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作者】 舒清华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中和镇回龙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就需要以创新教育为土壤进行。我们教师要能够在实践中营造出创新所需要的自由环境,能引导学生存同辨异有创新思考,能通过富有想象地学习促进创造力发展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思维  培养  创新教育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个人立于竞争中不败的重要筹码。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励,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越重要。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奠基平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就成为其不可推脱的重要责任。而传统教学,由于目标定位在“应试”,所以,很多学生书面操作能力很强,而生活能力,特别是创新实践能力却很差,这就是不注重学生学以致用的创新实践的结果。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就成为我们新课改的主旋律。
  一、营造创新需要的自由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由地学、思、疑、问,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才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潜能得到最大发挥。这样和谐、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而专制、压抑的课堂氛围则给师生,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带来障碍。作为课堂组织者——教师自身也要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和平相处,这样感情上会更融洽,心理上会更沟通,这样就能点燃学生心中的创新火花,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引导学生存同辨异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其首要平台,就是引导开展学生学起于思的创造性学习。这就要求学生要有独立果敢的学习品质,敢于标新立异,敢于独创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要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不谋求唯一正确的答案,求同辨异。课上,我们可给学生留出“思考平台”,有充足的时间思考,积极为学生提供讨论学习的机会,努力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互动,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这些意见对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种信息刺激,如被理解就会被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里,于是新信息与旧信息融合,或与其他种信息融合,便会产生一些新异的观点,或者在新信息的刺激下,通过联想作用激活另一个有价值的新观念的萌发,这种新观点便是学生自己的独立见解,在求同辨异中创造性学习的结果。如在教学《狐假虎威》这一课时,当学生学完文章后,绝大部分学生对狐狸的狡猾、奸诈有了共同的认识。这时我问学生:“就这一课中所描述的故事情节,你对狐狸有没有不同的看法?”这一问题一抛出,学生立即展开讨论,随后说出了自己不同的认识:“狐狸多聪明呀!与老虎相比,它是个弱者,在危难之际,他用智慧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当今社会,许多弱小者因在比自己强大的敌人面前不会斗智而受欺负,他们应该向狐狸学习。”又有学生说:“外表再强大,只要不动脑筋也会败在别人手中。”通过训练,学生思维的独特性显然得到了培养,没有“人云亦云”的思维定势。启发学生多角度地思维,鼓励他们发表不同的见解,课堂上应该经常地问一问:“谁有新的发现?”“那位同学有不同的见解?”这样,我们就可把“求同”与“求异”统一起来,辩证地对待“同”与“异”,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新问题新情况,产生新观点,使学生的创造欲在执著的追求中受到激发,再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维互动、集思广益,培养学生提炼新思想的胆识。
  三、放开想象促进创新
  放开想象是创新的前提,想象的东西不一定能创造出来,而创造力就是把想象的东西造出来的能力。我们知道,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想象力是在你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接下来就是创造力沿着想象的方向付诸实践。这二者实际都是无定向、无约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重要思维形式。因此,在奠基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发挥语言知识在培养学生思维中的不可替代作用,以此来促进学生思维得到更好发展。而又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方面,更需要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经常指导学生进行想象创造的训练,从而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指导学生创造性学习。如在教学《麻雀》第四自然段,老麻雀明知不是猎狗的对手,却“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蓬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这是个可供学生思维的平台空间,我们可用此启发学生创造想象:“谁能结合当时的情景想象老麻雀飞下来以前是怎样想的?”学生兴趣盎然,有的说:“老麻雀想到:这只可恶的猎狗,平时你总是仗势欺人,今天我不能再看你逞凶。”有的说:“老麻雀想到自己的同类如此弱小,将葬身到猎狗之腹,太可怜了,我一定要挺身而出。于是尖叫起来:‘走开,如果你欺负它,我就跟你拼了。’”……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迸发出来时,就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老麻雀伟大的爱在学生丰富的想象中被传播、颂扬。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中进行着创造性思维。
  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是在单纯训练学生创造的技巧,而是在全方位的改造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一种只重外在的学习方式改变为价值目标的教育,而是一种从个体心智世界中源源不断去诱导出能提供最佳创意的人格特征的教育。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我们教师要加强创新教育理论学习,树立起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能创新教学方法、教学途径和教学手段,使课堂焕然一新,有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氛围和土壤,能有效促进学生获得知识建构。
  参考文献:
  [1]陈亚明,语文教学中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J].师道,2011年。
  [2]杭春霞,在语文教学中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J].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16年。
  [3]叶黎明,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J].中外交流,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