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数学复习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滕迎春
【机构】 四川省华蓥市高兴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要提高数学复习教学有效性,我们就应从创新教学模式,去“应试化”追求,变“题海战术”为精心设计,从质不重量,加强复习的计划性、针对性和新颖性设计,凸显实效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 复习教学 问题分析 实践策略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新课改的重要关键词,也是一线教师为之不倦奋斗的事业追求。复习课作为一种与新授课、讲评课同等重要的课型,在促进学生知识建构中起到了查缺补漏、巩固吸收、系统归纳和强化记忆的重要作用。但传统复习教学,由于目标定位在“应试”,能考出高分数,大多教师就把复习教学搞成了“讲练模式”,通过反复讲反复练让学生在“题海战术”去学知识。这种方法操作虽简单,但高耗低效,既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又伤了学生学习兴趣,得不偿失。在大力倡导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如何提高复习课教学有效性便印入我们眼帘,迫在我们眉睫,成为我们当前必须着力解决的实践课题。
一、初中数学现行复习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浅析
当前的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大多模式陈旧,普遍沿用传统复习模式,就是先讲题型,再题海练习,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越来越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存有大量问题,主要表现为:(1)教师对复习课缺乏正确认识。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旧经验的影响,部分教师对复习课的理解存在偏差,片面地将其理解为对各类题型及其解题方法的对应练习活动,而忽略了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数学问题的本质理解;(2)重讲授,轻培养。教学活动应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而一些教师在复习课上过于注重讲授,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发挥空间,俨然在走“一言堂”的老路,从而阴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发展;(3)复习方法简单老套。虽然我们一再倡导素质教育,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出于应试教育的心理,让学生沉浸于“题海”之中,意图通过重复机械化的解题练习去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但事与愿违,学生的学习效率常常不升反降,甚至产生抵触和抗拒情绪。没有复习主动性,就不会发挥主体性,复习效果欲提高,就只是我们教师的“一厢情愿”了。
二、创新设计,让复习课具有新意
实践中,我们常常听到“复习课难教”的抱怨,却很少看到有教师在为复习课“教什么”而“发愁”。复习作为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不是把单元或章节的知识进行罗列呈现那样简单,仍需要教师创新设计,让学生在对“似曾相识”的知识产生新鲜感中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作为课堂教学两大核心因素---“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多年实践告诉我,要提高复习教学有效性,需要我们首先应解决好教什么的问题,只有加强内容设计,才能为高效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一)复习教学要有计划性。古人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复习教学亦如此,不仅需要抓好一堂课的教什么的构思与设计,还需要从长远的、宏观角度加强学段、整册的复习计划安排,这不仅体现在学段的总复习、单册的期末复习,还是章节的阶段复习等,都需要我们统筹规划,提前安排。只有计划详尽,可执行性强,我们才能弃“急来抱佛脚”的慌乱作法,做到有的放矢。1.做好时间的远瞻规划。我们可以学段、学期或单元为距进行时间定制,从整体上做好复习统筹安排,不能把复习与新授过于割裂,也不能过于集中安排,可分散于日常教学中,便于防止遗忘。2.做好内容的归类复习。单元复习或学期、学段复习,我们可把知识大体分类进行复习,把内容相近或相同的放在一起进行合并,采取主题式的复习方法进行整合设计,进行归类复习。
(二)复习教学要有针对性。复习不是“冷饭重炒”,切忌面面俱到。复习课上到底教什么,教哪些内容,学生学什么,应达什么样的目标,我的看法是结合每个章节的《整理与复习》,加强针对性设计,也就是要根据新课标要求,不拔高不降低,把学习内容的重点、教学的难点和学生易错点、易混点结合起来考虑,突出数学中的重点概念、重点例题习题、重点解题思想与方法的复习。教师要善于捕捉发现学生平时作业中易出现的问题,明确“漏”、“缺”所在,明了学生“数学现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针对学生薄弱处对症下药,提高复习教学有效性。
(三)复习教学要有新颖性。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经说到:“复习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用旧知识的砖瓦建造新的高楼大厦。”在复习内容上要体现出“新意”,就是将平时教学的零散的知识点进行重组,在新的高度和难度上刺激学生接受力,让学生现有知识结构受冲突,产生探求动机。除了内容知识的重组出新之外,我们大多还在复习形式上创新,让学生产生新鲜感。实践中,我们常把复习内容搭载到竞争游戏中,如口算抢答、夺红旗、团队接龙等方式。这不仅能满足学生“好动”、“好竞争”、“好表扬”的年龄特征需求,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四)复习教学要有实效性。传统复习课堂,一直把“题海战术”作为复习主手段,片面强调学生“应试”能力。然而,实践证明,这种机械、重复化的练习并不能为有效复习埋单,更不能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甚至造成了消极影响。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复习的方法,通过提高练习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与发展能力。题贵于“精”,而非“量”,复习课练习题目的布置要删繁就简,增强针对性。题目设计引入与学生相关的生活实际也是提高练习质量的有效途径。如这样设计题目:一位学生去为朋友买生日礼物,遇到了一个问题,大家看谁能解决:购买的礼物高为20厘米,底面为正方形,边长是5厘米,若高度不变,在体积增加200平方厘米时,边长为多少?由学生据此写下方程式。这样的引入使复习题不再枯燥,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总之,要提高复习课教学有效性,我们就必须创新设计,从现有问题突破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积极性,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在复习中自动建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参考文献:
[1]陈东如,提高数学复习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中学数学,2013年。
[2]陈磊,谈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的应用[J].学园,2014年。
[3]张娟,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浅谈[J].教学与研究,2013年。
关键词:初中数学 复习教学 问题分析 实践策略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新课改的重要关键词,也是一线教师为之不倦奋斗的事业追求。复习课作为一种与新授课、讲评课同等重要的课型,在促进学生知识建构中起到了查缺补漏、巩固吸收、系统归纳和强化记忆的重要作用。但传统复习教学,由于目标定位在“应试”,能考出高分数,大多教师就把复习教学搞成了“讲练模式”,通过反复讲反复练让学生在“题海战术”去学知识。这种方法操作虽简单,但高耗低效,既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又伤了学生学习兴趣,得不偿失。在大力倡导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如何提高复习课教学有效性便印入我们眼帘,迫在我们眉睫,成为我们当前必须着力解决的实践课题。
一、初中数学现行复习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浅析
当前的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大多模式陈旧,普遍沿用传统复习模式,就是先讲题型,再题海练习,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越来越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存有大量问题,主要表现为:(1)教师对复习课缺乏正确认识。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旧经验的影响,部分教师对复习课的理解存在偏差,片面地将其理解为对各类题型及其解题方法的对应练习活动,而忽略了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数学问题的本质理解;(2)重讲授,轻培养。教学活动应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而一些教师在复习课上过于注重讲授,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发挥空间,俨然在走“一言堂”的老路,从而阴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发展;(3)复习方法简单老套。虽然我们一再倡导素质教育,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出于应试教育的心理,让学生沉浸于“题海”之中,意图通过重复机械化的解题练习去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但事与愿违,学生的学习效率常常不升反降,甚至产生抵触和抗拒情绪。没有复习主动性,就不会发挥主体性,复习效果欲提高,就只是我们教师的“一厢情愿”了。
二、创新设计,让复习课具有新意
实践中,我们常常听到“复习课难教”的抱怨,却很少看到有教师在为复习课“教什么”而“发愁”。复习作为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不是把单元或章节的知识进行罗列呈现那样简单,仍需要教师创新设计,让学生在对“似曾相识”的知识产生新鲜感中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作为课堂教学两大核心因素---“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多年实践告诉我,要提高复习教学有效性,需要我们首先应解决好教什么的问题,只有加强内容设计,才能为高效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一)复习教学要有计划性。古人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复习教学亦如此,不仅需要抓好一堂课的教什么的构思与设计,还需要从长远的、宏观角度加强学段、整册的复习计划安排,这不仅体现在学段的总复习、单册的期末复习,还是章节的阶段复习等,都需要我们统筹规划,提前安排。只有计划详尽,可执行性强,我们才能弃“急来抱佛脚”的慌乱作法,做到有的放矢。1.做好时间的远瞻规划。我们可以学段、学期或单元为距进行时间定制,从整体上做好复习统筹安排,不能把复习与新授过于割裂,也不能过于集中安排,可分散于日常教学中,便于防止遗忘。2.做好内容的归类复习。单元复习或学期、学段复习,我们可把知识大体分类进行复习,把内容相近或相同的放在一起进行合并,采取主题式的复习方法进行整合设计,进行归类复习。
(二)复习教学要有针对性。复习不是“冷饭重炒”,切忌面面俱到。复习课上到底教什么,教哪些内容,学生学什么,应达什么样的目标,我的看法是结合每个章节的《整理与复习》,加强针对性设计,也就是要根据新课标要求,不拔高不降低,把学习内容的重点、教学的难点和学生易错点、易混点结合起来考虑,突出数学中的重点概念、重点例题习题、重点解题思想与方法的复习。教师要善于捕捉发现学生平时作业中易出现的问题,明确“漏”、“缺”所在,明了学生“数学现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针对学生薄弱处对症下药,提高复习教学有效性。
(三)复习教学要有新颖性。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经说到:“复习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用旧知识的砖瓦建造新的高楼大厦。”在复习内容上要体现出“新意”,就是将平时教学的零散的知识点进行重组,在新的高度和难度上刺激学生接受力,让学生现有知识结构受冲突,产生探求动机。除了内容知识的重组出新之外,我们大多还在复习形式上创新,让学生产生新鲜感。实践中,我们常把复习内容搭载到竞争游戏中,如口算抢答、夺红旗、团队接龙等方式。这不仅能满足学生“好动”、“好竞争”、“好表扬”的年龄特征需求,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四)复习教学要有实效性。传统复习课堂,一直把“题海战术”作为复习主手段,片面强调学生“应试”能力。然而,实践证明,这种机械、重复化的练习并不能为有效复习埋单,更不能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甚至造成了消极影响。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复习的方法,通过提高练习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与发展能力。题贵于“精”,而非“量”,复习课练习题目的布置要删繁就简,增强针对性。题目设计引入与学生相关的生活实际也是提高练习质量的有效途径。如这样设计题目:一位学生去为朋友买生日礼物,遇到了一个问题,大家看谁能解决:购买的礼物高为20厘米,底面为正方形,边长是5厘米,若高度不变,在体积增加200平方厘米时,边长为多少?由学生据此写下方程式。这样的引入使复习题不再枯燥,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总之,要提高复习课教学有效性,我们就必须创新设计,从现有问题突破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积极性,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在复习中自动建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参考文献:
[1]陈东如,提高数学复习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中学数学,2013年。
[2]陈磊,谈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的应用[J].学园,2014年。
[3]张娟,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浅谈[J].教学与研究,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