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作者】 陈晓莉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保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先学后教,进行合作阅读、思维激发训练与培养,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发学生封存的天资,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热爱语文,会学语文,坚持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师转变观念,营造初中语文课堂和谐的氛围。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身为教师,应该尽快转变角色,走下圣坛。真诚的爱自己的学生,爱他们的优点,也爱他们的缺点,亲近他们,与他们心心相印,尊重他们的人格,少一点审视责备的目光,多一些欣赏鼓励的热情,注意十分谨慎的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二、合理分组、合作阅读,培养学生集体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合作是人类相互帮助完成任务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及知识经济的即将到来,需要人的主动性、创造性,不但要有竞争的意识,更要有合作的精神,需要有合作生存、合作发展的意识。语文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需要把学生分成小组以完成教学任务。在分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取长补短。一般每小组由4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例如组长、记录员、发言者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同时也可以多种小组形式出现。
  三、以“情”引领,诉说真话。
  笔者认为语文教师的另一大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写真情作文,贵在“我手写我心”,贵在抒发真情实感。《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要求学生作文能体现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实际,能体现他们的兴趣爱好,阅历见闻及心理特点。可是,目前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一些学生为应试作文被束缚了手脚,养成假话连篇的不良文风,造成“作文是一套、内心是一套”的双重人格,这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具有高尚品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目标岂不南辕北辙?那么,我们该如何杜绝弄虚作假的文风,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呢?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实践:
  首先是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习作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因此,笔者平时特别注重教o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他们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结合生活实际去观察、思考,时刻做生活的有心人。有的放矢地让他们去注意家中的、路上的、校内的点点滴滴,抓住众人关心、议论的热点问题,追踪采访,实地调查,利用网络收集处理相关信息。学会从生活中选取材料,捕捉生活中有趣、印象深刻或新奇的人、事、物、景,进行分析、思考。于是,学生的日记里出现了:《爸爸妈妈离婚后》、《一把剪刀》、《不烫,喝吧》、《邻居家的摩托车失窃后》等。这些都是学生的生活充实起来以后,真实地再显生活底蕴,表达和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其次是高分鼓励,表达真情。叶圣陶先生说:“要敢言天下真,这就是做人的根本。”因此,笔者注重引导学生做真人、求真知、抒真情、吐真言。笔者在批改习作时,只要学生能不去抄袭,做到取材真实、感情真挚,尽管行文不长、词句不大优美,都会给予较高分数鼓励。在分数上有了侧重,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信心,就会坚定地朝着写真人、实事这个方向努力。比如同样是写《一个值得尊敬的老师》,某个同学洋洋洒洒,写了六七百字。其中写了教师备课至深夜,冒雨送学生回家,抱病工作昏倒在讲台上。语言虽然优美,但加工成分较多。另一名学生只按规定字数写,选取生活中的真实小事:自己考试作弊,教师发觉后把他带到办公室进行一番语重心长的说服教育,还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重考。然后教师借故离开,看他是否真的悔改了。后来他凭自己的真实水平考了80分。他对教师热心的教导非常感激。感情真挚,言辞恳切。笔者给后一篇作文高分,并在讲评时作了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写实事的可贵。
   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我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我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我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我坚持学”。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应当注重学生自学,在自学感悟的基础上达到知识的掌握。这种能动式学习不但使学习过程有效,而且使学习者本身主动而自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能学”的信心,激发学生想学的愿望,点拨学生“会学”的策略,提供学生坚持学的动力。教师不得包办代替,要培养学生自主操作,自主迁移,自主比较,自主比较,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能力。如教学文言文,首先要让学生对照注释,查工具书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大意,教师只需对学生提出的较难的字词和句子作讲解。只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才能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语文教学不是为了体现崭新的教育理论和展示先进的教学手段而存在的,它应该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土,是呈现生命本色的天空。笔者多么渴望教育回溯到它的起点,回归到它自然朴实的本真状态,只有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