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物理学史在高中教学中的重要性
【作者】 有玉项欠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第二民族高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要求,使许多教师认为,给学生传授物理知识,并能应用这些物理知识进行解题和考试就已达到教学目的,而在课堂中讲述物理学史内容是浪费时间,对解题、考试没有价值。所以,教师往往只按照知识与技能的要求编排出讲授知识内容的简捷方式和程序,从几个基本原理出发,运用数学演绎的手段,逻辑推演出各个具体的定律和结论。这种方式虽然有利于学生缩短认知的过程,可以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但在这样的教学体系中,物理知识的真正认识过程被抹平了,物理学探索者的观测、困惑、和创新的智慧之光被掩盖了,同时也泯灭了学生的创造力天赋,素质教育得不到真正落实。
新课程在取材上注意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突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和影响的观点。教材注重历史和现代的有机结合,学生既要了解历史,知道前人是如何开展科学研究的,从中学习科学的方法;同时也要关注现代,知道当今人们又是怎样开展科学研究和关注哪些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全面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已成为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迫切需求。《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物理的课程目标是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通过高中物理的学习逐步养成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思维习惯、科学世界观和科学精神。
将物理学史融入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的也要注重以下几个原则:
一、高效原则
从课程资源看,20多年来,我国人教版的高中物理教科书中不同程度的渗透了物理学史教育的内容,尤其新课程中物理学史内容比其他版本明显增加了许多。
教师面对着如此重大的教学改革,在教学时往往会产生一种误区,对于物理学史会眉毛胡子一把抓。我们在教学时应通过有限的教学时间和精选的科学史事例,通过学生的参与,折射出科学的全景。在这里我们一定要精选内容,以点带面,才不会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以高中物理选修3-2电磁感应为例,本章第一节划时代的发现就可以作为精选的一节物理学史课来进行。我们可以采用讲故事、编情景剧、科学对话等多种形式来再现二百年前伟大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可以使我们学生了解科学史上许多重要的发现和发明,常被人们有意无意地罩上神秘的光环,似乎科学家都是能呼风唤雨的魔术师。但是实际上具有闪光思维的奥斯特和法拉第,在做出伟大发现的过程中也受着历史局限性的束缚,也有过“可笑”的疏忽和失误。他们是伟大的,但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可以使学生了解虽然在探究科学的过程中有许多的失败,但是面对失败能不放弃,能继续进行着艰苦的探究历程。并在成功的时候能理性面对摆在自己面前的功名利禄。能帮助我们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人生观。这节课可以作为精选课的代表,使学生能够从一个科学史实出发,通过不同角度的分析,从科学前辈那里汲取营养,用以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
这就要求我们科学史内容的选取应遵循精选、高效原则,选取那些具有较高教育价值,能给学生多方面启迪的内容,避免为讲历史而讲历史。则能使学生从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态度等多方面获得启迪。
二、分层原则
将物理科学史作为物理课程资源融入到课程教学,其中包括物理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等各个分支。对于各个分支我们也应该采取分层的原则,而不应该一概而论。力学、电学要求知识体系的建立,对于这些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教材注意有意识地在一些主要处,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历史考察,让学生了解科学问题是如何提出的,它的自然原型和理想模型是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相应的概念和定律是如何萌生、提炼和发展的,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对科学方法的不断体会。而对于热学、光学、原子物理等分支,我们可以用物理学史作为主线来进行教学,新教材也改变了原有教材的编排顺序,利用物理学史帮助学生了解热、光、原多个繁杂的知识点。
三、适合原则
尽管科学史对于新课程教学的好处十分明显,但是由于科学史也揭示出与高中物理教科书不太一样的科学观点,既科学史对于习常的观念太具有颠覆性,尤其是近几十年的物理学史极大的瓦解了传统的科学形象。对于科学已不再被仅仅看成是对客观事实的发现,“客观性”不再是科学发展中的唯一主题;教科书给出的“假说-演绎”方法论(理论应该与实验事实相符合),也被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亲口否认。面对着物理知识还是处于萌芽阶段的高中生,这些物理学史的观点我们应该选择,不宜让高中生知道得太多。我们应该将物理科学史更好地融入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
总之,物理学是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和科学实验创造性的结晶,也是世世代代科学研究者的创造性劳动的共同结晶。物理科学史的内容是人类精神的资源宝库,物理学史集中地体现了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物理世界的现象、特性、规律和本质的历程,歌德说过,“一门科学的历史,就是这门科学本身。”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展现历史上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奥秘的艰辛历程,可以让学生从物理学发展的历史中领悟到科学的本质、科学的精神,把物理知识的逻辑展开与物理学认识的历史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获得物理知识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物理学史教育对实现新课程的整体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新课程在取材上注意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突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和影响的观点。教材注重历史和现代的有机结合,学生既要了解历史,知道前人是如何开展科学研究的,从中学习科学的方法;同时也要关注现代,知道当今人们又是怎样开展科学研究和关注哪些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全面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已成为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迫切需求。《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物理的课程目标是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通过高中物理的学习逐步养成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思维习惯、科学世界观和科学精神。
将物理学史融入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的也要注重以下几个原则:
一、高效原则
从课程资源看,20多年来,我国人教版的高中物理教科书中不同程度的渗透了物理学史教育的内容,尤其新课程中物理学史内容比其他版本明显增加了许多。
教师面对着如此重大的教学改革,在教学时往往会产生一种误区,对于物理学史会眉毛胡子一把抓。我们在教学时应通过有限的教学时间和精选的科学史事例,通过学生的参与,折射出科学的全景。在这里我们一定要精选内容,以点带面,才不会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以高中物理选修3-2电磁感应为例,本章第一节划时代的发现就可以作为精选的一节物理学史课来进行。我们可以采用讲故事、编情景剧、科学对话等多种形式来再现二百年前伟大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可以使我们学生了解科学史上许多重要的发现和发明,常被人们有意无意地罩上神秘的光环,似乎科学家都是能呼风唤雨的魔术师。但是实际上具有闪光思维的奥斯特和法拉第,在做出伟大发现的过程中也受着历史局限性的束缚,也有过“可笑”的疏忽和失误。他们是伟大的,但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可以使学生了解虽然在探究科学的过程中有许多的失败,但是面对失败能不放弃,能继续进行着艰苦的探究历程。并在成功的时候能理性面对摆在自己面前的功名利禄。能帮助我们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人生观。这节课可以作为精选课的代表,使学生能够从一个科学史实出发,通过不同角度的分析,从科学前辈那里汲取营养,用以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
这就要求我们科学史内容的选取应遵循精选、高效原则,选取那些具有较高教育价值,能给学生多方面启迪的内容,避免为讲历史而讲历史。则能使学生从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态度等多方面获得启迪。
二、分层原则
将物理科学史作为物理课程资源融入到课程教学,其中包括物理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等各个分支。对于各个分支我们也应该采取分层的原则,而不应该一概而论。力学、电学要求知识体系的建立,对于这些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教材注意有意识地在一些主要处,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历史考察,让学生了解科学问题是如何提出的,它的自然原型和理想模型是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相应的概念和定律是如何萌生、提炼和发展的,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对科学方法的不断体会。而对于热学、光学、原子物理等分支,我们可以用物理学史作为主线来进行教学,新教材也改变了原有教材的编排顺序,利用物理学史帮助学生了解热、光、原多个繁杂的知识点。
三、适合原则
尽管科学史对于新课程教学的好处十分明显,但是由于科学史也揭示出与高中物理教科书不太一样的科学观点,既科学史对于习常的观念太具有颠覆性,尤其是近几十年的物理学史极大的瓦解了传统的科学形象。对于科学已不再被仅仅看成是对客观事实的发现,“客观性”不再是科学发展中的唯一主题;教科书给出的“假说-演绎”方法论(理论应该与实验事实相符合),也被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亲口否认。面对着物理知识还是处于萌芽阶段的高中生,这些物理学史的观点我们应该选择,不宜让高中生知道得太多。我们应该将物理科学史更好地融入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
总之,物理学是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和科学实验创造性的结晶,也是世世代代科学研究者的创造性劳动的共同结晶。物理科学史的内容是人类精神的资源宝库,物理学史集中地体现了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物理世界的现象、特性、规律和本质的历程,歌德说过,“一门科学的历史,就是这门科学本身。”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展现历史上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奥秘的艰辛历程,可以让学生从物理学发展的历史中领悟到科学的本质、科学的精神,把物理知识的逻辑展开与物理学认识的历史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获得物理知识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物理学史教育对实现新课程的整体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