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加强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培养的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邓小华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城关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素质不仅是学校德育的重点,更是初中政治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大力倡导加强德育育人的今天,我们必须创新教学策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启目标培养之路,让学生在讨论交流,质疑学习等大量道德实践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培养 实践策略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的核心目标。新课标告诉我们,这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要求我们“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他们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为此,我们应创新教学策略,努力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让学生在大量的生活实践中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发展为较强的道德实践能力。下面,我结合多年实际,谈谈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
一、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老师就应创新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到:“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 动力,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情感内驱。我们知道思想品德是一门既重思想教育,又强调践行能力的课程,如果没有兴趣学,就没去运用正确观念抵制不良思潮的诱惑,就会出现不良的有违道德的行为。因此,我们必须注重激趣。在众多激趣策略中,创设情境教学无疑是最好的方法。实践中,可用于情境设计的载体很多。
(一)创设语言情境。教学过程实现的主要形式是师生交往互动,这种交往互动的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就是平等对话。在教学中,我们具有亲和力或震憾性的教学语言去刺激学生听觉中枢,创设出语言情境。我们知道,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门重视心理的教育,是心与心的交融沟通,其他们重知识教学的学科是不样的。因此,我们要表现为教师以绘声绘色的讲述渲染课堂气氛,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知识。
(二)创设实践情境。高尔基曾经说到:“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希望把美带到生活中去。”而创设表演情境,就是把这种艺术天性激发出来,使其在满足学生年龄特征需求的同时,也能满足好动、好表现自我的情感需求。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如果能够抓住学生活泼好动、模仿接受能力强的特点,经常将部分教材内容编排成小品、课本剧、故事剧等文艺形式,让学生通过完成角色扮演的方式去完成教材内容,实现政治课的教育目标。实践证明,创设表演情境,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还能让学生思想品德的知识、要求和观念内化为一种实践思想,形成品德践行力。
二、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思想品德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落实这种主体理念,我们就要引领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经历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逐步提高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为此,在教学时,我们要针对教材的关键处、学生的疑难点,进行一些如问题讨论、知识竞赛、问题辩论等创新活动,使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深化道德认识,升化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在教学《隐私受保护》一课中“尊重和维护隐私权”这一框题时,我设计了“学生的分数该不该成为隐私”这个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辩论。话题一出,就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都纷纷参与进来:“我认为分数并不可怕,并不是拿不出手,分数对学生来说是隐私,通过分数,我们才能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过去,然后用行动证明自己。”“对一个人的判断不应该仅以成绩来衡量。一个成绩不好的人或许是个道德高尚的人,所以我认为分数应该是学生的隐私。”“我认为分数没有必要成为学生的隐私,让学生知道自己在班里所处的位置,对学习无疑是个促进。”“公布分数是对学生自尊心的一种虐待,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是不科学的,所以我认为分数应该是学生的隐私。”通过这样讨论辨析,我们不难发现,既调动了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使课堂成为学生自己施展才华的舞台,同学间交流思想观点的好机会,锻炼能力的好场所。同时学生在谈、论、辩的过程中提高了认识,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
三、搭建实践平台,规范学生良好行为
道德判断能力是道德践行能力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道德践行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判断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最好方法,就是搭建实践平台,让学生参与实践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实践能力。这一点,与新课标“注重学生社会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促进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要求是一致的。为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我们针对学生实际,联系生活进行教学。例如针对初中学生容易叛逆,不会感恩的这一现象,进行教学《跨越代沟,走进父母》,要求学生给妈妈(或爸爸)洗一次脚,然后谈谈自己感受。针对一些学生存在吸烟的不良行为,我结合八年级上册《拒绝不良诱惑——毒品》的内容通过多媒体视频展示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少年吸食K粉、冰毒、摇头被公安人员抓获及每年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全国各地对毒贩子判决的情景。给学生认识到:吸烟是吸毒者的后备军,吸毒、贩毒就是走上一条不归路。此外组织学生到禁毒大队或禁毒所支参观禁毒图片展览等。结合教学内容,搭建实践平台,是规范学生良好行为的良好方式,也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有效方法。
当然,能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不可能一一列举。在众多方法中,我们都必须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让学生在大量道德实践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内化为实践能力,提高良好品德执行力。
参考文献:
[1]郑杰松,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果的几点做法[J].新作文,2009年。
[2]李艳,巧用讨论法活跃课堂教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之探讨[J].学苑教育,2010年。
[3]谭秀环,浅议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J].韶关大学学报,2000年。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培养 实践策略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的核心目标。新课标告诉我们,这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要求我们“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他们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为此,我们应创新教学策略,努力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让学生在大量的生活实践中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发展为较强的道德实践能力。下面,我结合多年实际,谈谈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
一、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老师就应创新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到:“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 动力,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情感内驱。我们知道思想品德是一门既重思想教育,又强调践行能力的课程,如果没有兴趣学,就没去运用正确观念抵制不良思潮的诱惑,就会出现不良的有违道德的行为。因此,我们必须注重激趣。在众多激趣策略中,创设情境教学无疑是最好的方法。实践中,可用于情境设计的载体很多。
(一)创设语言情境。教学过程实现的主要形式是师生交往互动,这种交往互动的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就是平等对话。在教学中,我们具有亲和力或震憾性的教学语言去刺激学生听觉中枢,创设出语言情境。我们知道,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门重视心理的教育,是心与心的交融沟通,其他们重知识教学的学科是不样的。因此,我们要表现为教师以绘声绘色的讲述渲染课堂气氛,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知识。
(二)创设实践情境。高尔基曾经说到:“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希望把美带到生活中去。”而创设表演情境,就是把这种艺术天性激发出来,使其在满足学生年龄特征需求的同时,也能满足好动、好表现自我的情感需求。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如果能够抓住学生活泼好动、模仿接受能力强的特点,经常将部分教材内容编排成小品、课本剧、故事剧等文艺形式,让学生通过完成角色扮演的方式去完成教材内容,实现政治课的教育目标。实践证明,创设表演情境,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还能让学生思想品德的知识、要求和观念内化为一种实践思想,形成品德践行力。
二、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思想品德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落实这种主体理念,我们就要引领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经历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逐步提高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为此,在教学时,我们要针对教材的关键处、学生的疑难点,进行一些如问题讨论、知识竞赛、问题辩论等创新活动,使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深化道德认识,升化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在教学《隐私受保护》一课中“尊重和维护隐私权”这一框题时,我设计了“学生的分数该不该成为隐私”这个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辩论。话题一出,就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都纷纷参与进来:“我认为分数并不可怕,并不是拿不出手,分数对学生来说是隐私,通过分数,我们才能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过去,然后用行动证明自己。”“对一个人的判断不应该仅以成绩来衡量。一个成绩不好的人或许是个道德高尚的人,所以我认为分数应该是学生的隐私。”“我认为分数没有必要成为学生的隐私,让学生知道自己在班里所处的位置,对学习无疑是个促进。”“公布分数是对学生自尊心的一种虐待,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是不科学的,所以我认为分数应该是学生的隐私。”通过这样讨论辨析,我们不难发现,既调动了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使课堂成为学生自己施展才华的舞台,同学间交流思想观点的好机会,锻炼能力的好场所。同时学生在谈、论、辩的过程中提高了认识,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
三、搭建实践平台,规范学生良好行为
道德判断能力是道德践行能力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道德践行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判断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最好方法,就是搭建实践平台,让学生参与实践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实践能力。这一点,与新课标“注重学生社会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促进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要求是一致的。为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我们针对学生实际,联系生活进行教学。例如针对初中学生容易叛逆,不会感恩的这一现象,进行教学《跨越代沟,走进父母》,要求学生给妈妈(或爸爸)洗一次脚,然后谈谈自己感受。针对一些学生存在吸烟的不良行为,我结合八年级上册《拒绝不良诱惑——毒品》的内容通过多媒体视频展示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少年吸食K粉、冰毒、摇头被公安人员抓获及每年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全国各地对毒贩子判决的情景。给学生认识到:吸烟是吸毒者的后备军,吸毒、贩毒就是走上一条不归路。此外组织学生到禁毒大队或禁毒所支参观禁毒图片展览等。结合教学内容,搭建实践平台,是规范学生良好行为的良好方式,也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有效方法。
当然,能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不可能一一列举。在众多方法中,我们都必须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让学生在大量道德实践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内化为实践能力,提高良好品德执行力。
参考文献:
[1]郑杰松,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果的几点做法[J].新作文,2009年。
[2]李艳,巧用讨论法活跃课堂教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之探讨[J].学苑教育,2010年。
[3]谭秀环,浅议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J].韶关大学学报,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