的钥匙,又是思维的指南针。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质疑,通过“教有疑”策略,引导学生在课始进行预习后的质疑,课中进行深入性质疑,课后进行延伸后的质疑,并渗透质疑方法的指导。有疑问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发现和创造。让学生从“敢问”到“善问”,同时,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解决,从而让学生在质疑、解疑中培养获得创新思维的培养。
总之,语文是奠基教育平台,我们要充分阅读块肥沃土壤的主阵地作用,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为此,我们教师本身也要有创新精神,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不能因循守旧,不能人云亦云,更要体现创新教学,通过开放式、立体式的教学模式来多渠道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使其创新实践能力得到又快又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龙明翠,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新课程学习,2012年。
[2]钟廷友,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2年。
[3]宗敏娜,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途径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创新思维 培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伴随人的终身,阅读活动是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一个人可以不写作,但却无法不阅读。语文作为奠基教育的重要平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就成为其中不可推脱的重要任务。为此,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新知识点,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因此,阅读教学应该通过各种方法、途径为学生创设条件,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大胆创新,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具备时代需要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优化教学环境,营造和谐阅读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创造力不是少数天才的特权,每一个人(包括儿童)都有创造的潜力。只要我们开发得当,这种潜力就会挖掘发挥出来,并得到更好培养。而传统阅读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教学模式禁锢,不重视学生思维培养,连最基本的易于创新思维生成的阅读教学环境就不复存在,这是不可能培养的。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思维,先要让营造能让心理自由与安全的和谐环境。
(一)创设主动阅读的最佳心境。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在创新教学中,还必须充分利用电教多媒体、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手段来给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内心学习的潜在动力。良好的心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自由联想,思路敏捷,语言顺畅,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动机,通过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启发设问,游戏活动等形式,诱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最佳心境。
(二)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形成大语文教育的良好氛围。阅读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运用,光凭课本学习的那点知识,更谈不上创新的。必须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形成大语文教育的良好氛围,立足课内,面向课外;立足课堂,面向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和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充实学生的语言材料,拓宽学生的智力背景,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这是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基础。
二、灵活教学方式,提供创新实践机会
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抓住课文中富有新意的地方创新设计,搭建平台,提供创新实践机会,让学生尝试多种形式的表达,把语言文字训练和培养创新意识有机结合,互为促进。
(一)以语言文字训练为载体促创新。语言文字训练,无非就是词、句、段、篇训练。而训练与应用过程,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创新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还能发展创新思维。①运用换词语。词语是语言的基本组成单位,对课文中词语进行质疑,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使思维与语言同步发展。②运用变段式。对课文的重点段,或是值得推敲的段,可让学生改变段式,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表达能力,这时学生创新的闸门也会打开。③引导转体裁。把一种体裁转换成另一种体裁,让学生从另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表达同一内容,同样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学了《送孟浩然之广陵》之后,把古诗改写成记叙文;学了说明文《太阳》之后,用童话的形式写太阳的自述……
(二)多种方式训练。提倡开放的思维方式教学,在听说读写训练中,提供创新的机会。①想象思维训练。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都十分有益。想象思维的训练有扩想、续想、假想、反想、补想、推想等。有的课文结尾意犹未尽,十分含蓄,可让学生续想作文。如教学《凡卡》后,以《凡卡寄信以后》为题说话,写作。假想就是对未曾经历也无体验的事,凭借想象来假设情况。②求异思维训练。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特征,它是一种不依常规,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师要抓住能撞击学生智慧火花的环节,鼓励学生把要解决的问题同学过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大胆设想,引导学生在求异中创新。如《曹冲称象》可以让学生说说是否还有比曹冲更好的称象办法。③求同思维训练。求异固然是创新,有时求同也是创新。《黄帝内经》中早就说过:“智者求同,愚者求异。智者有余而愚者不足。”这就是说,真正的智慧必须善于从复杂多变的方案之中,去发现那个相对不变的东西,即认识事物之间共同的相似规律。
三、鼓励质疑问难,诱发学生创新思维
古人说得好:“学起于思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学习的开始,有疑问才会去探索。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求知的欲望是开启思维闸门的钥匙,又是思维的指南针。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质疑,通过“教有疑”策略,引导学生在课始进行预习后的质疑,课中进行深入性质疑,课后进行延伸后的质疑,并渗透质疑方法的指导。有疑问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发现和创造。让学生从“敢问”到“善问”,同时,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解决,从而让学生在质疑、解疑中培养获得创新思维的培养。
总之,语文是奠基教育平台,我们要充分阅读块肥沃土壤的主阵地作用,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为此,我们教师本身也要有创新精神,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不能因循守旧,不能人云亦云,更要体现创新教学,通过开放式、立体式的教学模式来多渠道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使其创新实践能力得到又快又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龙明翠,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新课程学习,2012年。
[2]钟廷友,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2年。
[3]宗敏娜,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途径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