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作者】 孔艳辉 张 瑜
【机构】 重庆市合川云门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我们应多措并举。实践中,我们可灵活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创新评价策略等方式加以落实。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学有效性 提高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新课改的重要关键词,也是教师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追求。高中化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奠基学科,提高教学有效性对学生全面发展更有积极意义。但从众多教学实践来看,课堂高耗低效现象还较为严重,这除了与我们传统教学手段有关外,也与我们教师教学理念分不开,特别是与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行为更息息相关。也就是说,要提高教学有效性,不仅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更需要我们应用新理念去指导实践行为,科学的去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实践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有效性,在“以学彰教”的今天,只有先提高学生学的有效性,才能促进教的有效性的提升。爱因斯坦告诉我们:“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因此,要让学生学有动力,学有效果,我们就必须加强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使其发挥主体性。在激趣方法中,创设情境激趣无疑是其良好方法。我们知道,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造出师生和谐互动的情绪氛围,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创设的教学环境。比如在讲授离子键知识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创设优化情境的策略来进行其概念的讲解。考虑到化学概念的抽象和概括性特点,我们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来辅助教学能够更好地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新课标提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要充分体现化学课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和挖掘化学中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的欢乐与愉悦,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灵活教学方法,改变学习方式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新颖有趣的重要前提,也是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有效方式。作为教师,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选择合作式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图表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从显示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感受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化学反应的奇妙、化学科学的实用性。而传统化学教学,特别是我们高中,为了高考“应试”,我们大多采用讲解式,以为很经济、实则不然,效果不明显,学生被动学,有效性不高。而在今天,我们创新策略,灵活方法,让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化学实验技能等,增强化学学习能力,形成主动学习、勇于探索、勤于思考和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平时的环境提出一些关于化学的问题,通过同学们的回答让他们感受化学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欲望。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吸收。
三、更新教学手段,提高实验效率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了教师创建高效课堂不可多得的重要工具。现在我们常说要更新教学手段,对于我们高考在即的化学教学来说,无疑训是提倡更多应用多媒体教学。但对于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教学,虽然多媒体在其中的作用也是巨大的,但我们只能把此作为化学实验教学的辅助手段,决不能替代化学实验。要提高科技手段在实验中教学的重要作用,我们只能用于这些实验中,如部分实验的现象不明显,效果不显著,还有一些实验的可重复性差、耗时长,课堂上难以作到随时调用;另外还有一些实验的污染大,无法在教室中完成等。实验课件的广泛应用则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克服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提高实验的效率。但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使实验达到最优化。现代信息技术使化学实验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直观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得到了全方位的刺激和启发,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起到传统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实验的效率,提高课堂的效率。例如,在“钠”一节的教学中,钠与氯气、钠与硫的反应,前者初中时已做过实验,后者实验现象不能保证,就可通过放实验录像的形式进行,既节约了时间又有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四、创新评价策略,着眼学生发展
传统评价,以分论英雄,以高考高分为评价核心指标。但时至今日,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不断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作为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师,我们应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品质,开创新世纪化学课堂教学的新开地。新课程改革本着“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精神,注重终极性评价。而传统的教学评价,在评价内容上过多地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忽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在评价标准上过多地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在评价方法上以纸笔考试为主,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这样由于评价的手段单一,使得我们只能或更多依赖于事实判断,比较多的关注事物的表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主动的进行自我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总结,收获与得失,在体验中明确努力方向。
总之,化学是一门对生活,对科学发展都能起到进步作用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大力实施探究式教学,开展实验等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化学求知欲。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科学态度,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黄河俊,新课改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新一代月刊,2015年。
[2]魏贤达,改进课堂教学策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J].现代阅读,2011年。
[3]方瑞杰,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对策研究[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4年。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学有效性 提高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新课改的重要关键词,也是教师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追求。高中化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奠基学科,提高教学有效性对学生全面发展更有积极意义。但从众多教学实践来看,课堂高耗低效现象还较为严重,这除了与我们传统教学手段有关外,也与我们教师教学理念分不开,特别是与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行为更息息相关。也就是说,要提高教学有效性,不仅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更需要我们应用新理念去指导实践行为,科学的去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实践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有效性,在“以学彰教”的今天,只有先提高学生学的有效性,才能促进教的有效性的提升。爱因斯坦告诉我们:“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因此,要让学生学有动力,学有效果,我们就必须加强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使其发挥主体性。在激趣方法中,创设情境激趣无疑是其良好方法。我们知道,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造出师生和谐互动的情绪氛围,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创设的教学环境。比如在讲授离子键知识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创设优化情境的策略来进行其概念的讲解。考虑到化学概念的抽象和概括性特点,我们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来辅助教学能够更好地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新课标提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要充分体现化学课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和挖掘化学中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的欢乐与愉悦,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灵活教学方法,改变学习方式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新颖有趣的重要前提,也是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有效方式。作为教师,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选择合作式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图表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从显示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感受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化学反应的奇妙、化学科学的实用性。而传统化学教学,特别是我们高中,为了高考“应试”,我们大多采用讲解式,以为很经济、实则不然,效果不明显,学生被动学,有效性不高。而在今天,我们创新策略,灵活方法,让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化学实验技能等,增强化学学习能力,形成主动学习、勇于探索、勤于思考和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平时的环境提出一些关于化学的问题,通过同学们的回答让他们感受化学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欲望。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吸收。
三、更新教学手段,提高实验效率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了教师创建高效课堂不可多得的重要工具。现在我们常说要更新教学手段,对于我们高考在即的化学教学来说,无疑训是提倡更多应用多媒体教学。但对于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教学,虽然多媒体在其中的作用也是巨大的,但我们只能把此作为化学实验教学的辅助手段,决不能替代化学实验。要提高科技手段在实验中教学的重要作用,我们只能用于这些实验中,如部分实验的现象不明显,效果不显著,还有一些实验的可重复性差、耗时长,课堂上难以作到随时调用;另外还有一些实验的污染大,无法在教室中完成等。实验课件的广泛应用则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克服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提高实验的效率。但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使实验达到最优化。现代信息技术使化学实验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直观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得到了全方位的刺激和启发,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起到传统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实验的效率,提高课堂的效率。例如,在“钠”一节的教学中,钠与氯气、钠与硫的反应,前者初中时已做过实验,后者实验现象不能保证,就可通过放实验录像的形式进行,既节约了时间又有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四、创新评价策略,着眼学生发展
传统评价,以分论英雄,以高考高分为评价核心指标。但时至今日,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不断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作为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师,我们应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品质,开创新世纪化学课堂教学的新开地。新课程改革本着“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精神,注重终极性评价。而传统的教学评价,在评价内容上过多地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忽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在评价标准上过多地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在评价方法上以纸笔考试为主,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这样由于评价的手段单一,使得我们只能或更多依赖于事实判断,比较多的关注事物的表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主动的进行自我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总结,收获与得失,在体验中明确努力方向。
总之,化学是一门对生活,对科学发展都能起到进步作用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大力实施探究式教学,开展实验等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化学求知欲。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科学态度,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黄河俊,新课改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新一代月刊,2015年。
[2]魏贤达,改进课堂教学策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J].现代阅读,2011年。
[3]方瑞杰,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对策研究[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