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语文实施有效教学之我见
【作者】 雷 燕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临溪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语文教学需要提高有效性,这就要求我们创新策略,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实践。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想象、自信无疑是针对小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效教学 实践策略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近年来新课改推进的重要关键词,也是一线教师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追求。但在传统教学中,由于讲解多,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应有发挥,导致教学“高耗低效”,学生看不到成功,教师也教得苦。如何改变这一问题,就成为我们践行新课标首先就应思考的问题。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情境开展教学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不仅能激趣,还能煽情,诱思,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促进主体性发挥。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乐趣中产生学习动力。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应让学生活起来,以创新、实践为主线,让灵动成为新课程课堂的主旋律。切实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取课文以外的知识与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让学生多活动,并不是追求形式的生动,而是让儿童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让儿童在乐中学,趣中学,活中学,坐中学。既然如此,将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就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而要突出教材重点,针对教材特点,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与能力训练相结合,从而加强基础。语文教学中的训练强调操作情境中的基础训练,它包括以词句为主的基础训练、加强应用为目的的整体训练和结合感知为媒介的思维训练。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创造乐趣中张扬个性。传统的教学不恰当地造成大脑左半球接受过度教育,结果因教学抽象概念化,缺乏形象与情感而影响右脑的激活、兴奋,造成压抑,甚至损伤儿童的创造才能。这是教学领域长期以来注重认知,忽视情感而造成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而情境教学通过情境的创设营造,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右脑,对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敢于创新,乐于创造,从成功体验中感受到学习乐趣,张扬起学习个性。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认识世界的乐趣中拓展见识。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拓展见识,引导学生更好地观察生活,发挥周围世界在儿童发展中的源泉作用,我们可把现实引入到课堂中来,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语文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认识到语文工具性的重要意义。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语文是奠基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语文奠基的重要任务。我们知道,自学能力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并且在教学中学生不合作、不理会,启而不发是常有的事。学生是可持续发展的人,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实现学习主体各方面素质的主动、生动、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上,要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基础。从而使学生爱上学习,形成自学的良好习惯。例如,在每一次写字中,我都要求学生做到“三到”:即眼到、手到、心到。首先要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结构。明确各部分构字部件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比例和准确的位置。这方面的指导需要教师花一定的时间,反复的训练,根据字形的难点,坚持训练下去,学生才能慢慢地把握好字形,最终离开田字格安排好字的结构。有了整体上的认识,就可以让学生一笔一画写,也就是手到。字要写得规范、准确,并与范字进行比较。眼到,手到的同时,还要求做到心到,就是要专心致志。在这方面也可以讲一些书法家的心得体会,让学生明白,心到就是要做到心静气和,内心深处对字的结构、形体有一个大体的把握,对写字规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这样才能把字写好,最终练成一手具有个人特点的汉字。写字如此,自学能力培养也是如此,只有加强系统训练,才能是日久中得到练成并发展。
三、引导学生创新想象
创新力的开发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教师更应采用多样活泼的方式,借助多种媒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对标新立异的想法给予分析性指导和支持,以养成学生全面进取、不断创新的习惯。这样才能使学生提高自身能力,有不断求知的欲望。为此,新课标中的模块教学,就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给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想象。
四、注重学习自信培养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自信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在实践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自强自立教育,进行学习自信教学,要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应该骄傲自满。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在学习中遇到各种困难都是正常的,要不断的鼓励学生面对困难要建立起学习的自信,这对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健康成长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分析学生的能力层次、知识水平,分析学生的客观情况,在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问题设置还是作业布置,都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要不断为学生提供有效回答问题的机会,为学生提供独立完成作业的机会,使学生能够不断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这对学生学习自信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另外教师应该积极的观察学生,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教师都要给学生以肯定,积极的表扬学生,尽量少批评学生,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对于实现有效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战胜学习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具有积极的意义。
总之,要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实现有效教学,我们就必须创新策略,运用多种方法去践行,特别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更应加大策略运用,使其更主动地与教师共同建构。
参考文献:
[1]倪彩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之我见[J].科教文汇,2013年。
[2]吴桂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年。
[3]赵志刚,试论语文课堂有效性情境的创设[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效教学 实践策略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近年来新课改推进的重要关键词,也是一线教师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追求。但在传统教学中,由于讲解多,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应有发挥,导致教学“高耗低效”,学生看不到成功,教师也教得苦。如何改变这一问题,就成为我们践行新课标首先就应思考的问题。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情境开展教学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不仅能激趣,还能煽情,诱思,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促进主体性发挥。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乐趣中产生学习动力。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应让学生活起来,以创新、实践为主线,让灵动成为新课程课堂的主旋律。切实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取课文以外的知识与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让学生多活动,并不是追求形式的生动,而是让儿童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让儿童在乐中学,趣中学,活中学,坐中学。既然如此,将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就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而要突出教材重点,针对教材特点,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与能力训练相结合,从而加强基础。语文教学中的训练强调操作情境中的基础训练,它包括以词句为主的基础训练、加强应用为目的的整体训练和结合感知为媒介的思维训练。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创造乐趣中张扬个性。传统的教学不恰当地造成大脑左半球接受过度教育,结果因教学抽象概念化,缺乏形象与情感而影响右脑的激活、兴奋,造成压抑,甚至损伤儿童的创造才能。这是教学领域长期以来注重认知,忽视情感而造成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而情境教学通过情境的创设营造,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右脑,对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敢于创新,乐于创造,从成功体验中感受到学习乐趣,张扬起学习个性。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认识世界的乐趣中拓展见识。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拓展见识,引导学生更好地观察生活,发挥周围世界在儿童发展中的源泉作用,我们可把现实引入到课堂中来,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语文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认识到语文工具性的重要意义。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语文是奠基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语文奠基的重要任务。我们知道,自学能力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并且在教学中学生不合作、不理会,启而不发是常有的事。学生是可持续发展的人,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实现学习主体各方面素质的主动、生动、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上,要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基础。从而使学生爱上学习,形成自学的良好习惯。例如,在每一次写字中,我都要求学生做到“三到”:即眼到、手到、心到。首先要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结构。明确各部分构字部件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比例和准确的位置。这方面的指导需要教师花一定的时间,反复的训练,根据字形的难点,坚持训练下去,学生才能慢慢地把握好字形,最终离开田字格安排好字的结构。有了整体上的认识,就可以让学生一笔一画写,也就是手到。字要写得规范、准确,并与范字进行比较。眼到,手到的同时,还要求做到心到,就是要专心致志。在这方面也可以讲一些书法家的心得体会,让学生明白,心到就是要做到心静气和,内心深处对字的结构、形体有一个大体的把握,对写字规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这样才能把字写好,最终练成一手具有个人特点的汉字。写字如此,自学能力培养也是如此,只有加强系统训练,才能是日久中得到练成并发展。
三、引导学生创新想象
创新力的开发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教师更应采用多样活泼的方式,借助多种媒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对标新立异的想法给予分析性指导和支持,以养成学生全面进取、不断创新的习惯。这样才能使学生提高自身能力,有不断求知的欲望。为此,新课标中的模块教学,就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给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想象。
四、注重学习自信培养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自信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在实践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自强自立教育,进行学习自信教学,要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应该骄傲自满。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在学习中遇到各种困难都是正常的,要不断的鼓励学生面对困难要建立起学习的自信,这对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健康成长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分析学生的能力层次、知识水平,分析学生的客观情况,在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问题设置还是作业布置,都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要不断为学生提供有效回答问题的机会,为学生提供独立完成作业的机会,使学生能够不断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这对学生学习自信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另外教师应该积极的观察学生,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教师都要给学生以肯定,积极的表扬学生,尽量少批评学生,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对于实现有效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战胜学习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具有积极的意义。
总之,要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实现有效教学,我们就必须创新策略,运用多种方法去践行,特别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更应加大策略运用,使其更主动地与教师共同建构。
参考文献:
[1]倪彩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之我见[J].科教文汇,2013年。
[2]吴桂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年。
[3]赵志刚,试论语文课堂有效性情境的创设[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