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作者】 张嘉陵

【机构】 四川省西充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它是不仅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更也是教学大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兴趣可以带领学生更好的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自我自主去学。在新课标下,新课改中明显的增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分量,教师在教学中仅仅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更多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此产生兴趣,从而更好的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工作。在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启发的作用,学生对此产生兴趣便会去自主学习,课后才会主动去理解。本文将在对传统高中地理教学进行反思的基础上,研究探讨增加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的途径。
  关键词:高中地理;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兴趣也是教学大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程在教学设计上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本文将在对传统高中地理教学进行反思的基础上,研究探讨增加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的途径。
  一、新课改下对高中地理学习兴趣的反思
  没有地理学习兴趣,就没有地理学习氛围,地理学习的效果也就无从谈起。地理学习兴趣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一个学生如对地理产生了比较稳定、持久的兴趣,那么他必然会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可以这样说,激发地理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地理自主学习动机的起点。不过,曾经有一位学生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地理本身是充满兴趣的,伹变成学校的科目就索然无味了。”当然这里有学科本身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教学的原因。
  从地理教学现状来看,可能有几方面原因。一是教师照本宣科,讲解枯燥,脱离实际;二是教学要求过分强调知识记忆,对地理学习智力价值的挖掘严重不足;三是教学手段单一、陈旧,学生不能直观地感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地理事物。
  二、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的途径
  1、通过直观的教学和科学的记忆方法,增加兴趣。直观的教具和形象的语言,往往可以把复杂纷繁的地理事物由近及远、由陌生变熟悉、由难于理解变得易于掌握,而科学的记忆方法则可降低难度,增加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到九月星空图时可这样描述:晴朗的夜晚,遥望苍茫的天穹,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神话般的世界。暗蓝的星空天幕上,银河闪烁,牛郎、织女隔着银河互相辉映,大熊(座)、小熊(座)母子相偎。色彩鲜明的挂图,伴以形象生动的描述,给予学生的已不再是静止的画面,而是动态的拟人化的情景,学生学来有趣,记忆牢固。
  2、通过语言传情激发兴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智力劳动效率。”教师的语言是教与学的纽带,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语言表达清晰、准确、幽默的教师,讲起课来深入浅出,妙趣横生。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能表现出教材的喜怒哀乐,能引导学生体验情景、感知形象。这样学生不仅切实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和意义,还对教师产生钦佩之情,对地理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更得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的语言美的享受。
  3、补充资料扩充教材,增加地理的趣味性。现在地理教材中,精美的地理景观图片少,与时事结合得也不够紧密。课上可展示与教材内容联系密切的精美地理景观图片、时事新闻图片、资料。如“巴以”冲突,南斯拉夫的分裂的有关内容,各地的风景、物产、风俗民情等精美图片,制成课件扩充教材,既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兴趣,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对于教材中难以理解的知识,也可通过上网搜索有关资料。如:一些矿产和物产的作用,结合画面介绍给学生,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学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时,用课件展示当地用头顶运物品的图片,在学生感到奇怪之余,让学生思考这种习俗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因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绝大部分位于热带,阳光接近直射或直射,头顶运物品,可遮挡阳光起到防晒的作用。
  “用一桶水灌一杯水”,就是要求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地理学科综合性的特点要求地理教师除了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丰富的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因此要求每个地理教师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要广览博学,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学进度,制作知识系列卡片,如神州风采、世界博览等不同系列,逐渐积累语言素材,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信手拈来。
  4、创设问题情境,活跃课堂气氛。为了避免出现“满堂灌”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我从知识人手,由浅入深,逐层递进,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思考,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答案。
  5、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实践证明,“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会挫伤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此,教师必须提高地理教学的艺术性,大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地理课堂充满生机。比如:在上“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这节课时,就可通过流水侵蚀作用的实验,让学生明白地形坡度、土壤性质、地表植被和降水强度等因素对土壤侵蚀造成的影响;也可以带领学生到条件许可的野外去实地探究。上“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节,则可采用地理实践的形式开展社会调查,让学生通过走访、实地调查、查阅资料等一系列过程去发现城市化过程中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并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假如每堂地理课都能做到大胆创新,那么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就会不断高涨。
  总之,作为高中的地理教师我们,应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不断改革教法学法,提高自身师德素质、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艺术,用充满活力的课堂引导学生去学习,充分利用教学中各方面的有利因素,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能够学的更好,更有效,更快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徐宝芳,裴亚男,等.高中地理/双动两案0教学模式的构建[J].地理教育,2007(2).
  (2)张立伟.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探微[J].高考,2015,2(1):69-79.
  (3)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31.
  (4)纪懿芯,林媚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探微[J].课程教学研究,2014,2(2):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